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永庆中心学校     王海燕

一、背景

俗话说得好: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有了坏习惯,成功不容易。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有爷爷奶奶疼,爸爸妈妈爱。他们没有吃过苦头,衣食住行都有长辈们精心呵护,每个孩子背后差不多都有“保护神”……种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让他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全国少工委文件《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特别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我校针对现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差的这一现状,在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开展了“五好小标兵”、“六爱好少年”的评选活动。

二、案例分析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我们老师就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五好六爱”评选活动为契机,受到了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好评。如四年级的崔砚君同学,她是我们学校典型的“小娇女”,可她读四年级了,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一直由家长接送上学,并且因为挑食一日三餐都由家长照顾吃。这样的孩子大家可想而知了:作业写完了不知道检查;抽屉脏了、乱了不知道整理;冷了、热了不知道添加衣物;每次考试出错均是因为不能及时检查而扣掉不该扣的分……这孩子有一个值得欣慰的方面:她对人很有礼貌。在第一个月的评选活动中,虽然有学生提名,但大家在举手表决时,效果很不理想,并且同学们还给她提了很多意见。在听同学们的意见的时候,娇气的她眼泪吧嗒吧嗒地直往下掉……后来,老师针对她的现状与她交心谈心,给她指出努力的方向,渐渐地,她变了,主动要求在校就餐,也不要家长整理书包、抽屉了,还主动帮助同学;作业的正确率也一次比一次高……在第二个月的评选活动中,她以高数票被大家评为了“道德标兵”!她那可爱的小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且通过她的努力,在期末评选中,她将喜报带回了家!

三、反思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学习成绩会相继提高,班级的风气也会随之好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集体。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受益终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http://club.jledu.gov.cn/?uid-79648-action-viewspace-itemid-319215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一、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塑造者。孩子一入学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大的方面包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能力培养、文体活动等,小的方面诸如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注重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我与别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不去特别钟情于学生的分数,也不忙于去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问的质量高,而且也培养了多思考的好习惯。在工作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么交,预备铃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要求学生每干一件事多应想想轻重缓急。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我带的班要求教室的桌子、椅子都排成一条线,每天早晚拖地、擦桌子。每个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总之,我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工作,很多学生都从这项工作中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引路人,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养成教育的实施者

    班级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班主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三、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

    示范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示范具有广泛性,榜样、形象甚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示范作用。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养成教育能“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最成长中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教师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过去,我在上课板书的时候总是习惯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扔在地上。不料,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做题时,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上,我感到很奇怪,一问学生才知道,这是从我那儿学来的,而且全班学生都学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以后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中,我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

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鸿儒,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不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回家后据家长反应,书包一扔,就开电视机 ,开始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总要看到89点钟没有动画片了,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

评析:上网查阅了有关多动症症状的表现,发现其特征表现为:1 、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 、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 、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 、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 、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 、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 、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9、经常忘事。

鸿儒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鸿儒的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纵上所述,鸿儒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 、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 、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他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做题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但由于现在才一年级,训练的时间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仍会有反复,我会有耐心的帮助他的。

3 、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学习“方位”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多叫他表演小游戏,使他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精力也集中多了。

总之,小学生喜欢直观教育和形象教育,班主任本身就是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班主任的示范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应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e05590100agj1.html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 “失窃”了,我们怎么办?

案例背景:刚接手五年级,我时时注意班风,着重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我觉得一个班级只要有良好的班风,学生有一个好的习惯,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会搞上去。三周过去了,孩子们在行为习惯上进步很大,我也感到很欣慰,可今天却发生了这样一件让我心痛的事情:我们班张宁放在盒子里的12元钱在课间不翼而飞。

案例过程:第二节刚刚下课,我们班级的班长张宁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今天交了书费找回的12元钱,我放在盒子里不见了。”我问:“你没放错地方?”“没有,老师,我记得很清楚,我今天穿的衣服没有口袋,所以我把它折起来放在盒子里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精心培养的那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心里恼火极了,但我还是努力地按下胸中的怒气,先安慰了一下张宁同学,然后让她回去再找找。

第三节上课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没有宣布上课,我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读一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拿出昨天寿光日报上刊登的两个青少年由于入室偷窃并用刀捅死了人,最终被抓获枪毙的事例读了起来。读完了,班里的学生议论起来,有的说:“活该!”有的说:“他死了,他的爸爸妈妈肯定很伤心!”……“是啊,你看多可惜呀,才15岁,本来可以和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玩耍,可以幸福地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现在还能吗?”“不能!”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他死了,他的爸爸妈妈怎么办呢?肯定伤心极了,再说把他养这么大不容易,还没回报父母呢,就结束了自己这么短暂的生命!”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没发现什么异常,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个孩子本来都是好孩子,好学生,就由于他们从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渐渐的形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最后就发展成这样了。”我停顿了一下,然后我用很伤心的语气说:“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班张宁同学的12元钱放在盒子里不见了。我们班里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令我很伤心,我对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很信任,可是现在……”“啊?怎么会这样?”“是谁干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这时我看到张宁的同桌张浩始终低着头没有参加任何讨论,好象有什么心事似的,我不动声色拍拍手让大家安静,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张宁丢的钱,老师负责补上。老师想这个同学肯定是一时糊涂,没有控制好自己,老师相信这位同学以后一定能改掉这个坏习惯的,不会走报纸上那两个孩子的路的。其实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只要改正了仍是好孩子!”我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张浩同学,他也正看向我,我好象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些什么。

下午第三节正好是班会,我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学生写两篇小作文: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三个方面:1、失窃给我带来的影响;2、我目前的感受;3、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说出理由。另一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要求有四点:1、拿别人钱物的动机;2、拿别人钱物的过程;3、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4、打算怎么办?我在布置这些任务时,没有使用“小偷”这个字眼。同学们写完了,都陆续交上来,我查了一下,还有三个同学没交,其中有张浩。于是我说:“还有的同学没写完,今天晚上回去写完,明天早上自己交到我办公室里去。”

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办公室等待着,张浩同学是第一个来交作业的。当我打开张浩的作文本时,在本子的第一页和第二页之间整整齐齐的夹着那12元钱,我读完了张浩的作文,原来他很想买一本作文选,但爸妈嫌贵不给买,自己的零用钱又不够,所以没有考虑后果就偷偷的拿走了同桌盒子里的钱,他说他知道自己错了,并且伤了老师的心,他很后悔,他想向张宁道歉,又怕以后同学们看不起他。在作文最后他写道:“老师,我以后一定会改正自己这个很不好的习惯。老师,你还会喜欢我、信任我吗?”我欣慰的笑了,为张浩的勇敢和诚实。课间,我把孙同学单独叫到办公室和他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我告诉他我为他能够勇敢的承认错误感到高兴,并和他约定让这件事情成为我和他之间的一个秘密,在最后我送给了他一本作文选,是他一直想买的那一本。当时,这孩子哭了,临走时他说:“老师,谢谢你!”我的眼眶也湿润了,就为这孩子临走时说的那句话!案例评析: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有时小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是自我控制力差一些,并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偷”。小学生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时: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和压服,要用具有保护性质的手段,不公开地施以积极的教育帮助,往往可以引出好的教育效果;要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师生之间更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这是老师对学生爱的重要体现。我用这种平和的解决方式解决这个突发问题,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我想因为换位思考起了作用。作为老师,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我,改正自我,完善自我。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可想而知,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因此,从小给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http://blog.163.com/xiaoyanzi__2007/blog/static/265777222008101383244565/

 

 

《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案例分析

作者:王秀芝    文章来源:第一实验小学

1、调查内容  

  低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好胜任性,贪享受,性艰苦,不懂礼让,依赖性强,缺乏自理能力。根据这一特点,应该把行为习惯教育的起点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良好习惯上。  

  自己管理自己,是指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为了独立地,正确地履行日常行为准则和履行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所具有的道德实践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是他们独立进行道德实践活动,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要向他们提出任何其他的行为要求,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的问卷是从如下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的,即: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对人有礼貌,诚实不说谎,讲究卫生,勤劳节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调查找准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2、调查分析  

  从我校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看,学生中存在着自律、自理能力差、依附性强等不良现象,如:卫生习惯差、学习不够主动自觉、不爱劳动、不能主动约束自己、依赖性强等。家长在反馈中写到: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孩子,加强行为规范教育;老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将行为规范教育坚持不懈的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教育;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劳动能力的锻炼等等。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我感觉到这些都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确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所需要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3、分析与反思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起点后,就要有计划有落实的培养和训练。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什么叫自己管理自己。为什么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把面前谈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具体展开,使其成为能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行为要求。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知道怎样做。最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实践,研究设计开展“十个好习惯”活动。  

  制定好习惯培养及方法,各班开展“十个好习惯”活动,如:利用班会,每周对学生进行某一项要求的培养。教师先向学生讲明要求的内容,并从几个方面具体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再用好习惯明星评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到下一周班会,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肯定成绩,指出问题,确立目标)。为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另一方面对差生的要求应更具体,只要求他们在一周里逐步改掉身上的某一缺点即可。待他们稍有进步,就在班级大力表扬,然后个别找他们谈话,再向他们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正面的启发引导和严格要求,可以不断地深化学生对自己管理自己的内容以及履行其意义的认识,使这一行为要求逐步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会听课  

他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方法]  

对于不合群的儿童,首先做的应该是查找原因,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不同的矫治重点。问题比较严重的儿童应建议寻求专家的帮助。  

1、区分不合群的儿童究竟是受到忽视还是遭到拒绝。对于遭到拒绝的儿童,给予交往技巧和原则上的指导;对于受到忽视的同学,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查找原因。要区别这两种情况,可利用提名测验,让每个同学写出班上三个最想交往和三个最不想交往的同学,那些两种情况都未被提名的往往就是被忽视的儿童,教师也往往忽视他们,应对他们实施行为改变计划。  

2、行为强化法。鼓励儿童主动交往,教师给予相应的强化,如表扬、注意等,同时争取得到家庭的帮助。  

3、认知重建法。交往障碍常常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4、教学一指导技术包括指导、提供榜样、练习、强化等环节。如教会儿童问问题、提建议,给他们提供交往技能较高的同伴做榜样,再给予同伴的支持和帮助。  

5、交往能力训练。  

6、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http://whedu21.com/jiaoyujiaoxueyanji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46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悟
小学四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大全
做成功的班主任7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二年级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陈秀珍: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