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教育研究
 

皇城小学  延九平

    许多父母、老师都喜欢乖巧、顺从的孩子并希望自己的权威能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而一个人从出生到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遵循父母或其他人为其铺设的人生线路或生存方式一直走下去,他们总有突出壁垒,寻求自己理想世界的要求。据研究表明,人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心理反抗期,即二、三岁和十一至十三岁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孩子在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和想法方面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逆反心理方面,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大部分在十一至十三岁这一年龄段,他们也处在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来自学校、家庭的影响以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刺激,都会造成他们心理发展上的巨大变化,下面我结合我们学校五、六年级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心理做一个简单分析,并建议家长门配合学校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显著增强

    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具有思辨能力,认识自身的过程也已开始,内心体验迅速丰富,自我意识不断强化,把自己的言行当作一种认识对象进行思考,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行新的认识,对于自己依附于他人的被动关系进行反省和评价,这是一个人争取独立的本性决定的,对于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对他人的训导,力图由被动变为主动,比如,他们不轻信吹捧,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们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我……”并且马上避开,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高度重视“我的作用”所以在认识上有许多偏激,片面等简单的思想错误,有时易受到伤害。

   (二)这一时期学生的智力随身心发育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动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一时候,对于他们影响最大的已不是父母,而是同伴、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老师,他们自己能组织团体活动,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的方法,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工具技术很感兴趣。如骑自行车。

   (三)竞争意识增强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越来越重视竞争,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不甘落后,如果说低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高年级学生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做积极学习,比照对象变成了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而且竞争中,他们会对学习优异的同学产生敬佩的心理,同时同学们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过度疲劳。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逆反心理的萌发,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试图摆脱许多对自己想做事的束缚,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打破社会关系的不平衡,试图拥有自己的天地,那么,处于心理离乳期的他们有哪些逆反心理呢?

   (一)禁果逆反

    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一次派女侍潘多拉传递魔盒,在他给潘多拉魔盒时,叮嘱她万万不能打开它。然而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潘多拉不可遏制的好奇,于是她不顾一切地打开魔盒,结果所有罪恶都跑到了人间。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让人可以接受的充足的禁止的理由,那么禁止本身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心理学上称之为潘多拉效应。

    处于个体发展初期的高年级学生同其它小学生一样,具有很强的好奇、探究心理,他们有了解未知事物的愿望,一旦一件事被禁止,如果简单且无理由说明而加以禁止,那么他们对禁止的正确性便会怀疑,引起多种假设、推测。进而产生犯禁的意向。如去烧火。

   (二)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同样的刺激物,由于刺激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或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

有一则轶闻,讲的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听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在最后捐出所有的钱,过了几十分钟,牧师还未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其零钱,又过了十分钟还末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也不捐,后来,牧师终于结束了他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了,马克·吐温则于气愤,不仅分文未捐,相反,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如学生听不进家长及老师过长的或者絮絮叨叨的教训。

   (三)信度逆反

     所谓信度逆反,即由于以往经验积累,人格特征等因素,产生对家长或老师的不信任,导致消极、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为什么后来人们听到小孩喊:“狼来了”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呢,因为他们在此前受到小孩“假报军情”的戏弄,所以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信度逆反”。另外,引导者本人的人格态度,乃至仪表、语言等特征,也可使引导者形成消极、否定的心理趋势,从而怀疑信息的可靠性,导致信度逆反。如长期对孩子说话不算数,或者一味的作出一些空头许诺。

   (四)自主逆反

    处在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学生,强烈要求成人予以尊重,给他们以独立、自由支配的权利,如果教师在教育对待学生时,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本愿去干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一旦发现外界不承认其自主地位,便会萌生出一种焦虑,从而故意与外界对抗,以确立自我,若是对他们控制愈严,那么反弹力就愈大。

   (五)评定逆反

    这是一种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向反应,例如,教师或家长对学生过头的批评,不仅会使学生不愿接受,承认错误,而且也会使他人同情被批评者,甚至为错误辩解,这就如酒精消毒一样,酒精浓度过大,不但不能杀灭细菌,反倒保护了细菌,过头的表扬亦然。教师或家长在教育学生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学生产生评定逆反,从而持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使教育出现负效应。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取逆向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导致教育出现零效果,甚至是负效果,那么它们又有哪些特点呢?

    二、 逆反心理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上具体表现。

   (一)冲动性: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与心境相联系,它是情绪化的产物,有时可以达到不受理智控制的地步,加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本来就具有容易冲动的特点,他们对于那些不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的教育批评极其反感,甚至当面顶撞,其反应之快常出乎教师意料,以致猝不及防,待到时过境迁之后,又很快恢复平静,处于理智状态。如王兆琦顶撞老师。程成顶撞老师。

   (二)盲目性: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涉世不深,认知水平、情感倾向有时还相当幼稚,因此,一些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持反对态度,情绪抵触,要他们讲明反对和抵触的原因时又很茫然,“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但我就是对他说的反感。”这种情况发生在对教师、家长或同伴不信任的信度逆反中。

   (三)从众性:由于这时期学生思维的不稳定、不成熟,虽然一些人开始时对教师的教育引导不相悖,但当他们得知其他人和自己不同,持逆向态度时,为了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特别是与亲近的同伴保持一致,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而取逆向反应。

   (四)执拗性: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具有“只要你赞成,我就反对”的平衡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态度固执而偏颇,一意孤行,听不进劝说,特别是当某些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头脑发热时,愈劝愈糟糕,这不仅反映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也反映他们态度的执拗性。

   (五)攻击性:这里的攻击并非单指行为上的暴力,如五、六年级之间闹矛盾、打架等。而是包括语言、表情、姿态等等来表示不满与反感。

   三、形成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他们讨厌仍被人视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

    2、受好奇心的驱使。少年儿童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你越禁止我越要干,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越不让接触我越要接触一下。好奇心过强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往往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逆反。教师管得越厉害,学生逆反心理就越强。

    3、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因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求知欲旺但易转移兴趣,自尊心虽强但又很脆弱,批判能力也往往是盲目的。这些正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原因。

   (二) 客观原因
  
 1、教育方法失当

老师的工作方法欠佳。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就会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原因。比如,有的教师在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时,采用粗暴的态度,冷嘲热讽的语言等,触犯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体察后进生的心情,一味的责备、训斥;有的教师抓住学生的一点过失不放,又写检讨,又上门“告状”;有的教师处理事情不公平,对不服的学生,采用高压手段,结果压而不服,引起学生的反感,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家长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

   1)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遇事呼呼叨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3)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4)家长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 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家长。其表现形式有粗暴和沉默两种。

   5)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必然出现逆反。

   6)家长式的作风 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从而就以反抗来回答家长。

   7)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孩子认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会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8)缺乏满足感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大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3、教育内容单调
      有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总是陈词滥调,学生感到厌烦,导致逆反心理。。        

     4、学生成长过程中生理与现实矛盾

     5、不良群体的影响        

    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学生较易组成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有相近的爱好,以寻求心理平衡。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在学校敢于与老师顶嘴,在家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规矩,则被同学们称赞与吹捧,受到坏朋友的认可,使学生产生错觉。

    四、了解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类型、特征以及形成的原因,教师和家长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产生消极的逆反心理,并有效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形象,努力在各方面做孩子的表率,表率作用包括“言必信,行必果,”教育态度严谨、负责,批评、表扬学生实事求是等等,这些均可有效防止信度逆反,评定逆反、归因逆反。

   (二)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心理投入,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避免因情感障碍而产生的自主逆反。

   (三)要依据学生特点并依据教育规律安排教育活动

    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潘多拉效应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例如,一位后进生总认为班主任对他有成见,那本从不离手的工作手册上记下了他的一笔笔黑帐,怎么消除误解呢?一次班主任故意将工作手册忘在讲台上,那位后进生受禁果逆反心理支配,偷看了工作手册,工作手册上记下了他的许多闪光点,从此消除了对班主任的误解。另外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激将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是逆反心理作用产生积极作用的表现。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一群体的逆反心理也是在特殊时期,个体发展变化而普遍具有的,教育活动中,不能简单地对逆反心理作完全否定的评价,在预防消极逆反心理产生的同时,也要有效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为教育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学校的性教育
24小时全天守护,360度无缝管理:为北京小学寄宿教育画像 ?
凌应强| 家长说“回家听不到孩子学英语”,还怪罪学校注重应试教育,怎么办?
与青春有关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