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 总结报告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总结报告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总结报告

雷园花

摘要: 本文针对当今家庭不正当的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把我校初中部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个人访谈法和学生家长座谈会,对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有关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并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为从事教育工作者们和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0年前,在教学过程和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行为都与其心理因素有关。于是,在2001年,我们在总结、筛选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过程中,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在班主任工作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南昌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的大力支持和充分的肯定。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那些典型的有心理缺陷的“问题学生”,我们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可以说是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不重视,最终又引起我们重新思考。

后来,我们对典型的个案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之一是来自其家庭的不正当的教育方式。因为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决定者,学生除家长由遗传给以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塑造学生心理品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实际上就是家庭造成的。原因是家长本身心理有缺陷或者心理素质不高,再加上不完整家庭和特殊家庭的产生,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学校通过心理教育想方设法去减少学生心理问题,而不正当的家庭教育却在增加和制造学生的心理问题。要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学校、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家长的健康心理品质,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这是我们最初的想法,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初中部七、八、九年级的学生,12个班,共计507人,学生年龄在1115岁之间。

2、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家访和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2007126我们课题组的政教处共发放调查问卷1014份(家长、学生问卷各507),回收有效问卷家长463份,学生498份。调查对象中离异、再婚、丧偶及其他家庭占9.2%。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4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约占57.17%

三、调查结果 

1、家庭教育观念 

1)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子女成风”,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有学问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37%,当公务员的占17.3%,参军当警察的占7.8%,当技术工人占3.1%,当文艺体育明星的占5.8%,当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17.37%。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些家庭的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宽裕(有些是下岗工人,有些是做小本生意的个体户)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不吝啬。约有18%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300元以上的占30%200元以上的占42%,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已经是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语数外、绘画、乐器),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

2)智育第一。在对待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的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职责,至于其他的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9.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修养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

2、家庭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但却有55.7%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增加作业量、不给零花钱”等,这说明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还7%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3、家庭教育环境 虽然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的业余时间,也没有把它花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经常打架拌嘴,闹离婚,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有的父母热衷于搓麻将、炒股;有的经常双双对对出入酒吧,歌舞厅;有的家长沉迷于网络和电视之中。

4、家庭教育的角色 在调查中发现,家庭教育中承担教育的角色主要是妈妈(占45.66%)。其次是爸爸(占22.8%),还有是隔代(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占3.7%。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妈妈也都是主要的参加者。这都表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的母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种瓜得瓜,和豆得豆”,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的特征是在家庭中形成起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业成绩,或者过分限制孩子,忽视孩子的个性、独立性,孩子缺乏空间和自由,极易造成孩子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更为严重的是使孩子因为压力太大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徐力杀母的惨剧就是典型的事例。

2、父母管教态度不当,无论大小过失,轻则责骂,重则殴打,这种缺乏家庭温暖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性格上扭曲。经常挨打或受冷落的孩子,性格上暴躁、租野蛮横,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对父母失去信任,继而仇视家庭、仇视社会,容易造成失足。

3、亲子关系不佳,父母不和或单亲家庭,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父母的吵闹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氛围里长大的孩子,自卑、性格孤僻、情绪抑郁、冷漠、容易走上极端。

4、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为懒惰、散漫、放荡不羁、贪图享受、不求上进。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逃课成习、打架成性,对老师的教育视而不见、闻而不听,多数学习成绩欠佳,是学校中“问题”最多的学生。从侧面上反映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5、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对子女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6、不少家长教育子女的时间没有保证,精力、感情投入不足。一些家长只顾自己的事业和生意,对自己的孩子的思想、学习不闻不问,也很少和孩子谈心交流。在这种成长的家庭的孩子,上进心不强,人生的目标和生活的准则不明确。

7、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易导致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障碍。如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真正的父爱或母爱,自卑、孤僻、冷漠,不能与人友好的相处。

8、隔代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教育思想陈旧,祖孙们之间共同语言不多,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会使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再加上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五、对策和建议

要让孩子获得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性的教育方法,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网络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

1、对家长的建议

1)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律已正已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孩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把自己看成是教育者,而不仅仅是父母,要善于自觉地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和影响子女,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子女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人格形象影响着子女的人格和人生。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那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以及由这种亲子关系决定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力是任何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2)家长要做子女的知心朋友,与子女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子女的良师益友、知心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处,心心相印,经常同子女进行自然的交谈,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心中的烦闷,心理保持健康。

3)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发扬民主作风。事实上家长和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些家长对子女不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就是居高临下、训斥打骂,这些方式是不能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只有把自己的子女看成是一个与自己平等的、需要交流、需要得到别人理解和尊重的知心朋友,才能取得子女的信赖,子女才会在平等的基础上与父母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4)要正确评价孩子。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期望过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弥补孩子的不足,不要随意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有榜样当然好,但若是经常这样比较,容易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5)要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受到溺爱多、保护多,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情操教育,使得孩子心理过于脆弱,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6)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社会是个大课堂,家长应让子女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助残、向“希望工程”献爱心、郊游、军训、社会调查等。另外,家长还要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大自然能使人心胸开阔、情绪愉悦、精神振奋,这对优化心理品质和提高自身品位都是很有帮助的。    
  7)加强家校联系,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家长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只有很少的家长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电话和书信联系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及少。家长要想自己的孩子成才,就要经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主动和学校及老师配合,取得在教育方法上的一致。

2、对学校的建议:

1)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2)转变家教观念,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

学校要通过科学讲座、座谈等活动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

3)对特殊家庭的家长和学生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

学校和老师对一些特殊家庭(单亲、重组、隔代)的学生建立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跟踪监控。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证

教师是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5)落实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学科都可以针对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其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相结合,使之达到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

 6)开设交流信箱,培养健康心理
  中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他们内心的矛盾性与冲突性。这种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建议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由于此项活动绝对保密,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这使他们有了自己情感的发泄地,即使得不到相应的指导,把烦恼说出来,也仿佛甩掉了一个大包袱,在老师的指导下,使自己的困惑得到解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7)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报告书”、“家教互动”网络,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有关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对不健康的学生进行教育,以弥补他们心理的缺陷和不足。最终目标是通过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使他们都能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似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没有足够理论的支持的势必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为使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产生更大的实效性,必须借助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我们将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理论资料,采用集体交流学习、文本个体自学、专家辅导、到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等形式,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

2、建立信息库。对于家长教育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们是采用问卷调查等直截了当的方式,而对于学生家庭现状情况(特殊家庭)就不能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就采用家访这一有效方式,将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记录在案,资料纳入信息库,将有助于研究实效性的产生。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学习资料、个案记录材料都充实到信息库中,为达成整体研究目标服务。

3、整体联动策略。这里的整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整体之一是学校所有教师、所有的学科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之二是指团体辅导,个案辅导、家庭辅导各种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而联动是指上述两大方面在总目标下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联接。

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问卷调查和家访,对心理问题较多的学生和他的家庭状况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对策,然后分别告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中,对他们施以心理辅导和心理维护。

2)在活动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团支部、利用团队、升旗等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团体辅导活动。

3)家庭辅导。通过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教联系本、网上“家校互动”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家教方面的指导,从源头上扼制新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产生更大的实效性。

4)个案辅导。在调查家庭摸底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寻找合适的机会与之沟通,在倾听中让学生倾诉,教师在助人中让学生学会自助,切实提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5)学校聘请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团体,对学生进行专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如2008年,我校就邀请了“知心姐姐”讲师团来给学生进行心理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1、编辑我校校本课程。根据几年来积累的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讲座的讲义,结合我省、我校的特色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编集各年级的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专题心理讲座集》、《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等。

2、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如班主任老师、各科任老师及家长,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学生的日记、周记、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家教联系本、“家教互动”网络及时地与家长反映和沟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建立了类型的学生档案10例。通过每位成员对12位典型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追踪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初二年级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她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由于缺少母爱,她整天闷闷不乐,且性格孤僻,不合群。作业不按时完成,因而不少挨批评,她本人很沮丧,想辍学。我们了解到她这种特殊家庭的情况后,与班主任共同商议,与她交心,在生活上关心她,在学习上鼓励她,她一有进步就表扬她。不到半年,她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性格也豁然开朗。

4、我校从2003年起,每年都要举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会议的内容重点是研讨班主任工作要以人为本,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5、家长会上改变以往的只谈学生的成绩,批评学生连带批评家长的方式,而是大讲学生的优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与家长商量如何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施教,使一些家长由原来的“担心而来、扫兴而去”转变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6、我校就邀请了“知心姐姐”讲师团来给学生进行心理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我校开通了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家教互动”平台,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每天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互相交流、沟通。

8、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12篇,共有5篇获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雷园花老师撰写的《从家庭教育看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性》论文获南昌市课题论文评比一等奖。雷园花老师撰写的《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矫正》在《江西教育》发表。

九、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1、家长不配合,推托没有时间,学生给教师提供家长的假信息。这些多数是对自己的孩子放任自流家长的做法。这给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很多不便。

2、家长从小没有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我们认为好的习惯要从0岁开始培养,小学时家长不要太看重小孩的学习成绩,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养成了,到中学时只要家长稍为点拨即可。中学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生理才是家长和学校的首要任务。

3、家长惧怕网络,“谈网色变”。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确实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也给家长和学校带来许多麻烦。一些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就会沉迷于网络,以致荒废学业。家长和学校绝对禁止学生上网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关键是要正确引导,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或者规定上网的时间和内容。

4、父母感情不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的挫伤。父母离异后,小孩的教育问题等等。这是个社会问题,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们学校和老师真的感到很棘手。我们只有企求各级政府和妇联的帮助。

5、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学生成绩上不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对一些特殊家庭(单亲、重组、隔代、伤残)的学生,学校和老师要在生活、心理,学习多关心他们。(除了政府给他们困难补助外,我校每年都会给一些困难家庭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使他们感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长大后会怀有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

6、学校政教处、团支部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建议每所学校都要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室。

7、家长对学校过分的苛求。“学校管教育,家庭管养育”的教育观在一些家长头脑里根深蒂固。我花钱送孩子到学校,你学校就是要把我孩子教育培养好,如果孩子成绩上不去,或者在学校表现不好,责任全在学校和老师。

参考文献:

1、陈家骥 《学校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魏书生:《家教漫谈》漓江出版社  1996年版

3、张振学:《对人生迷惘和困惑的剖析与解悟》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0年版

4、郭霖:《解读罪与错――当代家庭教育与犯罪心理调查》社会 出版社2000年版

5.《缺失型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桐乡市城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6.《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广州师范学院骆风副教授

7.《家长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教研究中心主任 闵乐夫

8.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年版

此课题为省级优秀课题,并在2010年获江西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http://www.jxteacher.com/lyh/column2510/63ee1422-1a81-476a-a607-2b7c23b8cfd6.html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大家访工作总结
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常见心理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