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三)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三)
——家长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父母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与保证。家庭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比学校更持久、更深远。每个发育正常的孩子,天生就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是否能成为现实,取决于后天的成长,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一、家长的心理问题
家长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社会的人,其个体的心理问题:二是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一)个体心理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家长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受各种因素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还有心理疾病。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矛盾,如行业分配不均、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尤其是自己下岗)等,无法获得满意的解释,便产生迷茫、烦恼,特别是当自己处于逆境时,心情更为焦躁。
2、在工作单位里工作压力太大,或办事不顺,或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等,引起烦恼、自卑,甚至引发强迫症状或者出现躯体化反应。
3、人际关系不和谐,邻里不睦,结果引起偏执或敌对心理,甚至出现冲动等行为表现。
4、家庭生活不协调,夫妻不和,经济负担过重,造成冲突,或郁闷不乐,或易激动。
5、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个性品质与休闲格调低下,言行举止不健康、不文明,或性格孤僻,或脾气暴躁。
以上这些家长个体的心理问题,不管是由外在因素形成的还是由家庭内部因素形成的,在家庭中都会有所表现,无形中就给子女施加了不良影响。
(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1、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风”这一中国家长普遍的心态过于迫切,一味追求子女的学业成绩,而轻视对子女良好个性心理的培养。当孩子的现实与家长的期望无法达到一致时,家长便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2、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唯恐孩子受累吃亏而包揽一切,忽视了子女探索周围环境的正当要求,使孩子出现了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有的对子女过分迁就,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的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去制约自己,形成了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
3、有些家长给子女学习上施加压力,将子女送进各种课外班,特长班、补习学校,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他们学这学那。超长时间的学习,自行增加的数量过多、内容过难的作业,使子女不堪重负。这种重学业,轻品德、轻心理、轻精神的不良倾向,阻碍了子女个性的发展与培养,不利于子女的全面发展。
4、由于对子女期望过高,有些家长进而对学校、教师要求期望过高。对子女出现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分析,也不与子女进行思想沟通,而是销有不妥,就抱怨责备,或对子女责骂,甚至鞭打,给子女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惧:或袒护纵容子女面对学校、教师求全责备,这就形成了与学校、与教师关系的恶化。
5、部分离异、单亲家庭,以及由于工作、做生意较忙的寄养家庭的家长,只顾忙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情,对子女的学习、生活极少关心,子女缺乏必要的亲情,一旦子女出现问题,推来推去,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很多子女由此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6、现实中“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隔代教育的不一致越发突出,不分青红皂白,不问是非曲直,父亲严、爷爷宽,妈妈管、奶奶惯,孩子在紧与松、严与宽、管与放的情况下,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则学会钻空子,人前人后不一样,形成了不太健康的人格。
总之,家长的个体心理以及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表现,由于主观与客观方面的诸种影响,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家长的心理调适
家长只有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给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不断进行心理自我调适。
(一)、要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
1、了解自我,经常反省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每一个家长都要有自知之明,应当经常自省“我有什么心理问题”?因为家长也是一个社会的人,面对社会生活矛盾、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人际之间的交往,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对每一个家长来说,有各种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认识它,并要通过各种途径予以调适,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可以坦然面对一切矛盾,并把压力当动力;就可以以平稳的心态为人处事,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克服自己性格上或孤僻或粗暴的弱点,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就可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
3、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每一个家长在思想品德,、知识学识、身体素质、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都要加强自我修养。这样既能使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同时也能对子女施加积极的影响。
(二)、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
“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常引起家长头痛、烦恼,尤其是当子女学习不佳,犯有过错或“不听话”时,更为焦虑和急躁。“你怎么那样?要把我气死!”……这就是某些家长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家长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很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既是家长心理调适的手段,也是心理调适的目的。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才能使自己对子女的期望适度。要结合子女实际,提出恰当的奋斗目标。期望过低,没有动力;期望过高,因实现不了而受挫,容易使子女失去自信心。自信心对子女整个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子女施展才华的基础。而父母是子女树立自信的最重要的关键。因此,父母亲在对子女进行各种教育中,  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并始终要把子女树立自信心的教育放在首位,提出恰当的目标,多方面全方位给子女创造条件,使子女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教育和帮助子女增强自信。
2、家长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要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不要任意给孩子的学习“加码”,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与“玩”,并发挥家庭活动的优势,在节假日经常组织一些积极的家庭活动,以保持子女良好的心态。还要加强对子女青春期教育。家教方法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取消封闭、保守的做法。对子女由生理原因而引发心理问题,更要积极引导,从而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3、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尊重子女的意愿是尊重其人格的表现。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子女,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允许子女有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选择,但要因势利导。同时可以有意地给子女创造一些冲突情境,让孩子独立去解决、去处理,锻炼与培养子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子女的兴趣和爱好,同样也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强加。
4、家长在教育子女中,要正视孩子的价值,承认孩子的价值。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对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加强引导,不能动辙斥责,更不能用极端否定的评价去评判孩子,甚至用打骂来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斥责、打骂是造成孩子心理紊乱和自卑的祸根,是造成家长与子女心理不沟通,子女逆反心理的主要条件。
5、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心的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但是这种爱必须让孩子要有切身的体验,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父母的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只停留在物质上,更不能袒护孩子的缺点错误。“严是爱,松是害”,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只能是溺爱。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子女的精神世界,要让孩子懂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相互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和责任,要让孩子懂得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对自己的真正的爱。
6、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家庭生活矛盾往往因教育子女问题引起的,家庭生活矛盾不仅会导致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家长教育的实施,同时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因而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尤为重要。在教育子女时,夫妻之间以及父辈与祖辈之间的教育影响必须保持一致,夫妻之间及父辈与祖辈之间要经常交流孩子的情况与教育措施,形成合力。
7、注意加强和学校教育的联系,沟通信息,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包括思想、学习、与同学关系、参加各种活动等。形成与学校教育的合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既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也可以减少和避免矛盾尤其是心理矛盾的产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具备独特的家长素质及健康心理,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才能完成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改善本身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注重自己的心理调适,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过硬、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三、家庭心理保健
所谓保健,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家庭心理保健,则是通过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调节各种矛盾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认为,在家庭生活中,应从以下几点加强心理保健。
1、了解什么是健康,正常的家庭,使人有一个参照的标准。
有人研究认为,健康的家庭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双亲关系协调,在家庭中有恰当的权力和地位;②老人和儿童处于相对从属地位,但他们并不感到压抑:③夫妻关系稳固,夫妻生活和谐:④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容忍个人间的差异,且每个人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都得到充分发展;⑤能及时解决家庭中的各种问题;⑥关心和参与家庭外社会活动:⑦每个家庭成员均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内各种活动。
2、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未成年的儿童、青少年尤其如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护心身健康有很大帮助,家庭生活中应注意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3、及时解决家庭矛盾,协调家庭人际关系
家庭生活中夫妻矛盾、亲子矛盾、婆媳矛盾等十分常见,出现矛盾时,应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消除隔阂,形成融洽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间应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拥有和睦的家庭的人能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充沛精力,高昂的斗志,取得较大的成绩。
4、丰富家庭生活内容
有些人的家庭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外,无非是看电视、打麻将、或者辅导孩子学习。家庭生活内容单调,家庭成员间缺乏交流,不利于家庭心理健康。应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使人乐在其中,增强家庭凝聚力,比如举办家庭游艺活动,举家出游,参加家庭体育活动,进行家庭讲座等。另外还注意加强与其他家庭的交往,使家庭活动更为开放,拓展家庭人际交往面。
5、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
家庭是一个具有密切感情联系的团体,充分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家庭成员互相悦纳。一位美国作家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非常羡慕他的一个伙伴每天被母亲亲吻,并听到母亲说“我爱你”,回家后也要求自己的母亲那样做,母亲拒绝了她,她十分沮丧,后来,她坚持每天亲吻母亲,并向母亲说“我爱你”,终于,她也得到了所期望的母亲的亲吻。这说明家庭成员间需要有表达出来的感情交流,而不是人们惯常所认为的:一家人不必故意表现。
6、发现并解决不良心理倾向
最关注你的人一定是你的家人,当某个家庭成员出现心理困惑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必要时还应到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摘自《心理健康咨询手册》367-368页)
文章来源:http://www.xazx.net/xyxk/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98
飘然~若语边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不良心态的调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家长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疫情防控“家”行动 | 居家学习,也不要忘记孩子的心理防护
把孩子培养成巨婴的父母是什么心理?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