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内陆家庭教育指导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在“两岸四地家长教育研讨会”上的演讲提纲
( 2014-4-27)
由香港公开大学教育及语文学院和香港家庭教育学院主办的“两岸四地家长教育研讨会”于4月26-27日在香港举办。香港、台湾、澳门、内陆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华人社会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现代家庭的发展变化、各地推行家长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成功经验,并就未来在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本文是本人在会上的演讲提纲。
内陆通常所言“家庭教育指导”,与台湾的“亲职教育”、香港的“家长教育”是基本相同的涵义,如今已走过30多年历程。
一、家长学校发展现状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国家政策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是与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同步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社会和家庭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是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大批独生子女。如何教育孩子成了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和无数家长困惑的问题。80年代初,家长学校应运而生并逐渐遍及各地。到2012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已建立家长学校约33万所;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16.7万所;乡(镇)村家长学校21万所,街道、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4.8万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家长学校2.4万所;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约5千所。家长学校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主要阵地和平台。此外还有社会上大量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个性化指导。
家长学校由自发地产生,到现在全面发展,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有广大家长不断增长的需求,有不断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为依托,有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
一是在国家决策层面,有一系列的政策引领和保障。从1992年开始国务院每十年颁布一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都设计了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实施策略与措施;从1996年开始,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委每五年颁布一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阐述“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2010年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了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逐渐明确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二是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提供保障。如广东省中山市。把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纳入全市公共服务体系,成立了全国首个事业单位性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政府每年有家庭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三是各类载体全面发展、优势互补。中小学和幼儿园始终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主渠道;社区整合区域资源进行分类指导;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如全国第一所网上家长学校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运用网络平台实现了家庭教育指导的立体运作;还有家长工作单位、相关社会组织、民办教育服务机构、家长自组织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载体。
四是以科研项目带动家长学校建设。如教育部关工委“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和方法研究”,同时启动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建设,覆盖13个省市自治区、162个实验区县、万余所学校、幼儿园。
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指导不断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
二、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从整体上看: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远没有达到家庭足以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程度;学校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家庭教育指导中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忽视家长真正需求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社会机构和社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多是“软指标”而非“硬任务,一般性要求很难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大众传媒在家庭教育指导上专业化程度低,缺少宏观把握方向和系统运作的能力;社会上某些民营机构以盈利为目的误导家长、制造家长心理恐慌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构建、指导人才的专业化、指导与服务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都存在缺陷等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家庭教育指导操作层面:存在简单化、庸俗化、急功近利,重“术”而轻“道”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在家庭教育指导理念上重塑造,轻培养;在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上重孩子,轻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重实用、轻基础;在家庭教育指导整体上重传播,轻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反映到家长身上,存在诸多误区。
从孩子的角度认识:忽视孩子身体健康、留守儿童监护缺失题、意外伤害、家庭暴力等等,是漠视儿童生存权和受保护权;对孩子不停地加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把孩子特点当缺点、把过程当结果、压抑童心童趣、以成人意志左右孩子成长等等,是扭曲了孩子的发展权;家长主观臆断、自作主张、过多唠叨、过多替代,造成亲子冲突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对孩子参与权的剥夺。
从家长的角度认识,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是教育素质的基本内涵,存在的缺陷主要是:观念扭曲,不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职责,指责社会、埋怨学校、向老师转嫁责任,无视家庭教育的特点、对孩子认识偏颇;方法不当,对孩子打骂、圈养、唠叨、溺爱、冷漠、忽视;能力欠缺,爱学习和思考,习惯于“跟风”,不善于客观评价孩子、协调亲子关系,不善于在实践中举一反三等等。
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一是对孩子权利的漠视,二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是把握家庭教育之“道”,抓住尊重、保护孩子的权利和提高家长素质这两个家庭教育的基本点予以强化。明“道”才能悟出家庭教育的真谛,只求“点金之术”难于走出误区。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趋势和着力点
我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提出首要的目标是: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这是大势所趋。
在宏观层面:一是以科学研究为引领,着力把握家庭教育指导方向;二是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着力加强指导者队伍建设;以搭建平台为重点,着力促进家长自我教育;以服务项目为载体,着力全方位市场开发;以规范化管理为依托,着力推进家庭教育立法。
在微观层面,家庭教育指导的着力点首先是帮助家长和指导者实现认识上的转变。思路有三:
一是“教育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帮助家长提升素质,这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目的。现在家长的“群体性焦虑”是因为对孩子期望过高,生怕孩子输给别人,眼睛只看到孩子的问题,最容易计较的是孩子的问题,而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家庭教育指导要针对家长的问题指导帮助家长,而不是单纯针对孩子的问题,不该“家长有病孩子吃药”。
二是“知道做什么比了解怎么做更重要”——指导家长认识孩子、角色定位,这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内容。目前家长角色失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一是“越位”,漠视孩子的权利,过度保护,过多替代、干预;二是错位,把家庭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当孩子学习的“拐杖”;三是缺位,监护教育责任缺失,对孩子生而不养、生而不育,忽视做人,父亲缺位等等。最糊涂的是越位,最普遍的是错位,最严重的是缺位。指导家长角色定位: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者、孩子健康成长的支持者和引领者、孩子权利的保护者。
三是“家长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启发家长自我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指导的最佳方式。家庭教育指导尤其要做的是启发家长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不断学习,适应变化;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在实践中学习,享受“成长”的乐趣;多渠道学习,善于把握先进理念和方法;在家庭中建立学习团队,与孩子共同学习。同时着力搭建平台,促进家长自我教育:搭建信息平台,传递主流声音;搭建活动平台,动员家长参与;搭建互助平台,发展家长自组织。
两岸四地家长的困惑和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香港、台湾、澳门家长教育各有所长,许多方面值得内陆学习、借鉴。期待加强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为了华人社会共同的家庭教育事业,让我们携手努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a6860101tfeg.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应该树立哪些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
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其指导——以苏南地区为例
【引用】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十个问题(一)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不一定是父母(建议父母收藏)
(6)教育部发布家庭教育“国家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