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西  圈门戏楼·过街桥

摄影:光影骑士  地点;北京门头沟圈门


 

 四月,我用四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从门头沟西山“圈门”至“峰口庵”关城这段古道的穿越。属太行山余脉的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煤炭和石材资源极为丰富。元、明以来,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穿梭于西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往返于河北、内蒙古、山西之间,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的京西古道。因此,京西古道实际上是一条商旅之道。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古道修建在门头沟区境内的群山峻岭之间,真实地再现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古道文化内容蕴涵民俗文化、军事文化、琉璃文化、古村落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化文物价值。这次,我的三簏博文内容,讲的是探寻京西古道的中道玉河古道的中段。 玉河古道又称西山大道中道,有文字记载的修建始于唐五代年间,因城子、大峪历史上长期属于玉河县,故称为玉河大道。这条古道,东起今石景山区麻峪村,跨永定河(曾称浑河)后进入大峪村,经东辛房、圈门、三店村、天桥浮、官厅、峰口庵、黄石港,到王平口止,全长约27.5公里(见图)。这条古道最晚在唐代末年就已经存在了,唐哀宗天祜3年(公元906年),割据一方的军阀刘仁恭设置玉河县,其辖区包括了今门头沟区大部。因这条大道是贯穿玉河县中心的一条交通主干线,故称玉河大道。只可惜,大峪至圈门的一段古道已经消失,而从圈门至峰口庵关城的15华里山路上尚存断断续续的古道。本次【京西古道寻踪】共分三篇,第一篇:圈门戏楼,过街桥;二篇:难忘驼铃响马帮来三篇:震撼奇观蹄窝阵。通过探寻古道去真实感受,在那曲直环的玉河古道上,一块石板一首诗,一个蹄窝一首歌的悠悠岁月


  ★01 

  圈门,一个很普通的村名,但却具有不寻常的历史。圈门是因为那座带券洞的过街楼而得名,所以说过街楼就是门头沟之门。京西古道以圈门为起头儿穿券门洞而过,向西到峰口庵是一条13华里长的沟谷,于是当地人就称这里为门头沟。现在门头沟区的名字也因此而来。圈门大戏楼位于龙泉镇圈门,紧临370公交车门头沟区总站西侧。


  ★02

  该戏楼创建于明代,为勾连搭式建筑,建在1.2高的台基上,由前台,后台两部分组成,前台40多平米,后台约60平米。后台部分的建筑形式为硬山调大脊顶,面阔3间;前台部分的建筑形式为悬山卷棚顶,宽度比后台略小,两侧与后台各差半间,壁间开有棂花门。楼顶用青灰筒子瓦覆顶,龙形图案的勾头。在台口檐下的中部为单昂五踩斗拱四攒,两侧为二攒。


  ★03

  台口主柱与横梁相接处用巨型木制透雕的腾龙祥云构件,俗称湾门。要头部位的泥塑狮面凶猛可畏,柱头科挑尖梁头的泥塑龙头唇齿狰狞,台口柱头顶塑的饕餮,努目巨口紧吞柱头,这些木雕和泥塑气韵超凡,生动古朴。


  ★04

  戏台内的前前后后之间为木雕隔扇,雕刻精美,上悬清道光十年的黑底金字大匾,上题歌舞升平四个大字。

  ★05
  台口柱头泥塑已脱落,木雕构件也已残破。
 
 ★06

  该戏楼四周为杂乱民居,其权属归龙泉镇。旧时每年农历腊月十七是窑神爷生日,各窑主捐钱,必在此唱大戏三天。距戏楼往西行约三百米处就为过街楼。本图左侧高一些的建筑为戏楼,右侧远处所见为过街楼。


  ★07

 这是紧临戏楼西侧的建筑,建于何年不得而知。

  ★08
  过街楼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形式,由城门、城关的建筑形式演变而成,一般建在行人必经的村口、隘口。有的设置大门,夜间关闭,以保障安全;有的还供有神像,当人们通过时,就起到了参拜神灵的作用。这是从现临道路一侧的东南角拍摄的过街楼。 
  ★09

  该过街楼始建年代不详待考,清代嘉庆、咸丰、光绪年间重修。过街楼座西朝东,下部为城台状,开有四个券洞,砖石混砌,券洞为六层砖起券,券洞上部平台呈字形,凸点在南侧第三个券洞,上建有殿堂3间,面阔11.6米,殿前建悬山式卷棚顶抱厦1间,大殿为硬山调大脊,黄琉璃瓦覆顶,墙裙为黄绿琉璃构件装饰。此片是从过街楼东面拍摄的。

  ★10
  圈门过街楼位于龙泉镇门头口村东,横跨横岭至永定河的泄水沟(俗称门头沟)上,圈门之名源于此过街楼。在过街楼西侧有一从沟底通向过街楼平台的阶梯小路,此阶梯既是路,又起分水作用。
 
 ★11
  始建年代不详待考,清代嘉庆、咸丰、光绪年间重修。过街楼座西朝东,下部为城台状,开有四个券洞,砖石混砌,券洞为六层砖起券,券洞上部平台呈字形,凸点在南侧第三个券洞,上建有殿堂3间,面阔11.6,殿前建悬山式卷棚顶抱厦1间,大殿为硬山调大脊,黄琉璃瓦覆顶,墙裙为黄绿琉璃构件装饰。
 ★12  

  这组殿堂建筑平面也呈字形,殿内供奉文昌大帝、关圣帝君。过街楼北岸建有座北朝南殿堂一座,硬山调大脊,黄琉璃瓦覆顶,面阔3间,9.3,进深5.28,内供药王。

   ★13
  现仍保存较为完好的唯一券洞。
 
★14
  过街楼整体精良,南边第一个券洞为主通道,玉河大道从此洞穿过。洞内刻有门头沟三字,现被人家盖房压于房下;第二个券洞因扩展道路将券洞顶部拆除;第三个券洞保存较为完好,上面有殿堂;第四个券洞在20世纪50年代初因年久失修,将券洞顶部拆除,改架木为桥。

  ★15

  见到这棵“老头喝酒”在石壁顽强生存,不由地让人想起千百年来在京西古道上行走的驼队马帮。

  
 ★16

 这是1955年修沟壁的见证。

   ★17

  这是过街桥西的宽街村,几百年的古槐树见证了京西古道所历经的苍桑。


 ★18

 目前,仍有驴马驮货行走在京西古道上。


 ★19

 京西古道上的春天,桃花浪漫。


 ★20

 这是宽街村的一处古宅,大门约两米宽,过去应该是个大户人家。

 
   ★21

 这是在上片古宅门楼的过堂墙壁上留下的“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


 ★22

“ 门头沟之源”耸立在过街桥西不远处。


  ★23

 这张片是从门头沟南山上向西北拍摄的左侧远处山凹处为玉河古代道中段地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门头沟京西古道一日徒步攻略_古迹游_旅游_阿邦网
京西古道上的古过街楼
京西旧日遗存系列(五):门头沟圈门——这里有窑神庙、过街楼和大戏台,记载京西煤业繁盛的过往
自驾游京西古道——圈门,北京门头沟名称的由来
门头沟为什么叫门头沟?︱那条沟到底在哪?
徒步路线推荐‖圈门-龙凤坡-桑峪梁-定都峰-赵家洼-滑石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