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扬州个园(三)

黄家宅院

游个园,在花园里盘桓的时间最长。出花园往南,可入黄家宅院参观。鼎盛时期,黄家的豪宅有五路,分别以“福、禄、寿、喜、财”为题,共计大小房屋有二百多间。现在仅存靠东面的三路,就是这三路建筑也非黄宅原来的面貌,原来每一路有五进宅院,现在仅剩三进。

 

东关街正门

近些年来,为扩大内需,地方政府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一条捷径。旅游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GDP的计算上有很大的“可塑性”,十分有利于地方政绩的“推动”。因此,各级政府在修复和“制造景点”方面,花钱都十分积极。

经整修后的黄家宅院,虽然比鼎盛时期的规模有所缩小,但架势和气派基本保持原来的面貌,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家居的讲究和奢华。扬州虽然地处长江北岸,但是在地理概念上仍属于江南地区,其民宅的建筑形态与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雄浑厚重有很大的区别,与苏南水乡的清秀灵巧又不尽相同。

宅院的正门开在南面的东关街上,东关街是扬州的一条著名老街,东西长一千多米,横穿扬州十三条古老的小巷,把古巷中的文化古迹与扬州的风俗民情串联起来,而成为扬州的明清风情观光景点。

 

扬州东关街

正门对面的照壁,在陈从周先生的《园林丛话》中有过介绍,所以经过正门时与门卫打了招呼,特意走出去看了一下。照壁,又称“影壁”或“屏风墙”,古称“萧墙”,成语“祸起萧墙”中的“萧墙”指的就是照壁。照壁即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照壁的起源有鬼神说和风水说两种,无论何种说法,照壁在建筑中起着挡风和遮蔽视线的作用,并兼有装饰和对景的效果。

黄宅门前的照壁为八字形,高逾六米,宽逾十米,清水双砖砌墙。石砌壁座,壁身以45°角斜放的水磨方砖贴面,正中篏“福”字,四边框回字纹,正面的四个角上饰蝙蝠图案的砖雕。照壁的两侧面同样以水磨方砖贴面,四角的砖雕稍有不同,是寿桃图案。照壁以小瓦人字檐为顶,檐头饰寿桃及蝙蝠口啣铜钱图案的砖雕。蝙蝠、铜钱、寿桃寓意福、禄、寿,福字四边的回字纹又称“富贵不断头”。

 

正门对面的照壁

进入正门是一条东西向的横弄,横弄两头封闭,靠南面院墙的一面是依墙而建的一排二层偏楼,另一面则是三路宅院的大门。

最东面的一路是主人接待来客的地方,原来有五进,现存三进。进入正门是一小院,正厅面阔三间,其余三面有披廊相围,正厅门楣上悬“清美堂”匾,“清美”是清清白白做人,以清为美之意。清美堂为抬梁式构架,前后施船篷轩,明堂后步架置屏门,两边次间以木雕落地花罩间隔。清美堂的建筑形式虽然简单,但做工考究,梁的两端下口带园势,桁端垫木雕云纹如意图案,据构架形式和造作技法此屋应为明代遗构。清美堂有两幅楹联,中柱上的一幅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还有一幅悬于屏门上的楹联是“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前一幅诠释了中国人传统的治家理念,后一幅则是对黄至筠亦儒亦商的双重身份的绝好写照。

 

东路清美堂

清美堂与第二进楠木厅之间是一个大天井,东西两边是披廊,披廊后墙有步步锦水磨砖砌漏窗,披廊垂罩和雀替上松鹿图案的木雕非常精美。站在天井里抬头看,前后厅堂及披廊檐口的瓦当和滴水做得非常精致,全部用梅花鹿图案,在古建筑的吉祥图案中,鹿是“禄”的隐喻。同时这个天井又将江南民居建筑中“四水归堂”的理念表现得最为典型。

楠木厅面积与清美堂相仿,但用料肥硕,构造更为考究。楠木厅厅面宽三间,七架梁前后施轩,厅堂朝南置木雕格扇,明堂后置屏门,两边次间用木雕落地罩隔开,周围墙壁置合墙板。厅内直柱粗挺,柱下为朴实古拙的“天圆地方”磉石,正厅及两边次间的地面均铺水磨大方砖。因该厅的樑、柱、檩、椽均取材于楠木,故称楠木厅。厅中有三个用大理石镶面的大圆桌,四周围圆鼓凳。厅内立柱上的楹联是:“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屏门悬宋人山水及“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所撰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从摆设和楹联不难断定,楠木厅乃是黄家的“宴会厅”也。

 

厨房

第三进院落与前两进稍有不同,为三间两厢格局,正房前后无轩,从七架梁式,排山有中柱(立帖式)。这个院落原先的用途不详,现按传统厨房的陈式布置。内设大灶、水缸、案板、碗柜、菜厨等等,一派大户人家的排仗。

据说黄至筠对饮食非常讲究,鸡是专门请人养的,将人参、白术、花生、红枣磨碎成粉,拌入饲料,这样的鸡味道自然鲜美,连鸡蛋也要值到每枚纹银一两,听说现在高官们的特供食品也非常讲究,不知养鸡是否还用此法。黄至筠喜食笋,特别是产自山上的竹笋,山笋要趁刚出土时洗净切好,和肉一起入锅焖煨,然后由挑夫连炉带锅一路挑回黄府。刚听说时我还不太相信,昨天看电视连续剧《乾隆下扬州》,里面正好有同样的情节,不过挑夫锅里煨的不是笋烧肉,而是刘墉设计引诱郑板桥作画的狗肉。

 

中路汉学堂

中路建筑为前厅后寝格局,三进院落全部为三间两厢,大七架梁构架,正房两旁为前后厢房。檐口的瓦头、滴水及前厅的门窗格扇,皆用倒挂蝙蝠的图案,寓“福到”之意。

中路前厅名“汉学堂”,通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构架,柏木轩樑,所以又称柏木厅。柏木厅用料厚实,古拙雄浑,大柁用料高达60公分,厚达40公分。汉学堂是黄家正式的礼仪场所,厅内按中国传统形式布置,桌、椅、案、几所有家具的纹饰均为竹叶图案。迎面太师壁上挂对联和中堂画轴,条案上摆帽筒、石屏和花瓶。

 

汉学堂室内

中堂楹联为郑板桥所撰“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几杆新生竹直似儿孙”,中间悬后人仿郑板桥的“竹石图”。两边抱柱上的楹联是“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上联指中国历史,下联中“一十七家”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此四部又称“前四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后周书》、《隋书》(此十三部又称“十三史”)、《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这十七部宋代认定的宋之前编写的正史,史学界称之为“十七史”。这幅楹联挂于中堂,与汉学堂之名是非常楔合的。

太师壁两边是雕花落地罩阁,罩阁内悬挂的扇面拓片、工笔花鸟、仿宋人物山水均为黄至筠的作品,代表了黄至筠一代巨贾儒雅的一面。过太师壁有水磨砖罩面的腰门通后面的三间“倒座”,倒座通常是大户人家为礼仪和接待服务作备事之用。

 

腰门后三间“倒座”

中进为三间两厢,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原名黄锡麟)夫妇的居所。黄奭是清代辑佚家,与马国翰齐名,时称“辑佚两大家”,有《近思录集说》、《胪云集》、《淸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汉学堂知足斋丛书》等著作存世。黄奭虽出生于富商之家,却丝毫无纨绔之气,《清史列传》说他自幼聪慧,读书近乎痴迷。黄家曾以重礼聘“扬州学派”著名学者江藩“馆其家四年”。黄奭师从江藩,专门研究经学,江藩过世后,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学问,他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辑文重实证而轻议论,《清史列传》卷六十九有其传。

中进正房的东面为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为客堂,所有布置陈设均为典型的清代风格,家具样式奇巧,选材讲究,雕刻、镶嵌做工细致,精美奢华。客堂抱柱上的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是用大篆字体书写的。书房里有一幅条屏“扬子江头吹白萍,年年愁杀雨淋淋,春风不识离亭苦,先遣长条向客青”。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奭的夫人刘琴宰,她是两淮盐运使曾燠的女儿,出阁前已是扬州有名的才女,黄奭夫妇可谓是琴瑟和谐、相类相从。

 

黄奭书房

最后一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正房中间为客堂,左右是卧室和书房。里面的家具陈设虽然做工极为精致,但样式简朴,有明代家具的风格和特点。这进院落是黄至筠第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儿子,他与三个哥哥一样能诗善画,《芜城怀旧录》说他“锡禧尚风雅,长于诗词文字”。黄锡禧师从清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吴熙载,文风清丽婉约、淡然天成,有《栖云山馆词抄》(1867年)存留于世。其客堂迎面悬一幅山水中堂,两边的楹联是“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取自黄锡禧的诗句。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难看真切,但一静一动却意境悠远。

咸丰年间,太平军三克扬州,在城里烧杀抢掠,黄氏家业也就因此由盛转衰。黄锡禧经历了黄家衰败的全过程,是最后一个离开个园的黄家人,其心路历程对其后来的创作必然产生重大影响。黄锡禧随其师流寓泰州,其子黄沛(号艾生)自幼学医,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清末,上海有“一指禅”推拿名家黄汉如写过一本关于推拿的医书,该书1913年初版,至1935年已再版十五次。据上海图书馆研究人员所收集的资料比照,黄汉如应与黄沛为同一人。

 

黄锡禧居所客堂

西路建筑同样为前后三进,是黄至筠及其内眷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西路宅院均为明三暗五格局,封建社会里民间住宅同样受“礼”教等级制度的约束,庶民住宅的正房不能超过三间。所谓“明三暗五”是指正房实为五间横排,两头梢间用墙或廊或厢房遮隔,使人看上去只有中间的三间。

西路前进为“清颂堂”,正厅三楹,两侧设耳门,正厅东、西各有一间套房。院子三面置回廊,廊壁上开龟背锦水磨砖大漏窗,透过漏窗可以看到东面套房前小天井里的几杆疏竹和西面套房前小天井里的几枝腊梅。檐头瓦当、滴水用寿桃图案,门窗格扇用木雕仙鹤图案,均寓意长寿。

 

淸颂堂

淸颂堂为杉木构架,方作,通宽三间,大七架梁,方柱高俊,石磉古拙,厅檐净高5.2米,是扬州遗存的古民居中最高的厅堂。淸颂堂是黄氏家族议事祭祀场所,太师壁上高悬淸颂堂堂匾,下面条案上放石屏、花瓶,条案前置八仙桌,两边太师椅,前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排客椅和茶几,全部家具以红木雕花制作,样式端庄,做工精致。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西路中进是黄至筠的居所,院子三面环廊,为明三暗五格局的两层楼宅,上下共计十间。楼下中间为客堂,西面的次间和里面的套房是黄至筠夫妇的卧室,套房前的小天井与院子之间不开漏窗,使其具有了更好的私密性,东面的次间和套房是黄至筠的书房。客堂屏门后有梯上楼,楼上是内眷居所,看到的资料中未见黄至筠纳妾的记叙,或指夫人的贴身丫鬟、娘姨。

 

水磨砖大漏窗后有小天井

黄至筠虽然身为两淮商总,并经营具有垄断性质的盐业,但骨子里仍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深蒂固。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所生四子都工诗词、善书画,有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都有著作留存于世。黄至筠本人应该算是一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儒商,东路汉学堂中的扇面拓片、工笔花鸟及仿宋人物山水均为黄至筠的真迹,扬州博物馆也藏有他的花鸟山水和石刻扇面等。汪鋆在《扬州画苑录》中说他“素工绘事,有石刻山水花卉折扇面十数个,深得王(翚)、恽(寿平)旨趣”。

后进与中进格局相仿,楼下为正房,楼上是闺房绣楼,同样有客堂、书房、卧室,是女儿家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所谓“深闺”指的就是这样的院落。这个地方,一般只有自己的长辈或侍女可以进出,连兄弟长大了也是不可以随意进出的。客堂的屏门后有一扇小腰门可直抵花园,不必从火巷走,以避免撞见生人。

 

后进是闺房绣楼

西路建筑在现存的三路建筑中体量最大,因为是“明三暗五”的格局,因此比其他两路建筑在宽度上要多出两间;又因为后两进是二层楼房,因此也就最高。中国古建筑讲究左右对称,西路建筑原来应该是处于黄宅“五路豪宅”的中路,现已不存的西面两路建筑在格局上应该和东面两路建筑一样,从道理上讲,应该是黄至筠长子黄锡庆与三子黄锡麒的居所。

黄家的三路宅院虽然排列整齐,但外墙并不贴在一起,三路宅院中间还夹着东、西两条火巷。扬州地区的火巷与苏南地区的备(避)弄不同,火巷位于建筑外部,见天、见阳、透光、透气。火巷是深宅大院中因聚族而居,为方便交通而设的狭长通道,巷内对应的每进宅院间开有腰门,上面加盖瓦卷,以方便各路宅院之间的走动。

 

火巷

火巷同时还兼有防火防盗的功能,火巷中一般都有水井。黄宅火巷的前门开在南面的横弄里,与各路建筑的正门并排,后门通向花园。黄宅火巷比较特别的是被设计成南头宽,北面窄,这样的建筑设计增强了透视感,使火巷的空间得以延伸,更有庭院深深的味道。

封建社会中尊卑等级森严,婢女、仆人、杂役、工匠进出宅院是不能走正门的,只能从火巷进出。女眷、宾客要去后面的花园,也不能穿堂过室,要从腰门入火巷。游客在宅院中参观,自然也是要走火巷的。

 

点油灯的壁龛

从火巷折回花园,出东门结束了个园的游览。扬州的历代名园大多都毁于战火兵燹和政治动乱,个园是扬州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个园最大的亮点是四季山景,最大的特色是以竹、石为主题,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石以分峰用石为独创。个园以置景独特,构撰巧妙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扬州还有一个何园,园中的“片石山庄”独峰假山由石涛所建,以后有机会也要去游览一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02 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行走丨扬州个园的书卷气
晋商宅院中的风水讲究
纳西族的瓦屋楼房
明清山西宅院的建筑结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