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宁化古城

      驶离静乐,沿汾河继续北上,入宁武境十几公里,即至宁化古城。

   在这里,缓缓流淌的汾河似一把利刃,由北向南随意地那么一划,便分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河西的芦芽山危岩高耸,如一道天然屏障拱卫于侧,河东的云中山则悠闲慵懒,舒展着身子卧出了万顷良田。

   宁化古城就盘踞在汾河东岸云中山的缓坡上。

 


    历史上这个曾置县设州的军事要塞,如今的行政区划为宁武县宁化乡宁化村,可以说降格已经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

   据史料载,宁化古城始建于隋,初称“隋阳宫”,也称“汾阳宫”,传为隋炀帝避暑地,与其在宁武天池所建“汾阳宫”并称“上下行宫”。

   唐代以后,因其地理位置特殊,遂改建为军事城堡,遣重兵驻扎于此。清乾隆《宁武府志》载:宁化城,因隋汾阳宫城之旧城廓而筑之。曾称“牛角城村”,为卧牛城(今忻州)犄角之一。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设“宁化军口”并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升为宁化州,元太祖十六年(公元1221年)废入管州。

   史载旧城周长“六里四十一步”,至明代,又在宋城基础上加筑城墙,周方二里余,高三丈一尺,共建城楼九座。

   如今,古城已与村庄融为一体,远看似乎城廓清晰,近前则断断续续,非尽力寻找而不得见城垣端倪。

 




    古城在明清时期均有修葺,所以现在残留的砖砌城墙大多为明清遗存。位于西南侧的这座城门已经残破不堪,看形制当初这里应为一座瓮城,但如今早已面目全非,只有长满衰草的残墙,似乎还能划出一个大致的方圆。

 

南城墙上北望,对面应为瓮城的内城门

一面坡房子后即为西城墙,城墙外侧是汾河河谷及芦芽山

西城墙上东望,对面房后的城墙若隐若现地延伸至舒缓的云中山上

城墙西南角上南望,可见汾河河谷以及拱卫于侧的芦芽山脉

    宁化古城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眼前的景象,很难不让人质疑这种“入保”的意义。

 

墙砖大半已不知所终

      看不到除了自生自灭以外,还有任何保护举措

这个城门拱券之所以保留还比较完整,仅因为如果盗拆它的话,可能会危及性命

 

城墙跟儿的人家

 


 

    除断断续续的残存城墙外,关帝庙是城中为数不多的古遗存之一。

 



 偏门侧的三开间悬山疑似过去的山门,年代较晚,檐下墙体系后来加砌的

疑似山门檐下铺作


    关帝庙现存一进,看样子亦曾改作他用,尤其是正殿,加砌的墙体将两次间铺作遮挡得严严实实。但整体上看,有明显的金代特征。

关帝庙正殿,三开间,悬山顶

两次间均加砌了墙体,疑似前些年曾改作仓库

 



    檐下及院内散落着几通石碑,有清同治年间的,也有民国年间的。如此看来,香火不再也就是近几十年间的事。

 










    逶迤在村子东北方向山坡上的,则是宋代旧城城墙,除城门处尚残留部分包砖外,大多皆为裸露的夯土。

   这就是我国古城真实生存状态,要么假没法看,要么毁得不忍看。

 











(1110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汾阳宫寻踪
古村落游之二十七:宁化村
王树森||宏观宁化古城边塞文化及综合开发管见
宁武故事——宁化府之由来
固若金汤,如印信记——山西的七座卧牛城
金戈铁马宁武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