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法指导”系列之八: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

   听课是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的第一道“关口”。学生的生活习性、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动机倾向都会影响其听课的效率;引导学生进入听课的兴奋状态,这是衡量教师有效教学的一种表征。课堂上,师生之间只有实现知识交流、思维碰撞、情感共鸣,才能演绎出听课的默契,达成教学的目标。

 

 

学生听课心理分析

朱 斌

 

  听课是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的第一道关口,著名教育家严济慈说过:“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式,要想学得好,首先要提高听课效率。”学生提高听课效率,除了受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外,还与自身的听课心理有着密切关系。

  学生的听课心理,是其特定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学生进入课堂听课,其听课状态直接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效率,一般来说,学生中会出现四种听课状态:游离状态——学生听课时眼睛一直盯着老师,但心早已飞出课堂,想些稀奇古怪的事,根本没听进老师讲些什么;若即若离状态——学生听课时而认真,时而走神,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似懂非懂,随自己的兴趣左右,只顾干自己喜欢的事;饥渴状态——学生听课时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只希望老师告知结果或答案,不求甚解;兴奋状态——学生听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获得与教师的思维共鸣。许多课堂观察表明,成绩差的学生通常听课时表现为游离或若即若离的状态,成绩好的学生听课时一般表现为饥渴或兴奋状态。

  课堂上学生听课状态的差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从客观上讲,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知识基础等都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如有的学生喜欢晚睡晚起,一天中晚上精神状态最好,而白天上课时就容易打瞌睡;而有的学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白天精神状态最好,上课时容易集中精神,这种生活方式就比较符合课堂学习的需要。前晚遭遇失眠困扰、课前知识准备不足、课间偶发情绪纠缠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当日的听课状态。从主观上讲,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对课堂学习的价值认识都会影响其听课的效率,如有的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会从情感上排斥该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认真听课;另外,有些学生听课时抱有错误的想法,认为上课听不听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后可以自己看。这些想法会让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学生听课进入兴奋状态,这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想使自己达到听课兴奋状态,首先要端着自身学习动机,认识到课堂听课是一种有效获取知识的方式,不要寄希望于“课下”,要通过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来减轻课下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其次,课间不要从事太兴奋的活动,尽量避免同学之间追赶、争吵,或看小说,写作业,最好离开教室,到外面散散步,吸点新鲜空气,也可以搞些轻微的体育活动,通过积极的休息,使大脑的疲劳及时消失。最后,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有选择地做笔记,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结尾和对一些重难点知识作出某些语气或动作的提示。另外,不要在课上死钻“牛角尖”,不懂的地方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讲,课后再去钻研,这样可以保证听课的连续性。对于教师来说,要让学生进入听课的兴奋状态,需要经常变换授课方式,增加新鲜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一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努力。

 

 

相关链接:

 

掌握听课的着力点

王络明

 

  听课是为了学到知识。但是,是不是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呢?应该说,听懂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优秀的中学生不应当只满足于这一点,而应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不仅向老师学习具体的知识,还要学老师的科学思维,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

  思路,是思考问题的具体线索。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是要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的科学思考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1979年全国理科高考第一名的应自强同学就是一位善于理清老师讲课思路的学生。他在中学时,物理课超前学习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经过考查,学校认为他完全可以不用跟班上物理课。但是,应自强依旧坚持上物理课,在课堂上仍旧全神贯注地听讲。有人说,已经懂了的课程再去听,如同嚼蜡,一点味道也没有。他却说:“虽然老师要讲的知识内容大部分我早已掌握了,但是,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我还没有学到手。我听物理课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维方法跟老师的思维方法作比较,找出我的差距,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中学老师讲课时,常常用到归纳法、演绎法、分类法、比较法、抽象概括法等思维方法;常常用到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辩证逻辑的思维规律。掌握了科学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要求听课的时候会“追”老师。

  湖南省湘潭一中高中一年级学生郭震,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少年班学习了四年,又提前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他的体会是:听课要学会追老师,让自己的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

  郭震同学听课总是全神贯注,他的思维就像一架“电子跟踪器”,一刻也不离开老师的讲话或板书。老师讲到哪里,他就想到哪里。遇到听不懂的地方,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他说:“珠子穿成串才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不注意,没听懂,就影响下一环,那么课后花双倍的时间也难以补上。所以,在课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让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话转。如果上课时不好好听课,而把加倍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后复习、做作业上,使学习处于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那是直路不走走弯路,自找苦吃。”

  正因为郭震善于听课,他的学习效率就很高。他提前两年从高中毕业跨进了大学校门,又提前一年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这真是效率出时间,会听课、听好课,为郭震节省了三年的时间。

——来源于《搜狐教育》

 

 

听课的艺术

周尊宇

 

  “教师讲解,学生静听。”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高度概括,其弊端自不待说。我们知道,学语言要培养“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听,排位第一,却最不受重视。可我们的同学不少是充当了“录音机”的角色,那是消极的听,低级的听。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使你的听课积极起来。

  1、印证性听。诸如老师对旧课内容复习性的重提,同学对这类内容的复习性答问,以及新课中预习过的字、词的形、音、义,作家生平,文体常识之类纯知识性的内容,无论是老师的介绍还是同学的答问,你的听只求印证你的记忆是否被遗忘或被混杂,一般不用太多的思考,只是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但并不被动。

  2、求解性听。即带着问题来听。在课前预习或课内研读中,常会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如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般学生在预习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如:“记念”与“纪念”,“正告”与“告诉”,“我也早觉得有”与“我正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等等。这类词句很难理解。事先,你会有一点思考,也许根本没有注意。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你对全文的理解,因此须及时地打通这样一个个思路障碍,才能读懂全文。唯一的办法便是跟着老师和同学的讲解、讨论来“听”。这是最常规的听。

  3、求异性听。这是一种拓展自己思路的听,常表现为独抒己见。正如老师解数学题,有时你会突发异想,这样可解证,那样是否也可以呢?也如鲁迅这篇文章,“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还有随后的“伟绩”、“武功”等)老师说是刘和珍她们斗争的伟大,可不可以是讽刺杀人者的“伟大”呢?等等。即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时,不妨临时遁入“旁门左道”,奇想一下。这种发散性思维也可在“听”中训练。

  4、论辩性听。在课堂讨论或同学发言时,要仔细听对方发言,但目的不在理解,而在发现对方发言中的失误或逻辑上的混乱处,伺机质疑发难,辨明正误,驳倒对方,确证自己的观点。听时既应听准对方观点,还应记住论据,乃至用词造句的达意。

  5、归纳性听。即读书法中的“钩玄提要”。老师讲读课文,不会像他备课笔记中写的那么清楚。因此,你应及时归纳出要点来,在书上或本子上作些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既应“听”出要点来,又须听出个整体轮廓来。

  6、选择性听。有的教师好讲,如连续听下去,怕难坚持。你尽可在重点、难点处听听他的高论。其他时候,你可作归纳笔记,或入“旁门左道”冥思。当然,以印证性听为宜,而不允许“浮想联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7、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既指“看”书,也指“听”书(古人称听讲经书为“听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学习的要点、心得、存疑的问题记一下很有必要.

——来源于《新浪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入学习成功隧道之怎样听课
高分考生传授怎样听课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构建中,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者不同上课参考标准》学习心得
优异成绩来自课堂45分钟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四)中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