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德育研究(1):评价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立场和方法论

考察道德现象,离不开具体的价值观立场、认识方法论和历史视野。

1.价值观立场

道德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实践精神方式,与人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这就使得人们容易把道德本体化和独立化,忘记道德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事实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受经济基础制约,其独立性只有相对意义。评价道德的价值是正还是负、性质是善还是恶,总是具有两方面的维度:一方面,看决定道德发生发展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一方面,看道德对相应的经济基础起作用的性质。从根本上说,建立在进步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能够推动进步经济基础发展的道德,其价值为正,性质为善,反之,则价值为负、性质为恶。从这个基本价值观立场出发,评价当前我国道德状况的性质,就要放眼广阔的经济社会领域:根本标准,只能是生产力的标准,是经济基础的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准。

2.认识方法论

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进行评价,首先要把握全面的道德现象。列宁曾说过:在社会现象领域,“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在道德领域,所谓整体的普遍联系,就是道德在生产方式以及上层建筑历史变革总进程中的状况,就是道德反映和作用于经济基础以及同上层建筑其他方面相互作用的总联系方面。这才是反映本质的道德现象。

3.历史视野

经济进步与道德进步是同向还是二律背反,不能作静态的无谓争论,只能在人类历史进程的动态比较中来评判。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来看,即便是在历史最黑暗的时期,人类道德进步的总趋势并没有根本逆转。道德发展的这种客观规律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只有在历史的比较中,才能深刻认识到,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上的新中国,使中国人民在道德上和精神上获得了巨大跃进;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在道德和精神上获得了新的巨大进步。

注:摘编自秋石的《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原文发表于《求是》杂志2012年第1期。

摘编、责编: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状况:怎么看?怎么办??(3)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人生观
观察问题,首先是立场问题,其次是方法论问...
怎么看中国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1讲-道德经的研读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