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滇黔桂纪行·黔:安顺访古之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是鱼安顺访古最大的收获,保存尚好的明清建筑及让文庙晋级国保的石雕精品--云龙柱,让鱼一下子联想到山西晋城泽州府城关帝庙。黔中的石雕精品并不逊色中原。感兴趣的朋友可对照来看。
安顺文庙(府学宫)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北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500平米。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经明、清两朝累次复建增修,遂臻完备,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安顺文庙的修建,开启了黔中六百年的兴学历程。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文庙依“孔明丘”的缓坡而建,按规制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建筑,形成了一座典制齐备、布局严谨、捭阖有致、工艺精巧绝伦的府级文庙。它也是中国西南民族地区较早建成的文庙之一,是明王朝为永镇边陲,“以怀柔而教化边夷之民”,实施“移风善俗,礼为本;敷训导民,教为先”政治手段的反映。充分体现了明清儒文化由中原向西南边远地区延伸发展的历史。是研究西南地区庙堂文化最好的实物资料。(摘自《安顺文明网
安顺文庙石雕,体裁广泛,技法多样,图案生动,寓意深远。尤其是大成殿前一对有着600年历史的整石镂空雕云龙石柱,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天地观,而且集多种精湛石雕技法于一体,为目前国内绝无仅有。相传,该柱工酬以石粉计付,寸粉寸金。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祁英涛先生考察安顺文庙时,曾为之惊叹,夸赞为“石雕艺术的殿堂”。(摘自《安顺文明网
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也称府文庙,共有三进院落。就地势建,依次升高。第一进分上下两院。由一巨屏照壁“宫墙数”分割。据资料上说还有第四进,由大成殿前廊檐墙处左右开门进入,内有“崇圣祠”,可惜已毁。
鱼和先生去文庙时间为2018年3月23日,那时的文庙在修,周围在拆除民居。文庙前的广场已经初建规模。想必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以文庙为核心的景区。 
文庙收费十元每人。本来有对儿小情侣看鱼和先生进去也随了进来,一看收费两人竟然走了。
文庙正门至宫墙数照壁为一进院下。
宫墙数照壁至棂星门为第一院落上,有泮池。


棂星门的石雕非常不错,可惜有些部位风化严重。








上九级石阶后,是大成门,又称戟门。面阔五间悬山顶式建筑。
大成门也有石雕龙柱。
与棂星门之间形成的院落有三通石碑,只有一通是光绪年间立的。碑文清晰。对安顺文庙历代修缮感兴趣的朋友,请看下面的链接部分。有比较详尽的介绍。
大成门台基下有些石构件。鱼仔细看,认为它们不是正在修缮的棂星门上的,也不是一进院下“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可能是被毁“崇圣祠的。




大成门龙柱上的盘龙比泽州府城关帝庙关帝殿殿前的缺了霸气,有点像杂戏团人工豢养的。

柱础石狮看着像舞狮用的。

二进院棂星门至大成门东西两端,有“桂香阁”,“尊经阁”。是祭祀时张榜公布祭孔官员名单处。桂香阁是老的,尊经阁是新建的。
二进院的桂香阁(见上图)、尊经阁(见下图)同为单间重檐歇山顶亭阁。
 





 三进院一座四合院。尽头是大成殿、两厢有东西两庑。大成殿是面阔五间歇山顶式,前有祭拜的月台。 

上图和下十四图就是安顺文庙晋级国保的扛鼎:精美的整石镂空雕云龙石柱。
安顺龙柱位于安顺市文庙大成殿檐前,左右各一根。高5米有余,一人可以围抱。柱身最内层为方形,外套五层透雕,层层镂空,一条20厘粗的游龙出没于云海、波涛之中,时而露出,时而隐人,造型生动,层次丰富,玲珑剔透,令人叹为现止。柱下雕刻一对狮子作为基座,仰天怒吼,更衬托出龙柱的威严华贵。据《安顺府志》载,安顺文庙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关于龙柱的作者,留下的只有传说。说是当年官府为雕刻这对龙柱,曾张榜悬赏,能雕成此对龙朴者,碎下多少石涟便赏给多少黄金。一天,有位老者拿了一个石刻的算盘正准备揭榜,不料又来了一位中年石匠,他手提一只石雕鸟笼,笼丝如蔑,细如筷尖,笼中还雕有一只画眉,鲜活欲飞。观者无不赞口称绝。这石匠姓苏,揭榜接了这活,几载春秋,终成大业。(摘自百度)












文庙的龙柱真的和关帝庙的龙柱有很大差异。
也许你会说文庙嘛,得斯文;西南边陲为了表现对中央朝廷的臣服,这龙也得雕得低眉顺目些。不过,平心而论,鱼还是喜欢山西泽州府城关帝庙的盘龙柱。龙不张扬谁张扬!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在安顺文庙访古,下期安顺龙宫再见!



有关链接: 
从明清相关史料看安顺文庙六百年 
在现存的贵州历史文化遗存中,安顺文庙以明清府一级文庙的完整格局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显示呈现于世,成为今天研究西南地区儒文化发展史和古代建筑史最好的实物资料。本文以现存史料为据,追溯明清两代安顺文庙、儒学学舍的兴建过程,以对这一古建筑群六百年来的更新和建构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相关人物作一介绍,以鉴历史。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通常所说的文庙,包括文庙、儒学两个建筑群,合为一个整体,布局一般为“左庙右学”,或者说“西庙东学”。文庙是祭祀先师孔子等圣贤的殿堂,规制基本稳定;儒学是所在地教授儒家学说的中心,也是主管教学官员的衙署,其称谓也随着地域建制的变化称卫学、府学,清代则多以学宫相称。为叙述方便,本文均以文庙统称。
一、安顺文庙的初建
安顺文庙究竟建于什么时候?清咸丰《安顺府志》卷十八“营建志一”中有记:“府学,在府城东北,明洪武初建。”本土官修志书是获取相关史料最直接的凭本,但该条目过于简单,且无确切时间及相关事由,多年来一直受到质疑。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安顺府志》的该条确有出处,最早见于《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所记如下:
洪武二十七年正月壬寅(初二)(1394年2月2日):
置普定卫儒学及惠民药局。
明代各朝实录,皆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发生的事项,记于洪武二十七年的该条记录,应是普定卫儒学创立的确切时间。所记普定卫,就是今天的安顺。明洪武十四年十二月(1382年元月)安顺城创建时,为普定卫指挥使司治所,称普定卫城,这一称谓历二百余年,直到明末万历三十年(1602)九月置安顺军民府,普定卫城才改称安顺府城。同样,普定卫学自洪武二十七年(1394)创设至万历三十二年(1604),才改设为安顺府学。
这里也留下了问题,这则出自洪武二十七年的记载,明确了建学时间,而无建学地点。按明代规制,儒学与文庙相伴相生,即建儒学必建文庙,而文庙资料仍失考。据此有的学者认为当时仅委以学官而未见办学实体,这同样言之无据。笔者认为,虽史籍缺佚,儒学文庙初建于洪武二十七年应无疑,但并不一定是今天文庙的所在地,应为文庙初始阶段的过渡期。
安顺文庙初建阶段的详细记载,出自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该志《学校》中载有廖驹《普定卫儒学记》,摘文如下:
宣德癸丑,宪副李公睿先任贵州参议时,卜地于城东,始建学舍,乃者毁于火,岂惟诸生失讲习之地,而吾夫子神主亦假寓道宇,可胜概哉!正统戊午夏,佥宪屈公伸,廉问来兹,祗谒文宣,喟然太息,乃偕镇守都帅顾公勇及本卫指挥王斌等,躬造旧基,相地度材,鸠集百役,复经营之。既而工告成,于是栖神有殿,会所有堂,肆业有斋,自廊、庑、门、墙以及庖舍湢溷,无一不备者。经始于是岁夏五月戊子,落成于次年夏四月壬寅。
《贵州图经新志》是迄今发现的贵州最早的地方志,所载廖驹《普定卫儒学记》十今珍贵,在之后的明嘉靖《贵州通志》和万历《贵州通志》皆有载,以万历志最为详尽。该文撰于明正统三年(1438),是明初安顺最早的文字记录。除此之外,明代三志对文庙建筑有不同程度的文字说明,综合起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宣德八年(1433),时任贵州布政使司右参议的李睿卜地于城东,始建儒学字舍,文庙在儒学内。
2、正统元年(1436)毁于火,正统二年(1437)贵州按察司分巡佥事屈伸巡察至此,偕同普定守备都指挥佥事顾勇及普定军民卫指挥使王斌于旧址重建。
3、所建分儒学、文庙两系列。儒学:中为明伦堂、左右为崇业斋、广业斋;文庙:中为大成殿、东西置两庑、前为戟门、外为棂星门,启圣祠于大成殿后。此外,廊庑门墙以及庖舍湢溷,皆备。
正统三年卫学及文庙的复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办学格局,在安顺教育史上有着重要作用。以此为标志,士子向学者日盛,三年后,即正统六年(1441),景清乡试中举,首开安顺中试之始,此后代有人出。
对文庙初创阶段的几位历史人物,史料记载十分简略。
李睿:济宁人。宣德年间任贵州布政使司右参议,正统二年(1437)任按察司副使,以疏请遍建学校有功于黔。万历志列入名宦。
屈伸:湖口人。进士出生。正统间任贵州按察司分巡佥事。安庄卫(镇宁州)儒学亦屈伸主持于正统九年迁建。
顾勇:顾成次子。善智略,有威武。正统间守备普定,兵民畏服。官至都指挥佥事。后从征云南麓川,殒于锋镝忠。忠勇无双。
王斌:宣德六年任普定卫指挥使,莅位三十年,廉能公平,始终如一。后官至后军都督同知。
这里,在介绍上述几位历史人物时,不能不感怀《普定卫儒学记》的撰写者廖驹,正因为有了廖驹的撰文,使我们在了解明初兴建文庙基本状况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安顺文庙深厚的文化底蕴。
廖驹,字致远,福建顺昌人。他的一生是个谜,却充满传奇色彩。万历《贵州通志》将其列为流寓,万历《黔记》列为迁客,皆言及宣德间谪戍都匀卫。但对其流放充军至贵州前,所任何职,为何遭至谪贬均不得而知。至都匀后,很有诗名,著有《疆恕斋集》。时贵州宣慰使司同知宋斌住贵州城(今贵阳)。宋斌是明初名动黔疆的四大土司之一宋钦之孙,喜好读书,近文士,重礼仪,即厚币延请廖驹教其诸子。久之,其子宋昂、宋昱以吟咏驰名,成为明朝贵州首批诗人。二人合著《联芳类稿》诗集,引起了京都诗坛重视。朱尊彝《静志居诗话》有文赞之。后世称廖驹为开贵州文风之先者。
  二、嘉靖年间对文庙的几次修建
明代嘉靖一朝是贵州教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嘉靖十六年(1537)巡按王杏奏请贵州开科乡试,定解额二十五名。此为贵州设闱之始。是时贵州建省已愈百年,在此之前,贵州士子皆远涉他省,就试云南、湖广。贵州开科举士,极大地带动了各地兴学热情。这一时期,安顺文庙经历多次整修扩建。
先是嘉靖六年(1527),兵备副使陈讚于卫学建乡贤祠,再建射圃,作诸生演练习射仪的专用场地。并修礼门、儒学门。嘉靖十年(1531)兵备副使王俊修建文庙大成殿,易名先师庙。并增建敬一亭于卫学明伦堂后。
到了嘉靖二十六年(1547),由巡按御史王绍元主持,对卫学进行较大改建。包括明伦堂、崇德、广业二斋。新建教授廨、训导廨。
嘉靖三十一年(1552),御史董威、宿应麟、提学谢东山主持,重修文庙启圣祠、东西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池。增建名宦祠、乡贤祠。
另万历《贵州通志》在“坊市”栏载有,儒学门左右建有两座牌坊:“经文纬武坊”和“继往开来坊”,门前建有“儒林坊”。未注明建坊时间,有可能为嘉靖朝建。
安顺自洪武十四年建城置卫,在明一代历二百七十余年,儒教文化在艰难中起步,渐至形成稳定的办学格局,嘉靖一朝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高峰期,文庙的几度修建,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官绅士民对文教的重视。这一时期,安顺办学的兴旺程度在科举上也尤显突出。笔者大致统计,明代安顺出进士8人,嘉靖朝占3人,分别是梅月、潘鎏、梅惟和。举人143人,嘉靖朝占58人,其中解元2人,今别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安庄卫(镇宁)士子熊旃、嘉靖二十八年(1549)普定士子鲍国臣,以全省乡试第一名显扬黔中。
嘉靖年间致力于建庙兴学的官员,多官高位显,董威、宿应麟、王绍元先后为嘉靖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五年巡按御史。相形之下,提学谢东山位不为显,却是对贵州文化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
谢东山,字阳升,号高泉,射洪县人。明世宗嘉靖七年举人,二十年辛丑科进士,初授兵部主事,后迁郎中。曾任贵州学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他历宦20年,颇负文名。居官时每到一处,广交名流,勤积资料,著述颇丰。计有《近譬轩集》四十卷,《诗抄》四十卷,《诗话》四卷,《中庸集说启蒙》一卷,《贵阳图考》二十六卷,《明近体诗抄》二十九卷。在贵州期间,主持嘉靖《贵州通志》的编纂,成书十二卷,为今天考查明代贵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史源。
三、万历府学的形成与天启文庙的毁圮
从卫学的建立到府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曲折艰难了过程,明初普定卫学的创立,标明了在元末明初二十年的战乱之后,一个正规教育体系的创立,先进的中原文化通过由国家设立的传播系统注入。到了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贵州巡抚郭子章疏请改普定卫学为安顺府学,谕准。延续了200余年的普定卫学过渡为安顺府学,这是安顺文庙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标志。
万历《郭子章学疏》,成了见证这一历史过程的唯一文献。文中记:“臣看得建学育贤,化民成俗首务。今据司道会议,改平越、普定卫学为平越、安顺二府学,……其平越、安顺二府学,廪额贡期,俱照都匀学制,文廪二十名,一年一贡。”文中最后奏请“迩来黔中,文教渐昌,庠序日增,且会试中试,不下于粤滇。而乡试解额独少于二省,似应于原额量加,以广圣化,伏候施行”。
通过《郭子章学疏》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当时安顺文庙和儒学状况。安顺府学建立,即可举行岁科试,选拔生员,如其所叙,一岁一贡招选廪生,还兼有对府以下州县学的管理。这种变化,对于提升安顺文庙学宫的地位,增进地方文化教育发挥出久远的作用。
郭子章为江西泰和人,字青螺,别号蠙衣生。隆庆五年(1571)进士。万历间任贵州巡抚,多建勋业。后以功封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他一生虽久在官场,但读书不辍,《明史》称他“宦辙所至,随地著书”,“文章、勋业亦烂然可观矣”。万历三十六年(1608)所纂《黔记》,全书六十卷,三十四目,是明代贵州志书中卷帙最多、门类最为齐全的一部志书。
应该说以府学的建立为标记,安顺文庙将随之有所改变。但查寻史料,我们发现,除了规制上的升级外,无论是文庙的规模还是学舍的设置并无变化。万历《贵州通志》纂于改置府学之后,《学校》一栏并无任何记录。这与明末贵州政局的急剧动荡有直接关系。
就在安顺改置府学后不久,天启二年(1622)二月,贵州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彦起兵反明,同月,陷威清。三月,围平坝。进而围攻安顺城,相持数月,城破,府卫各官署被捣毁,进而街市举火,通城一片瓦砾。经历代修护已具规模的文庙同样不能幸免,尽遭焚毁。
天启末,战事稍平,广东海阳人孙森受命任安顺知府,在此之前他曾任滁州知州,迁台州同知。到任后,因府衙毁于战火,便借一处民房住下,在简陋的民居中理政。率领府衙吏卒和士民清除战乱留下的瓦砾,重建家园。首先主持修复毁于战火的文庙、城楼,然后再建府衙。《安顺府志》载“修城建学,分田定赋,一切制作,皆其经画”。在孙森的主持下,遭受战火重创的安顺文庙渐至复立。孙森以一种为官的责任感,支撑着一种古城文化的庄严和肃穆。
四、康熙年间文庙的复兴与儒学的繁荣
在经历了明末清初三十多年的动荡之后,安顺终于步入相对稳定的康雍乾时代。清代的官制延袭明代,以文治天下,尊崇儒学。自康熙始,推出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彻底清除战乱留下来的痕迹,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修建文庙,兴办儒学,从中央到地方确立办学的格局,为“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奠定基业。在这样气候条件下,安顺文庙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康熙七年(1668):重修安顺文庙府学。增建先师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启圣殿。明末天启朝孙森修复文庙,志载为“复圮”,是将焚烧倾塌或损坏的建筑原址修复,以尽快维持府学的运转,很难挽回文庙的颓败之势。这次修建,实际上是对文庙、府学主要建筑的重建,文庙与学宫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到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再次修茸安顺文庙府学,规制进一步完备。
这一时期,安顺府辖地行政建制发生了变化:康熙十一年(1672),改普定卫为普定县,与安顺府同城;定南所(今普定县城)划入普定县;裁安庄卫保留镇宁州;二十六年(1687),改平坝卫为安平县;改威清、镇西(今清镇卫城)二卫为清镇县,属安顺府。
康熙二十一年(1682):朝廷令贵州各府州县俱设官学。安顺府属各州县即奉谕筹建。三十八年(1699),贵州巡抚王燕主持,择地东门坡建普定县学宫。同年,府属永宁州(今关岭县)创建州学。安顺的办学格局迅速形成,即以作为官学系统的府学、县学、州学为主导,书院、义学、社学、蒙学相继涌现。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安顺儒学空前繁荣。
我们仍以康雍乾三朝为例,通过科考涌现出大批人材。初步统计,这一时期,出进士22人,举人197人。以安顺世家梅氏为例,明末水西土司安邦彦破城时,梅氏一族除在外做官或寄居他乡的外,300余口仅存8人。康熙朝自梅首、梅建始复起,仅康熙一朝出进士一人、举人9人。从康熙朝始,历任地方官兴学建庙者不绝于史志。安顺这一方水土滋养化育出一干儒宦或地方士绅,他们受教于儒学,从文庙走出,为人为官为文践行事迹,造福感动乡梓,之后流风所被,惠及影响社禝数百年。
五、道光年间万金造就的文庙奇观
道光年间安顺文庙进行了一次工程宏大的建设,工程于道光十七年(1837)始, 落成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作道光二十年)。如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辑稿》所叙,所建形制严谨,典制齐备,卑阖有致,凡属体制所当设者,应有尽有,无稍缺漏。今天所见的文庙建筑,即这次修建后保留下来的格局。一百七十年过去,仍感崇宏壮丽,肃穆庄严。
笔者就迄今发现的资料,将道光文庙与之前的明嘉靖文庙、清康熙文庙比照分析,有两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是以文庙为主体,儒学学舍成为辅助性建筑,偏置于以文庙大成殿为基点形成的南北中轴线一侧,这一点尤与明代不同。从现存明代诸《通志》记载看,虽庙学合一,但儒学仍占主体。万历《贵州通志》记有,当时建筑格局尤重学舍,儒学门左右建有“经文纬武”和“继往开来”两座牌坊,门前还建有“儒林坊”。名宦祠、乡贤祠皆置于儒学。
二是规摸扩大,空间扩充,辅助建筑明显增加。康熙时文庙虽已注重大成殿等主体建筑的修建,但辅助建筑远不能与之相比。笔者将两个时期的文庙作一比较,新增项目20项,包括:下马碑、德配坊、道冠坊、宫墙影壁、礼门、义路、忠义祠、节孝祠、名宦祠、乡贤祠、金声玉振亭、大成殿、天子台、大成门、两厢、崇圣祠、尊经阁、奎文阁、明伦堂、官厅。
对于道光文庙建成后的全新风貌,清末几朝均无文专述,但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辑稿》中曾就当年所见留文赞之。认为庙之建筑,非惟黔中各府、厅、州、县冠,即较之北京国子监太学中之孔庙,亦无逊色。除对整座文庙以石砌成,大成殿前一对透雕云龙石柱赞不绝口外,对文庙独有的园林艺术作了生动描绘:“庙则松柏参天,复有紫薇若干株,夏秋之交,松柏浓荫中,高花烧天,灿如喷火,极为奇观。中秋八月,大成殿前合抱之桂花四株及大成门外若干株,满敷金粟,香飘数里。”如此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景观,今天已不复见。
对于这样一座罕有的古建筑群,其建造者必然涉及一个庞大的团队。特别是如此精湛的石雕艺术,出自何人之手?除民间传说外,无从知其底细。官书仅以宦绩入志,如咸丰《安顺府志》所记:“道光十七年,署知府宋庆常、教授黄淳、训导彭拔才建议增修,乡宦宋劭谷倡捐,暨合郡绅耆杨春发等买地广基。十八年,知府经武济兴工改修……二十年知府张锳修成。”近读北京图书馆藏《杨珍林年谱》影印本,发现所记“府学文庙落成”一段,对文庙兴建过程有所补充。
杨珍林为安顺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十年(1871)入内阁,后出任山西泽州、蒲州、太原知府、代行山西提学使。逝于甘肃甘凉道任上。道光十七年修建文庙时他虽未出生,但其父杨春发为建庙的发起人和承办人,自幼所闻,加之亲友中参与者不少,所记当为第一手史料。按《年谱》所记,道光十五年(1835),时任甘凉道台的安顺人宋劭谷(芸皋)因母病逝告官回籍,见庙基湫隘且就倾颓,有兴修意,约同学杨春发首倡捐修,并嘱春发专管运作此事。宋劭谷离安回任后,致千金交时任安顺知府的宋庆常,并致函促其尽早动工,杨春发复召集绅士二十余人发起,远近劝捐,得资万余金(即银一万余两),于道光十七年(1837)动工,历三年多,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作道光二十年)落成。《杨珍林年谱》还言及,幼时犹记当事者数人。族中有叔父梅亭、祖叔实之、堂兄健庵等各捐银四百两。另有梅克秀(升庵)、梅克薰(我香)、陈道汾(太原)、刘德铭(新庵)等,多为安顺名士。
以宋劭谷首捐银千两,带动合郡官绅士民捐银共一万余两,用于文庙专建,如此建庙兴学之举,在清代贵州历史上实属罕有。以此巨资,耗时三年多,从规划布局的形成到建筑工程的完备,再到局部构建的精细打磨,整座文庙匠心独运,倾注了丰盈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想象力。
在众多人物中,首倡者宋劭谷以其在朝廷的重要影响和在地方的名望,成为安顺这一空前盛举的首要人物。在此不能不对其一生留文以叙。
在从安顺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杰出人物中,宋劭谷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经历。他少有夙慧,童年入庠,嘉庆六年(1801)举于乡,十六年(1811)赴京会试中进士(同科进士中有林则徐),朝考第一,为辛已科“朝元”,朝廷即授庶吉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员外郎。道光九年(1829),出任江南道御史,十二年(1832)掌京畿道,在御史任,陈奏三十八疏,皆切于国计民生。十三年(1833)调开封,遂升甘凉道。十五年(1835),因母丧告归守孝三年,即倡建安顺文庙。十八年(1838)复职,授兰州道,履职期间,力整积弊,开王公桥,定兰山书院,政绩斐然。
道光二十年(1840),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是年,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宋劭谷被朝廷委以两广盐运。时虎门销烟,英国战舰逼广东海面,军情日紧,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宋劭谷日夜调度,筹集军资以供军用。英军在广东侵略失利,转而北上攻陷定海,威逼京师,九月道光皇帝派琦善议和,十月林则徐被革职遣戍新疆。战争失败,令宋劭谷蒙羞,忧愤成疾。朝廷派与其为同科进士的参赞杨芳到广州善后,唯劭谷执拗,力主再战,录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所奏“进剿红夷报捷献俘二疏”,上疏力陈,以讽示当事。朝廷将其调离广州,任江苏按察使。宋劭谷终日怨愤,疾情加剧。弥留之际,双手上下相摩,留言:“炼宝剑杀鬼子”大呼数声而卒。宋劭谷死后,合郡士民感怀其德,于其倾力建成的文庙内,以乡贤祀之。

明清安顺文庙(学宫)新建、增建、修葺状况简表
年代  学宫建修项目  文庙建修项目 相关人物  依据文籍 说明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缺 缺 缺 明《太祖洪武实录》
 宣德八年(1433) 缺 先师庙 李睿 万历《贵州通志》 正统元年毁于火
正统二年(1437) 明伦堂、崇业斋、广业斋 大成殿、东西两庑、戟门、棂星门、启圣祠。庖舍湢溷 屈伸、顾勇、王斌嘉靖《贵州通志》、万历《贵州通志》
成化九年(1473)科目碑、岁贡碑   黄琳 嘉靖《贵州通志》二碑立明伦堂侧
嘉靖六年(1527)乡贤祠,射圃、礼门、儒学门  陈讚 嘉靖《贵州通志》、万历《贵州通志》
嘉靖十年(1531)  敬一亭  先师庙 王俊  万历《贵州通志》 敬一亭位明伦堂后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明伦堂、崇德、广业二斋。教授廨、训导廨  王绍元 万历《贵州通志》改射圃建教授廨
嘉靖三十一年(1552)名宦祠、乡贤祠、教授宅  启圣祠、东西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池董威、宿应麟、谢东山 万历《贵州通志》
万历年间(1573-1619)经文纬武坊、继往开来坊、儒林坊 万历《贵州通志》三坊皆立于儒学门
天启四年(1624)不详 不详 孙森 乾隆《贵州通志》 天启二年文庙毁。重修复圮
清顺治九年(1652)府学规条碑  不详 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辑稿》  立于明伦堂左侧
康熙七年(1668) 明伦堂  先师殿、启圣祠、两庑、戟门、棂星门 不详  咸丰《安顺府志》
康熙五十五年(1716)不详不详不详 咸丰《安顺府志》 重加修葺,规制始备
道光十七年(1837)明伦堂、官厅下马碑、德配坊、道冠坊、宫墙影壁、礼门、义路、崇圣祠、忠义祠、节孝祠、名宦祠、乡贤祠、金声玉振亭、天子台、大成门、大成殿、两厢、尊经阁、奎文阁
宋劭谷、杨春发、宋庆常、经武济、张锳、黄淳、彭拔才、梅克秀、梅克薰、陈道汾、刘德铭等
咸丰《安顺府志》、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辑稿》、《杨珍林年谱》
宋劭谷首倡捐银千两、杨春发等二十人劝捐,共集银一万余两,作资重建。道光二十一年落成。
附二:清顺治安顺府学规条碑(略)
附三:明清安顺文庙(学宫)建筑平面图(略) 
 
(有关链接内容摘自新浪博友丁武光相关博文 ,该文载2014年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文化遗产》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安顺》史话沧桑 一篇体现500年前明代安顺手工纺织的重要文牍 2022年第47期(总768期)
安顺府志(二)
骑行320第四季4,安顺
安顺古城半日游(上)
贵州安顺的普定梭筛水库,漫山遍野的桃花堪称桃花岛
安顺建城630年以来建制沿革及区划变更简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