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究教育之殇

前些日子,转发并支持了一篇文章,题为:愤然离开中国的德国助教:你们的教育是犯罪!

我其实倒不见得想要用上犯罪这么极端冷酷的字眼来形容中国目前的教育,毕竟有一个即将幼升小的孩子,我也颇有一种囿于其中的无奈外加焦虑。但对于这篇文章中德国助教的观感评论,我深有感触。可造成这样困境,且费力数十载仍无法逆转势头的原因何在?感觉自上而下不外乎三点:

一,疏导不易,耗在防堵

要谈教育之殇,不得不谈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众所周知,从叫了多少年的“减负”到多年前公认教改失败,到倡导了那么多年的应试教育转型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日,作为根在深远,功在千秋,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的教育大计,逐步向好的方向改进、改革面临的阵痛,多少代都在努力克服且殷切期盼着。结果发现如今的现状是什么?

君不见教场代有方案出,千树万树梨花落,君不见洋为中用遍地开,传统国学失方寸,君不见忽如一夜国风来,兴趣盎然满城栽,君不见夫妻还家伴书童,为谁辛苦为谁忙....一幕幕奇景在中国大地蜿蜒曲折,只因为教改,一直还在“围堵”的层面。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为何胜过了前任,只在讲究疏导之法,其实教育部的指挥棒何尝不想如此,整个主流社会,学者阵营,名校校长们流露均是对体制的痛惜,劝诫静待花开好过揠苗助长。理论总是丰满,抵不过现实的骨感,教育部光在叫停各种形式的补课,光在追责各类学校各种形式的花样排名,光在大开投诉之门的同时,就已经耗尽元气,执行力度的跟踪尚且障碍迷雾重重,拿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案切实疏导?要说中国教育部门不作为,那绝对是天地良心的冤枉。

二,恶性循环,此消彼长

家校关系,伴随着教改的努力,不断刷新着各自的底线。近几年,有一网络平台上的节目尤为火爆,90后基本都知道,但据我从一个学生到现在成为一个家长,我所经历,目睹,耳闻,中国的家校关系已然走向一条奇葩之路!

当我是一个学生时,老师超辛苦尽责(这纯粹从体力上说噢,不代表现在老师就不喔),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充分刻画了那时老师的形象,在一个科技还不够发达,无法解放劳动力的时候,考卷都是刻印出来的,作业一本本手工改,而且那时还是应试教育的时代,作业也挺多,感觉那时候为了挤出放学后玩的时间,作为一名好学生,课间都在写作业。那时候差生很可怜,经常会有“鞭笞”等类体罚教育 ,但老师真是像父母那样耳提面命的管理的,家长和学生一样基本都是一致服从老师,真的鲜少有“先驱”意识的家长存在的。

现在的老师从体力上来说,应该会好很多,毕竟有很多科技辅助工具等,更多情况都是组织引导学生家长自己打印作业,自我学习管理,批改作业(主要应该是小学培养习惯的时期),这理念其实是对的,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你自家小孩你都不指望教好,哪能全指望托管给别人呢?更何况现在倡导素质教育,鼓励正面教育,老师心理压力大啊!课堂上还不能对差生管教或动怒,没准哪家孩子就有个录音笔什么的,还有铺天盖地的网络暴民……好了,既然公立要求减负,落实彻底,孩子提前放学,可那边厢急红眼的家长,工作忙分身乏术的家长,只能这边接了孩子,那边往一个个培训机构送。一边砸着自己的钱,一边牺牲着自己的时间,一大把的怨愤送给这个社会的教育。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事例只发生在公办,我那些个已有子女在民办小学就读的也是道不完的苦水吐不完的槽,那些个接受着精英教育长大的,一样也是苦逼孩子加至少一个脱产家长。这一切怪象很难不归咎给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结合高考选拔制度已然发展成了一个批上美丽衣裳的牢笼,人人囿困,力不从心;人人自危,不得脱身。

三,阶层分化,宿求趋同

教育的这场困局,难破难立,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带来的,只因为现在的中国已在一个高速阶层分化的时代,可每一个做父母的,无论自处于什么经济阶层,都怀着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拼尽全力以图改变子女的未来,殊不知教育的门槛已然很难公平。可就是少有家长愿意在别人家孩子的影子下洒脱走出,静待自己的孩子慢慢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如果社会已经到了大多数人觉得普通人是loser的时代,孩子所要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当涉及民生的住房,教育已然成了牟利甚至是暴利拉开阶层的商品的时候,因为优势正在集中,财富也正在集中,而作为金字塔的底端的诉求却也已经被网络引发,被社会办学资源拔高到了精英教育的层次,中国多的是奉献到底投入到底的人家,教育的这场困局注定是无解的。

教育的这场殇,前行负重的一个个是心甘情愿,作茧自缚又自怨自艾的人,每一个不轻松的孩子背后,都有至少一个无法真正放下的家长。朋友圈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你知道了太多人的挣扎,亲眼目睹了太多别人家的孩子,你向太多人取经,最终还是丢失了自己的步伐,突然某日醒悟,想再找回自己的时候,你已成了那个学步的郑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场“无家庭作业”教改的背后
教改不能增加家庭和社会成本
老师每天给学生布置大量课外作业,是否是不负责任?
教育部禁止老师通过微信和QQ布置作业,减负岂能如此掩耳盗铃
白天工作群,晚上家长群,24小时待机也撑不住啊~
曾经我家孩子与名校的距离,只差一套学区房!|推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