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第一古镇 梅里古镇

撰文:难得胡涂

图片:部分网络

音乐:无锡景

长江以南,江浙二省,江南水乡之地,港河湖汊交汇,得天独厚。

古镇太多,犹如天上繁星点点落地,直教人看花了眼。

古朴如画的江南古镇,“水”文化和“古”文化的交点,是江南古镇的魂。

一色明清建筑,古香古色,美食荟萃,大同小异,各色小镇你追我赶,谁都想拔个头筹,到头来谁也没服谁。

太湖之滨小小无锡的梅村,才发现江南第一古镇”头衔,早已花落人家。

只是它太过低调,差点埋没了人间,它便是梅里古镇。

江南富庶之地是不容置疑的,但有了梅里的第一,才造就了江南的诗意繁华,才有了繁星的璀璨闪耀。

嘉兴西塘、乌镇、湖州南浔,苏州周庄、同里、甪直,这江浙六大古镇,为天下游客耳熟能详。梅里古镇,名不见经传,就显得那么陌生。

梅里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是从一段“三让王位”的故事开始的。

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大儿泰伯、次儿仲雍、小儿季历,按照惯例,父亲应将王位传给长子,可亶父偏爱季历的儿子姬昌,便有意传位给小儿子季历。长兄泰伯为了不让父亲为难,主动说服二弟仲雍,二人趁父亲病重时远离故乡。

泰伯兄弟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成为吴姓氏发源地 ,梅村也被誉为江南第一古镇。

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

亶父病逝,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不受,丧毕便携二弟再次离开。

当时的江南还是一片荒芜。三弟季历去世后,泰伯又返回奔丧,群臣与侄姬昌再次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仍不受。

泰伯之贤德,三让帝位,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江南第一名镇梅里,当仁不让。

泰伯便定居梅里,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原本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

在他带领下,江南第一个国家句吴由此诞生,泰伯去世时91岁,一生无子,王位由弟弟继位,而那位侄子姬昌,便是有名的明君周文王。

泰伯未曾给自己留下天下,却成就了三弟的周天下,二弟的吴天下,高尚品德被后人敬仰。

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写诗赞曰:“故国城荒德来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泰伯死后,当地百姓无不悲恸欲绝,因他生前喜欢种麻,大家便将其束系腰间,以表达哀悼,千年后遂成风俗,这便是“披麻戴孝”的由来。

泰伯留给后人的财富是巨大的,江南第一村 :荆村、江南第一巷 :蛮巷,江南第一条人工河:泰伯渠,皆出自他手,因此江南第一古镇—梅里,也应是实至名归。

只是时间过于久远,三千年前的历史早已被人间淡忘,作为江南起点的梅村,也只剩一座泰伯庙苦苦支撑。

泰伯庙不收门票,门口坐着一位小阿姨,刷刷身份证,戴好口罩便可进。

院内古柏树很多,苍劲有力,内有一尊古井,被大理石围了起来,相传是泰伯使用过的井水。

据后人考证,古井为战国时所建,建庙后一直作为厨房用井。

唐代诗人李绅晚年隐居泰伯庙,留下了《泰伯井》一诗:“至德今何在,平墟井有泉;梁鸿重浚后,又历几千年。”

漫长的历史奔波,古镇入口处有座硕大牌坊,顶部赤底金字“江南第一古镇”。古镇不收门票,因商业氛围淡寞,加上疫情期间,游客却寥寥无几。

若在平时,特别是吴姓祭祖时,则海内外吴姓后人欢聚一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生热闹。

泰伯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汉桓帝为了纪念吴泰伯,在其故宅旁所立,现存为明清建筑,庙前立有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

从古庙出来,迎头一座如愿禅寺,名字起得很吉祥,只是作为寺庙来说,寺庙没有围墙,与古镇融为一体,倒也是佛家清净之地。

古镇历史底蕴深厚,但游玩地方真不多,处于半商业化半原住民状态。

3000多年的伯渎河从梅村流过,岸边杨柳依依,春风轻拂,呈现出浅施粉黛,淡扫蛾眉之姿。

庙宇古街,雕花古窗,落寞中依旧有古朴之意。

梅里古镇一游,清静无为,能探究吴文化由来,尽性而尽兴,不虚此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村泰伯庙
【故国画忆】至德名邦:无锡梅里古都
梅里古镇寻根问祖记
什么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中国“最不起眼”的千年古镇,不要门票,人称“江南第一古镇”!
泰伯、仲雍与周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