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记忆的谷歌效应

  人类在很长时间以来,只能通过大脑来记忆各种信息。那些来自遥远的过去的各种传说,就是经由这样的方式一代代地传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完善了一种系统——交互记忆系统,将其中的一些事情交给社交群体中的那些有专长的人员分别来记忆,以此来减轻个人记忆的压力。当我们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只要知道哪些人记得什么事情,并直接向他们询问答案即可。我们相信自己能记住一些事情,也相信其他人会记得其他事。我们不只知道自己脑袋里的信息,也“知道”社交圈里其他成员负责哪些信息。

 文字的发明,极大地延伸了记忆的容量和准确性。人类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那些文字就像是外挂于大脑的存储器,而储存文字的书籍则像一个特殊的人群,人不仅可以和其他人互换记忆的信息,同样也可以在书籍中得到这样或者那样信息,甚至通过自己的书写让书籍所储存的信息更加丰富。当新信息出现时,人类会自动把记忆事物与概念的责任分配给社交群体里的成员,当然也包括哪些书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类又发现了一个“交换记忆系统”的新伙伴。大家忽然发现,把有关的记忆分摊给“云端”,就像分摊给家人、朋友或社交群体一样轻而易举。而且互联网还有区别于书籍、社交群体等传统系统的最大优点──云端知道得更多,而且能更快提取信息。现今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能轻易透过快速的网络搜寻取得。当人类知道几乎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到之后,就不太愿意去用心记忆了,而是将有关记忆的事情都交给互联网来完成。这样的一种效应被称之为“谷歌效应”

 那么,“谷歌效应”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

 2011 年,哈佛大学的丹尼尔·韦格纳发起了一项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志愿者看了一份含有 40桩琐事的清单——就是一些短句,如“鸵鸟的眼睛比脑子大”,等等。按照要求,每人都要把这 40句话输入计算机。其中,一半的志愿者被要求记住这些事实,而另一半没有被这样要求。此外,有一半的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将存储在计算机上,而另一半则被告知任务完成后输入内容会被即刻清除。

 随后,志愿者接受了跟所输入事实相关的测验。按指示被要求记住信息的人得分并不比另一半人更好,但那些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快就会被清除的人得分就比另一半人高得多。由此可见,记住事实与有没有被要求无关,而是能在网上找到的信息,大脑会自动遗忘。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谷歌效应”的真实存在。

 韦格纳的实验的结果与一套实用主义的记忆体系是一致的。人不可能记得住所有事,所以,无须有意识的干预,大脑酒会自然地对记忆进行分类,那些容易获取的信息没太多必要都存储起来。也就是说,人以为事实被归档了,其实这些事实大多被遗忘了。

 2013 年,费尔菲尔德大学的琳达·亨克尔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向了上述问题。亨克尔注意到,博物馆的游客痴迷于用手机拍摄艺术品,但对观赏画作本身的兴趣却越来越低。于是,她在费尔菲尔德大学的贝拉明艺术博物馆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本科生参观博物馆时,他们要按照预先指示去观赏特定的画作。依照实验设计,有些人要拍下画作,有些人只简单做笔记。第二天,亨克尔询问两组学生对画作本身的了解情况,发现拍照的学生在辨别画作、回忆细节等方面都表现较差。

 人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有类似于“谷歌效应”的表现,就是记笔记、划线。学生时代有些非常认真的同学,用各种彩色的笔把书画的五颜六色,各种笔记工工整整,但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为什么?因为做这些笔记和下划线之后,翻书可能翻得快,会给自己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记住了,让大脑放松了警惕,认为知识都在自己手里了。岂不知考试的时候既不能带书、也不能带笔记。那些特别爱记笔记、特别爱划线的人的大脑其实在偷懒,因为相比用大脑去记,写下来肯定是更容易的,他们就给自己的大脑欺骗了,但是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人们知道相关知识可以查到之后,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去记,记忆力也开始衰退,进而能记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互联网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更少记忆,更快遗忘。把记忆平分到互联网和大脑灰质造成的心理影响,将导向一个挥之不去的矛盾:信息时代的来临似乎创造出了自认为比前人所知更多的一代人,然而人类对互联网的依赖,正代表他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或许比前人更少。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人类该如何有效利用“交互记忆系统”,让谷歌效应”不成为困扰人类发展的阻障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搜索即得的时代,还需要学这么多知识吗?
反复阅读就好?心理学家:父母别让孩子走入记忆“谷歌效应”误区
《认知天性》解析
心理学:搜索引擎用得越多,我们就越笨,过度依赖网络的结果
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的外部记忆资源?
“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科学表明,人类的记忆没有被篡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