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锦溪古镇

 最早知道锦溪古镇的名字,还是来自一张网红的照片--就是图中的这座廊桥。我总觉得,无论思绪是如何地波澜壮阔,抑或浪涛汹涌,最后还是应该回复于静如止水。沉静下来,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


所以我来了。

 

锦溪古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相接壤,北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和昆山市张浦镇相毗邻,属于江苏省南大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称。照例先说说前世。

锦溪镇历史悠久,早在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锦溪就有先民存在。

吴越春秋时期,锦溪成为集镇,地属会稽郡。

三国到唐代地属吴郡,五代属苏州。

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名锦溪,属苏州。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锦溪更名为陈墓。河西(上塘)属长洲县,河东(下塘)属昆山县。

直至1952年,吴县境内陈墓划入昆山县,原昆山县、吴县两地陈墓合并上升为昆山县直属陈墓镇。199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陈墓镇复名为锦溪镇,属昆山市管辖。

从上面可以看到,锦溪古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名为陈墓。以“墓”为镇名,作为比较讲究意头的中国人而言,其实并不多见。这其中还包含了一个历史故事。南宋绍兴年间,金主完颜亮夺位不久,即调集60万大军大举南下入侵。南宋皇子赵玮(立太子后改名赵昚shen),领军由杭州出发,沿运河北上镇江,准备与金兵一战。战船途经锦溪时,一位姓陈的爱妃不幸病故,死后只能水葬锦溪。后来赵玮登基当上了皇帝,下旨把“锦溪更名为“陈墓,以纪念那位死去的陈妃。另外一个版本更是有声有色,说的是金兵南下,赵昚面见赵构,慷慨陈词,表示愿意率领军队与金兵决一死战。陈妃武艺娴熟,精通兵法,善于布阵,故要求跟随赵昚到疆场杀敌立功。最后,赵昚率军与金兵在苏州黄天荡一带展开了一场激战,陈妃为了救赵昚挡了一记暗箭,香消玉殒,葬于锦溪。

陈妃殁于锦溪,这大抵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传说故事终究还是夸张了点,而且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赵玮赵昚)并非高宗赵构的亲生子,而是正儿八经的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原名赵伯琮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被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同年七月,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是为宋孝宗。他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也被后世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至于上面所说的陈妃故事,完颜亮率金兵南犯发生于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当时宋朝廷中多数大臣都主张逃跑;时年三十五岁的赵玮主动上书,请求领兵与金军决战。但经老师史浩的提醒,为了避免高宗疑心(记得岳飞的故事吗)赵玮再次上书,请求在赵构亲征时随驾保护,以表孝心与忠心。其实,真正让完颜亮完蛋的,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之战,主要将领为虞允文、李显忠,基本上将金兵在淮西的主力歼灭了;后来完颜亮又想从瓜州渡江夺取京口(今镇江),却被部下兵变所杀,金兵遂拔营北还。黄天荡战役,则是更早些时候韩世忠梁红玉所打的。所以,这一仗赵玮并没参加,当然是否有参与准备就另当别论了。


景区入口广场,外面就是明镜荡,离周庄仅仅五公里之遥。锦溪古镇不收大门票的,我就不享受免费待遇了...


入口处有新修石牌坊一座,上刻“水乡佛国”。后面临水的寺院建筑属于莲池禅院,南宋孝宗皇帝(之前所说的赵昚)御赐建造的庙宇。当年从隆兴二年(1164年)到嘉泰三年(1203年),足足花了近40年时间,殿堂廊庑,楼阁亭台,水榭画舫一应俱全。今莲池禅院内所有的建筑,则是1996年重新建设的。禅院石埂,两片明镜般的湖面,人称古莲池、菱塘湾。


当时正在修缮中,居然围起来没得看。

外侧(南侧),就是传说中的古莲池--菱塘湾了。是不是很梦幻?

内侧(北侧)是一个游船码头。

水上人家。



菱塘湾美景。廊桥的西侧就连着莲池禅院。



过了前面的槃亭桥,左边就是正在修缮中的莲池禅寺与文昌阁,右侧就是锦溪古镇的镇区。






老百姓生活的日常...




节寿桥,单孔石平梁桥,始建于明崇桢年(公元1630年),里人捐资所建。清雍正年间,里人孙德明为母氏六十大寿重新修整,该桥名围“节寿,取以节制德、长寿之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陆九德重修,2002年锦溪镇人民政府移建于古镇区南首现址。


东西走向的南市河。杨柳岸,扁舟斜倚,枕水人家。

古官踏渡。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一点,江南水乡,保存得最原味、最精华的部分,一定是水埠驳岸--一经确定,就基本上定下了整个水乡村镇的格局。房子塌了又建不知多少回了,古老的石堤驳岸却一直静静地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普通百姓。



向西行进,前面水道的柳枝掩映之中,出现一座弧线几近是完美半圆的石拱桥。



一路廊棚相伴。







石拱桥名为“里和桥”。

里和桥,俗称“南观音桥”,又称南塘桥,单孔石拱桥,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长22.4米,宽3.1米,净跨9米,矢高4.8米。该桥始建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后世多有重修,现存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里和桥为锦溪诸古桥中跨度最大、最高之石拱桥,也是明代“锦溪八景之一--“古井风亭”所在地。旧时桥边有井亭一座,亭中井水清冽,久旱不枯。明代高启有诗曰:“南塘桥下水泠泠,桥畔长堤柳色青,一勺清泉涵古井,十分凉思满风亭。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有诗称赞:“改邑何妨旧井存,苔花翦翦玉栏春。轱辘声声千年泽,不是邮亭阅古人。

之前在周庄古镇的帖子里提到过,陈逸飞曾经为联合国设计过一枚首日封叫《故乡的回忆》,一直被认为是以周庄双桥为原型的。锦溪这里的说法是--其实画中的桥梁,正是锦溪古镇的南塘桥。


桥身两侧设有石栏板,每侧各有望柱四根,前端设抱鼓石。

望柱头雕刻莲花状,中间栏板刻有重建年份。

南市河美景。

老百姓仍然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生活...



重回节寿桥,开始向北进入古镇。路口的陈墓邮局。






从小巷子走到中市河边,可看见河道南端有一座古桥--普庆桥,俗称“俞家桥”。当时正在封闭修缮,无缘一见全貌,只能这样远观了。该桥为花岗石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桥长18.7米,高4.1米,跨度6.6米,桥面宽3.1米。桥柱有联为:“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河。六十年代以前该桥北侧两堍建有桥楼一幢,在桥面上可直接上东西桥楼。此桥的石拱券据说是标准的半圆形,与水中倒影刚好构成满月。


这张其实是回程时从另一边拍摄的。



接着就沿着中市河西侧的上塘街行进。
路边的古董铺子。









张省美术馆,收费景点。





河道边的凉亭。





锦溪壶文化馆,收费景点。





古董博物馆,收费景点。











前面又出现一座古桥--众安桥,俗称“牌楼桥”,因旧时该桥西堍有一座牌楼而得名。该桥为花岗石单孔平梁桥,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里人顾克让捐资修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道光年间历有重修。


桥身两侧设有石栏杆,下面砌以砖墙;每侧各有望柱四根,前端设戗鼓石,十分古朴、厚重。









形式多样,建造精美的水埠驳岸。






前面出现一条东西向的河道,分叉处就是中和双桥,没错,名字叫作“双桥”。

中和双桥,是单孔花岗岩石平梁桥,始建于元代元统初年(公元1333年),桥长13米,跨度4.05米,桥宽3.9米。桥畔桃李纷披,两岸绿波掩映,中流网影参差,亦是旧时锦溪八景之一。


往西行,中市河上还有一座古石拱桥--太平桥,稍外有新建的公路桥,算是景区西边界了。

太平桥,单孔石拱桥,位于锦溪古镇中市街,南北走向。该桥始建于北宋太平元年(公元976,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度重修。桥长20.4米,桥高4米,跨度11.3米,桥面宽3.4;桥身为青石,桥面为花岗石,拱券分节并列砌置。桥柱有二副桥联,分别为“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平”和“数叠渔歌传鹊桥,一弯溪水达龙门”。




回到中市河继续北行,中和双桥稍前,有一座单孔石平梁廊桥--周公桥

周公桥,俗称西街桥,始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由里人陆允中捐建;至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里人集体捐资重修。






同样是保留得很好的原生态生活。

前面又是一座小巧的石拱桥--溥济桥。

溥济桥,俗称“陈家桥,为束腰并联式单孔石拱桥。该桥始建于弘治二年(公元1489由里人陆溥、陆济兄弟所建,故名;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重修。桥长15.4米,高3.25米,跨度5.8米,桥面宽2.95米;桥栏原为木栏,解放后改为砌砖栏,端部有戗鼓石。这是锦溪古镇最矮的一座石拱桥。




溥济桥上向远处观看,隐约可见周家桥的身影。

溥济桥再往北,就是一条东西横跨古镇的大马路--长寿路。这也让老牛产生一个错觉,以为这是古镇的北界线,所以选择开始回程。
事实上,继续往北还有北市河,上面还架有四座古石桥--丽泽桥、天水桥、具庆桥和隆福桥。
只能以网上图片简单介绍一下,按照从西到东的顺序。
一是丽泽桥。丽泽桥,系花岗岩单孔石平梁桥,位于北市河西侧,始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重修于清乾隆中期。桥长15.6米,跨度9.3米,桥高4.25米,宽3.5米



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位于中市河与北市河交界处东侧,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始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郭子敬捐资修建;清顺治四年(1647年)里人出资重修。桥长17.4米,高3.5米,跨度8.8米,桥面宽3.3米。桥柱有楹联两幅,分别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和“愿天常生好人,愿人长做好事”。






天水桥再往东,有具庆桥,单跨石平梁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里人陆安吾捐建;清代后期有重修。

再往东,有隆福桥。隆福桥,俗称“福寿桥,同样是单跨石平梁桥,始建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桥长13.7米,高2.4米,跨度9.6米,桥面宽1.6米,桥身两侧设砖石混砌围栏。

书归正传,回程中重新来到周家桥,桥上的廊屋与岸边的廊棚连成一片,真有雨不湿衣、日不嗮人的效果。


凉亭过去就是中市河分叉口。

市河东侧为下塘街,前面路面高起部分就是黄公桥,这里有中市河向东的分支。

向东瞧瞧。

精致的牛鼻形拴船石。

牛鼻拴船石与壶形排水口,古人对于房屋建筑的规划面面俱到。

中市河东向水道,一样精美的河埠。

河道东边有一座石平梁桥--青龙桥。









重回下塘街。



再次经过众安桥。

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收费景点。这个可能是收费景点里我唯一觉得有点意思的,毕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啊。



















这也是收费景点...











出来就是菱塘湾的游艇码头。



锦溪之行,当时的我其实是略有失望的。后来仔细回想了一下,由于莲池禅院在修整之中的不开放,让我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景区内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老牛觉得有必要结合网上图片让大家对锦溪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航拍图,石堤与廊桥围起的菱塘湾,西岸寺院建筑就是莲池禅院,白色重檐四角攒尖建筑为文昌阁。







禅院南侧水中小岛就是著名的陈妃水冢。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3年),陈妃为保护赵昚中箭病殁后,在五保湖中修筑水冢,埋藏其间,水冢也成为锦溪历史的标志。陈妃水冢四周长满芦草,神奇的是--不管水位多高,陈妃水冢总是露在湖面上。


水冢的西侧,两块陆地连接处,还有锦溪古镇最长的一座古石桥--十眼桥。

 

十眼桥,架于锦溪古镇南边坟塘港至五保湖口,南北走向。该桥系花岗石多孔平梁桥,九墩十孔,由一孔较高的平梁与九孔较低平梁桥连接而成,桥长52米、宽2.8米、高3米,主孔跨度3.5米;桥墩采用条石整齐叠砌,结构坚固,造型优美,素有“小宝带桥之美称。该桥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重建,后又几经修缮,至今仍发挥作用。


锦溪古镇历来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座窑”之美誉。最后,还是以一张网上的廊桥图片作为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8年10月15日锦溪古镇
锦溪古镇绝美光影里偶遇外国演员拍戏
南潯古鎮的古橋【圖文】
江南的桥——构思精巧的建筑
千年上海——练塘古镇
上海青浦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