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毛女的故乡,崇祯帝的行宫:天桂山

在大山深处隐藏着一处明朝皇帝归隐行宫,流传着一段白毛仙姑骇然之事,略带神秘的色彩,吸引我在季夏来到了天桂山。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

天桂山东出太行山脉,东西绵延数十公里,如一条长龙凌空起舞。远观之,万山嵯峨起伏,群峰乱插入云,层峦叠嶂,争奇斗险,犹如浩浩大海,波腾浪奔。

座座山峰,或岿然独持,雄瞰周遭;或相揖相拱,环列如屏;或刀劈斧削,壁立千仞。有的形如蹲虎,有的状若睡狮,有的山骨嶙峋,有的形容岌峭。

山间鸟道羊肠,蜿蜒而上。登临山顶,俯视悬崖,惊心动魄;远眺众山,如螺如簪;暸望天际,数十公里远的岗南水库波光依稀,一片泛白。

当开车驶近天桂山,迎面扑来的是巍峨挺拔、群峰交错,如锯齿,像犬牙般的山峰,它们既有北方山的雄伟,又有南方山的俊秀。

据康熙年间平山县志记载:天桂山原名“三门寨”,源于天桂山山势陡峻,并建置垛口,仅三路可通,而得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固。

后有历代文人见此山风景奇丽、岩石嶙峋、樵歌回荡,便借“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意,将“三门寨”改为天桂山,始有“天下第二桂林山水”之美称。

天桂山景区是河北省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由青龙观道院、玄武峰、万佛岩、翠屏山、银河洞、天桥山、白毛女艺术陈列馆等八个景区组成。

天桂湖水质清冽,波光荡漾,山光云影倒影其中。湖边红楼矗立,绿柳成荫,斑竹滴翠,繁花簇拥,是游人划船、垂钓、休憩、娱乐的绝佳之处。

三丰殿位于天桂山脚下,进入景区拾级而上,过山门,即至三丰殿演武场。演武场宽阔平坦,全部用大理石铺就,正中设八卦演武台,作道士武术表演之用。

演武场至三丰殿需上九十九级台阶,台阶正中为草白玉雕刻的九龙戏珠图案,条条飞龙,昂首嘶鸣,龙尾飘扬,穿云过雾,栩栩如生。

沿台阶上两层平台,即至三丰殿。红墙红柱,红门红户,玻璃瓦顶,翘角飞檐。殿内供奉三尊神像,中为通化显微真人张三丰,右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左为关羽关圣人。

三丰殿把此三神同奉共祀,体现了道教兼受并蓄、博大能容的特点。道教历来主张,儒、释、道三教分而为三,合而为一,最终都归于大道。

可从三丰殿后徒步上山,也可乘索道到半山腰,再继续登山。为了节省体力,决定乘缆车上山,于是又折回到大门口,买票乘缆车而上。

登山索道终点不在山顶,而在半山腰一处峭壁的上方,当缆车上下接近峭壁时,平行几乎垂直,似乎直上直下的,叫胆小人胆颤心惊。

我们乘缆车到达山的三分之一的地方,一条山路蜿蜒引导继续向上,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远处山峦叠叠嶂嶂。

山路两边就是密林,人在密林中穿行,不受烈日暴晒,时不时还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心里多了几分宁静,仿佛自身也带上了些许仙气。

槐泉因当年泉边生长着一棵老槐树而得名。相传,在有一马姓寡妇,无儿无女。每次挑水上来都要在槐树下歇息,并给老槐树浇水。年复一年,老槐树长得特别茂盛。

一天,马妇人挑水昏倒,挑上来的水洒了一地。等她醒来以后,天色已经很晚,再下山去挑水已来不及,这时从槐树的根部冒出一股泉水,老妇人喝了一口顿感精神许多。

从此,老妇人再也不用到山下挑水去了,槐泉也就因此出了名。据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典故就出自这个传说。

在槐泉的右手边有两条线路,一条是向上的一道引人入胜又寓意深远的文化景观——繁体“归”字。这是一条直上的石头台阶,没有迂回的路。

另一路是沿右手边走一大截平缓的路到达“归字牌”。最后,我们决定先从平缓处走,最后有体力,有时间,愿意爬,再爬刻有“归”字的山。

去青龙观的路较为平缓,一路向上,转过山腰,倏然,山顶大的“归”字亮在前面,笔画飞舞,蔚然壮观。

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在天桂山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镌刻了一个巨大的繁体“归”字。此字高97。71米,寓香港回归之日;宽49.1米,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

“归”字的外缘总长430米,整幅作品5000平方米,用了两吨多红漆,是世界上最大的汉字,载入了吉尼斯大全,也成了靓丽的人文景观,游人到此纷纷拍照留念。

继续前行,来到回归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是香港特区首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书写的碑文:共庆香港回归,齐襄中华振兴。

回归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天桂山“归”字碑铭。

天桂山属于崖栈地貌,陡壁成崖,崖顶盘山狭阶为栈,犹如盘山公路,山上各景点分布在各层栈道旁的崖壁之上。

过归字碑就可看到真武洞。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人工修建的“真武洞”洞门,顺着洞门走下去,才是真正的奇观。

民间俗称天桂山是“窟窿山”,真武洞便是其中一个,它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大型溶洞,洞深70米,最高处约30米。

洞内的塑像栩栩如生,洞中场景:真武出生、真武出走、点化、苦修、飞升、降妖、封神,讲述着真武大帝修道成仙的故事。

真武洞上方,一块崖岩开凿出的平台,不规则的池内有金鱼,池边修葺了亭廊,池边的流水声和应着池、亭、廊、绿树,勾勒一幅如仙境般的画面。

从真武洞出来,沿路拐弯处有一处不引人注目的泉井——青龙泉。泉井的旁边没有附属建筑,没有标注说明。但它却是天桂山青龙观附近的“三泉一井”中的三泉之一。

再走,进入青龙观,登上魁星楼,跨上文昌庙。

魁星阁是青龙观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

西侧魁星像,全像由八个字组成,“克己复礼,正心修身”,魁星左脚踢“斗”,右脚踩“鳌”,意为才高八斗,独占鳌头。

穿越悬空小路,来到文昌阁。

文昌庙也是青龙观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许多道观中都供奉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不停地转世,为民造福,负责人们的学习和考试。

文昌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又称更生永命天尊,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即文昌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过文昌庙左侧,就是行宫。山崖之上这样大气的金碧辉煌的真武殿、祖师殿、灵官殿、通天门实在是少见,难怪崖石上有石刻“雄险”“奇绝”。

再前行,一片雄伟的建筑依山而建,顶部全披挂着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就是天桂山的精华之处青龙观。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面对风雨飘摇、日渐沉沦的大明江山,深感气数将尽,无力回天,便命其心腹太监林重华携旨出京,选择“灵秘之地,绝尘以栖”,为自己修建归隐行宫。

经两年有余,最后见天桂山“其山高而秀,其地僻而幽,时有灵气旋绕,鸾翔飞舞之状”,便依皇宫格局,大兴土木,历经20余年建成行宫。

崇祯吊死煤山后,林重华出家白云观,法号清德皈依道教,将行宫改为青龙观道院,并依道教古制,创建天桂圣境。所以,观内供奉崇祯像及道家创始人张道岭像。

在丛林掩映下,一组组建筑时藏时露,错落有致。既可以领略奇峰林立,花繁林密,泉鸣瀑溅的自然景观,又可以陶醉在红墙绿瓦,翘角飞檐,风拂铜铃,空谷梵音的氤氲气氛中。

在纯自然景观中增添了一组富有皇家园林气派和道家宫观风采的建筑群体,上立玉帝樵阁,左右九天三宫殿,中修玄帝行宫,前列廊庑,后倚重崖,并改此山为“北武当山”。

仰头向北,千米绝壁上有三个大字“北武当”。这三个字总宽40多米,每个字高10米,宽8米。

天桂山称作“北武当”,碑石首次记载是康熙十五年青龙观道院《皇坛香火下院碑记》,这里香火旺盛,道徙众多,日日钟鸣鼓响,俨然有南武当之貌,遂称“北武当”。

后康熙二十八年、雍正已酉年史料上均有记载,说明天桂山古来就是一座道教名山。

昔慕蓬莱岛,今登天桂山。

青龙观道院座落在山峰南面条带状阶栈的三栈上,后依危崖,前临深壑,陡崖嵌珠,一派仙境。

其建筑带有明显的皇宫风格,全部红墙红柱,朱门赤户,金黄瓦顶,檐下铜铃,微风吹拂,空谷梵音,处处显示着皇家威严。

因其最初是为崇祯皇帝修建的归隐行宫,后改为道院,故所有的建筑既有皇宫之名,又有道教之称,是我国唯一政教合一的古建筑群。

青龙观殿宇屡有增葺,亭台楼榭掩影山中,基本形成了三院并列的对称布局,拥有大小建筑十二处之多,遂成煌煌大观,真所谓“庙貌巍然,钟磬备然,焚修肃然,色相庄然”。

鼎盛时期,青龙观道院道徒多达近百人。每逢晨昏,众道士上殿功课,诵经之声不绝,大有洞天福地、道家乐土之气派。

这棵古银杏树位于天桂山青龙观内,已有800多年,树高20多米,胸径围3.15米,树干挺拔,枝叶繁茂,是平山的四大名树之一。

真武殿,是观内的中心建筑。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宽11米,进深10.5米,长16米,高17.36米,建筑面积176平方米,极其高大雄伟辉煌壮观。

殿内供奉着掌管北方的最高神--真武大帝神像,全为纯铜铸造,高1丈1尺6寸,束冠披发,手持宝剑,着袍衬铠,足踏龟蛇,神光湛湛,威风凛凛。

两侧廊柱上镌刻对联一副:“出三宫别六院修成玉体,入武当归正道炼就金身”。

殿前台基称“云集台”,台内中空,是道人经堂,曾供有崇祯遗像。

真武殿东侧为灵宫殿,供奉五百灵官(护法神)之首的王善王灵官。该殿又称王承恩庙,王承恩系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司理监。

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亲自撞钟集合百官,除王承恩外无一人至。后来,王承恩护驾外逃未成,遂与崇祯在煤山相对自缢而死。

真武殿西侧为祖师堂,供奉道教创始人王道陵神像。

祖师堂又称李祥成庙。李祥成为崇祯手下大将,奉命守城,李自成攻陷北京,李祥成被俘,宁死不降,在帝后寝前缢身亡,年仅27岁。

真武殿东有鼓楼,鼓高1.5米,直径60厘米;西有钟楼,有铜钟一口,高2米,口径90厘米,钟身铸有龙凤呈祥的花纹图案,重100公斤,钟声宏亮,声传数十里之外。

青龙观的南天门(又称朱雀门),设在云集台前的大石柱上,距云集台30米,前与翠屏山遥遥相对,后与真武殿近相依靠。

朱雀门前大堾长200米,高50米,与山下峭壁连成一体,陡峭无比,若百丈悬崖。因此,有“南天门外走半步,不死即成活神仙”之说。

看完这个道院,令人不禁登临怀古,感叹不已,一个地位显赫的皇帝竟选中如此偏僻深山作为日后退隐之地,可见他当时的处境如何,社会的沧桑巨变非一人所左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是公正的。

通天门。从青龙观出发,登金顶,奔白毛女洞,都需经过此门。进入通天门后,步步登高,上山的石阶陡峭奇险,台阶好像是悬挂在山崖一般。

沿着真武殿后的陡阶继续登山,有一观景平台,青龙观的庞大建筑群,依山就势,随崖而建,真可谓陡崖镶金,绝壁嵌珠,巧夺天工。

行宫、道观主要分布在西峰南北两侧的陡峭崖壁边,每座建筑都在一个拐角处,沿山体环绕呈带状排列,观宇飞檐高挑、斗拱四起、色彩浓郁,带有强烈的皇家建筑风格。

出青龙观向上爬比较陡峭,分为两路:一条路的终点是金顶,天桂山的最高峰;另一条路的终点是白毛女洞。我们决定先登金顶,再寻白毛女洞。

爬金顶先过盆景园牌楼。

再经过一条瀑布,说是瀑布,其实就是从高处峭壁的一个洞里流出一股泉水。

天桂山呈东西走向,山体由三层叠岩构成,陡崖之间是坡度较缓的平台,形成天然栈道,平台上树木葱茏,一层苍岩,一层林木,赤壁翠峰,蔚为壮观。

沿着叠翠的山道登上山之极顶,面对雄浑的绿海和壮阔的林涛,你会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力和一种无言的美。

天梯前的迎客柏。走入天梯,一段漫长的,建于悬崖峭壁边的石阶。左侧满眼的山崖峭壁,那“归”字时时处处都在我们的眼前。

向上的确艰难,斜于断崖绝壁之上的天梯是必经之路,考验游人的胆量与意志,险要处令人头昏,要紧拽旁边的铁索以保安全。

天梯真可谓是架在半天空的,天梯修在高峻陡峭的悬崖的一侧,护栏外便是深不见底的谷底。

天梯不仅海拔高,而且宽度窄,倾斜大,不禁让人害怕。

仙人洞。

天梯崖刻。

爬完天梯,天桂山的石林便豁然出现。石林规模虽然不是很壮观宏大,但同样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功鬼斧的造化魅力。

出天梯,咯斯特地貌开始呈现,这才理解天桂山与桂林联系的含义。这里的石林隐入树林,树林丛中生石林。

仙桃石上生。

盆景园,就是天桂山特有的地貌石头形成的景观区。

这里的怪石林立,三十多个石相景点如天然盆景,叫人犹入仙境。

天桂山石灰岩断崖峭壁间生长着一些小老柏,其根插入绝壁岩缝,有的临崖横生侧出,有的悬空倒挂。

没有一粒土壤,不见一滴水分,却生长了数百年,如今仍苍翠劲拔,其生境与生态令人称奇,树状又如盆景,令人叫绝。

玄武峰南缘“小石林”象阵景点西侧10米处有一棵栎树,树干从一巨石溶孔中穿过,石匝树干,树撑石孔,石树相斗,十分奇巧。

这里的象阵为一片天然的石头,形状酷似一群大象漫步在山间,维妙维俏。

看完象阵,绕过巨石,就到达山顶平台,金顶就建于此。

沿曲折天梯登上金顶,凭栏远眺,但见头上白云舒卷如絮,脚下千山起舞如龙,耳畔松涛阵阵如歌,清风徐来,拂衣撩带,犹入九天仙境,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天桂金顶位于天桂山海拔1054米高的玄武峰顶端,原称三清殿,立于两层云台之上,全高19.80米,拔地而起,摩天接云,直刺天际,是天桂山海拔最高的建筑,也是与武当、峨嵋、五台等金顶齐名的全国五大金顶之一。

金顶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供奉玉皇大帝铜像,像高9尺。他头戴冠冕,双目炯炯,背北面南,端坐于龙椅之上。第二层供奉三清神像,或端庄肃穆,或白髯飘飘,或眉目慈祥,造型逼真,维妙维肖。

逛完了金顶,又奔玉皇殿。玉皇殿又名大光明殿,俗称无梁殿,是天桂山庙宇中保留最完整最古老的一座建筑。

玉皇殿始建于清顺治五年,正门上方碑匾“大光明殿”四个字,为清康熙所题。殿内玉皇大帝身着九章法服,金冠玉带,神态自若。这里常年香烟缭绕,前来祷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天桂山是白毛女的故乡,正因影片白毛女的知名度,白毛女洞成了游人们必到的著名景点,也是天桂山继青龙观后的另一精华。

真武殿上方绝壁之上的三眼洞,依崖而生,下临深渊绝壁,洞内宽敞,乳石遍布,洞后有洞,内有石床石枕,入内细听,水流声响,奥妙无穷。

到达白毛仙姑洞口,当年电影《白毛女》剧组曾在洞中拍摄过喜儿与大春久别重逢的镜头,洞内有白毛女与大春见面的场景塑像,洞中有石床,石枕,石碗等。

白毛仙姑洞原称“三眼洞”,洞深20余米,有东、西、南三个洞口,皆临绝壁,险象环生,堪称险洞,且是俯瞰青龙观全景佳地,为游人必到之处。

天桂山的登峰弊端就是爬到一处景点还得原路返回再去另一处景点。景点和景点之间没有连通的道路,冤枉路会走不少,徒增劳累。

返回到青龙观,再走苍岩宫。

青龙观处分两条线路,往前走是苍岩宫景点,然后经过三道灵官阁返回到槐泉,下山。

沿古道原路返回到达青龙观,路过崇贤行宫,往苍岩宫。

这个崖刻字没有读音,只有寓意。这是个组合字:“孔孟好学”。

聚仙阁。

聚仙阁供奉的各路神仙。

穿越聚仙阁拱门,继续攀登前行至苍岩宫。

苍岩宫是天桂山仅次于青龙观的第二大建筑群,这里与苍岩山一样,供奉着出家后采药行医,继善惩恶的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

苍岩宫台下为九天仙境。

九天仙境上方巧借山势,建有猴王庙等建筑,供奉猴王。

苍岩宫台上为苍岩殿,俗称奶奶庙,供奉隋炀帝之女三皇姑。据传隋炀帝荒淫无道,长女南阳公主屡谏不止,随怒而出家。其后公主跨虎登山,采药行医,继善惩恶,终成为神。

公元1710年,本山羽士张阳元见天桂山时有灵气旋绕,鸾翔凤舞之状,知其可为神人托足之墟,于是竭诚募化,十方各地广施资财,数月建成苍岩殿,以作苍岩圣姥往来息机之所。

奶奶庙是利用悬崖绝壁间自然剥蚀形成的天然石窟堂重新修建的。其殿宇巍然,楼桷翼然,远观之嵌于危崖之上,孤殿高悬红楼拥翠,一桥如虹,飞跨东西。

殿堂内苍岩圣姥端坐莲台,手持笏板,神情庄严,仿佛在默默保佑天下苍生。两侧侍女或吹笛捻箫,或执鼓抚琴,或手持如意,或手执拂尘,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天桂山奶奶庙会,周围近百里群众都来赶庙,焚香还愿,唱戏祈福,热闹非凡。

苍岩殿下,陡峭壁高之处,修有悬空玻璃栈道。这里的玻璃栈道不算长,大约二百米长,走过多处的悬崖栈道,这里的栈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道灵官阁,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庙内供奉道教护法神马武。三道灵官阁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位于通往苍岩宫的必经之路。

道教护法神马武。

自此徒步下山,经三道灵官、二道灵官、一道灵官回到山下。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这三座灵官殿皆为林清德徒弟修建。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

爬了一天的山,又热又累,又饥又渴,当晚住在天桂山景区门口的一家农家乐,吃住比较便宜,休息好了再去银河洞。

银河洞是北方溶洞体量最大、最长的溶洞。整个景区以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清幽纯朴的自然风光取胜,集山、泉、林、洞、桥等于一体,丰富多姿,奇绝秀美。

葫芦谷。银河洞是5亿年前寒武纪时代的巨大地下暗河,百万年前地壳被高达千米以上。在洞里开个洞,洞下面有个洞。洞中经常是恒温14℃。

葫芦潭。银河洞景区植被丰富,树木茂盛。草丰花香,鸟鸣瀑溅,常有山鸡、野兔、松鼠出没其间,一派悠然精美的世外景象。

沿溪步游天街赏沿街潭瀑、观插旗垴、骆驼峰。景区还有直插云霄的百丈云梯、雄宏的回音壁及各类惟妙惟肖的物相石群,处处令人叫绝。

沿着溪流走了一段,来到绝壁前的宝塔形百丈观光电梯。这是中国唯一的古建塔式的观光电梯,高100米,共有13层。乘高观光电梯至塔顶层,鸟瞰葫芦谷全景。

银河洞洞口海拔870米,位于山体北侧的断崖间。洞内廊道与厅堂相间,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形成了一个相互贯通的溶洞系统。

银河洞口稍作休息后,经静心通道进入我国最大的溶蚀侵蚀千奇百怪的洞穴银河洞,洞道总长2000米,是一处罕见的地下博物馆。

银河洞主要景观是洞中流水对洞顶、洞壁溶蚀和侵蚀形成的锅穴、溶坑、溶蚀壁龛、溶沟等溶蚀地貌,如已命名的“银河旋涡”、“天锅反扣”、“极顶苍穹”、“银河飞瀑”等十分典型。

此地产硝土,当年此洞是个硝土矿。现在用霓虹灯点缀了,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洞顶的圆穹好像是星座的错列。山洞里有高山峡谷、桥上的瀑布、沙滩上的水洼,各种各样的形状。该洞共有银河落天、天外星云等十大景观50余处景点。

洞内独特推出灯光秀景观,为中国首家白天可以看的灯光秀,美伦美奂。

赏璀璨星河、织女望夫、天然石钟、海龟托石等史前系列天然画卷。

临近洞的出口,此为"鸿运当头"。预示着今后生活的好彩头。

基本上是对穿了一座山就来到了出口,出口应该是自然形成的,附近的垂直山壁上这样的洞口很常见。走出洞穴,一览山间峡谷。

出洞后往左下山去往大石桥,这一路挺长,但风光很好,路边的绝壁巍峨挺拔,好几处还挂着瀑布。

 “燕赵第一天桥”位于银河洞西,长160米,高120米,宽5米,飞架于两座海拔千米的高峰之间,下临万丈深渊,云烟翻滚,惊心动魄,此桥同张家界天桥南北并雄。

下山时走“天梯”。很陡,大腿酸痛,扶着扶手慢慢下。

《白毛女艺术陈列馆》是天桂山主景点之一,位于燕尾庄村,紧临银河洞旅游路。

“白毛女”的故事最早流传于天桂山一带,故事讲的是:一户佃农女儿被地主看上,受到凌辱,逃进深山,头发全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伸冤雪恨,重见光明的故事。

1944年创作为小说,后又改编为诗歌、歌剧、芭蕾舞、京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电影《白毛女》于一九五0年在天桂山拍摄,喜儿偷吃供果拍摄于大光明殿,又称玉皇殿。

展馆边上有处“燕尼山庄”,又称黄家大院,也是当年电影拍摄主要场地。喜儿逃进深山的那个洞俗称“三眼洞”即“白毛女洞”。大春下崖打柴的替身演员是南冶村民王倒士。

陈列馆馆藏珍贵文物1000余件,介绍了“白毛女艺术”发展历程。还有黄家大院、杨家小院,以实物、图片、塑像再现了拍摄电影时旧貌,及民国时代风俗民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叶黄花秋意晚!看秋叶飘丹,山河尽染|金顶|怪石|溶洞|水帘洞|天桂山
石家庄旅游名胜平山天桂山楹联赏析
天桂山风景区
散文||白毛女的天桂山
大北京周边的奇山异景!第一个就瞬间惊呆!
秋日记Vol.3|北方小武当,国际庄的一半秋天都藏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