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孝明帝定陵

     北魏孝明帝元诩(510年528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后,时年六岁的皇太子元诩即皇帝位,是为孝明帝,元诩是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孝文帝元宏之孙,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个儿子,母为宣武灵皇后胡氏。魏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只是一个小孩,老子走的急,元恪死前又没有实行立子杀母的制度,导致后来自己的亲妈要了自己儿子的命,当然这是后话。元诩即位后并无多大建树,从其为政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比较本分和心底善良的皇帝。
     元诩登基后,母后胡氏开始挟子擅权乱政,随着孝明帝日渐长大,胡太后却不肯放权归政,而且在政治上恣意专权,排斥异己,搞得民不聊生。生活上胡太后更不检点,十分淫乱,不但引起朝臣们的反感,连孝明帝对她也大为不满,甚至招致天下人的厌恶,影响极度荒淫无度。恼火的孝明帝就借故把与胡太后私通的清河王元怿处死,胡太后虽对儿子恨之入骨,导致母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武泰元年(528年),元诩密诏尔朱荣进京勤王,结果密诏外泄为胡氏所阅,随遭亲母胡太后毒杀,时年十九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肃宗,葬于定陵。
     孝明帝元诩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文治武功都无建树,但却生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无名却有实的女儿元姑娘,(元姑娘-孝明帝唯一的骨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元诩死后掌握实际大权的胡太后让他唯一的女儿暂且以皇子身份继承皇位,元姑娘作为皇女,本应封为公主,却稀里糊涂的当上了皇帝。元姑娘即位当天,胡太后见人心已定,便发下诏书宣布皇帝本是女儿身,并废黜女婴皇帝,改立宗室临洮王元宝晖的世子元钊为皇帝。元姑娘死后,胡太后给她加上谥号“殇皇帝”。她匆匆登位又匆匆被废只当了一天的皇帝(三天后为胡太后所杀),故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都称“元姑娘”或者元氏。元姑娘也就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皇。(元姑娘并没有真正登基,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未留下,因此称元姑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有待商议的)
     北魏的孝明帝定陵早年一直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也始终是考古界一大谜团,就目前的洛阳送庄乡后沟村南就有一大一小两座古墓,也有专家推测认为这里是明帝定陵。当然我此行也主要以后沟村南大冢为目的地,认为这里就是定陵,原因是后沟村南大墓和后沟村北大墓(玉冢)封土基本相当,第二村南大墓西侧更有一小冢,当然我认为应该是后陵(北魏帝陵同冢不同穴),这样看来村南的大墓是定陵的可能性更大。可是必定我就一游客,对洛阳的考古报告也根本无法涉及,最近回家经过大量查找资料,确定我当时的判断是错误的,定陵应该是村北的玉冢为定陵的可能性更大,
      后沟村“玉冢”就在村北偏东G30连霍高速和村道梁跃线交叉路东北,顺梁跃线直行可到后唐徽陵。当然当时我并无可靠资料证明玉冢就是定陵,所以我也就远处看看了事。回家经过大量查阅资料真是后悔莫及,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玉冢”就是当地旧时以来村民的俗称,该墓位于北魏陵区的最东部,和东汉帝陵区域交界,所以一直以来都认为这里应该为东汉一位贵族墓葬,大多学者认为应该是“汉安帝恭陵”。2006年2月“洛阳邙山陵墓考古队”第一次对“玉冢”进行文物普查,当时经过对比和筛选就认定该墓应该为帝陵规模,随后的3个月彻底勘探和调查了陵园遗址的范围和结构,初步认定该墓可能是北魏帝陵的猜想。
     2008年1月-3月期间洛阳考古队又对“玉冢”进行了第二期大规模考古勘探,尤其是对墓冢封土及墓葬形制,周边陵园遗址进行了大量工作,洛阳邙山陵墓考古队经过从公路两侧的断面进行断面解部,探测陵园形制,更深层的了解陵墓的埋葬情况,确定了陵墓的年代关系。
     2009年4月随着连霍高速的扩建,洛阳邙山陵墓考古队用时两年又对玉冢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考古研究。考古队以玉冢为中心,设置了四个正方形探坑进行考古挖掘,每个探坑均为100X100米,可谓考古规模和土方量相当宏大。经过考古勘探,在陵区一共发现了东汉和北魏两处不同时代的陵园遗址;北部为北魏陵区,南部为东汉遗址陵区。经过考古勘探分析,陵墓基本和北魏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墓葬形式和形制相同,可以准确的确定后沟村北“玉冢”就是北魏帝陵。
     考古调查最后结论玉冢为一“甲”字型墓葬,形制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劵墓,明坑,墓道在墓室的南侧。整体陵墓填五花夯土,墓室经过分析认为略呈方形,明劵,四角攒尖顶,墓顶最高处比原地表地平面高出3-4米。考古队还发现墓道前端是一大一小两个甬道,而这种墓葬形制也只有北魏高等级墓葬所特有。陵园内目前仅存大型封土一座,墓冢位于陵园中部,面积呈圆形,现存封土高16米,封土直径94米,夯土层13-18厘米。随着勘探的深入在封土之上又发现盗洞两个,显然该墓早期已经被盗无疑。在陵园遗址内还挖出少量一部分板瓦,筒瓦和砖,瓦全部采用外饰绳纹,内为布纹,因没有挖出完整的砖瓦,目前很难确定整体大小。
     另外在今送庄乡西山头村附近还曾出土过两方北魏墓志,其中太仓村出土的永熙二年张宁墓志记载“窆孝明皇帝陵西南二里”,可见定陵在太仓村东北二里。西山头村东南出土的王悦墓志记载,其地“兆入定陵.....合葬于芒岭定陵西岗”,由此可知定陵在该墓之东。结合墓葬规模和形制推断,西山头村东南被称为“玉冢”的圆形大冢应为孝明帝定陵,这些证据也都有力的对断代墓主身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在来分析下“玉冢”的来历。北魏孝明帝元诩(祤=玉)其实和玉是同音的,那么是不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大家就把难写的“祤”等同了好写而且发音相的“玉”音?结合今天的考古发掘来看已经是很可能的事实了。当然当地还有一种叫法,称呼该冢为“尉”冢。可以看出“尉”,“玉”,“祤”的发音都是“yu”。也能从另一方面说明该墓和元诩是有所关联的,当然时至今日洛阳大多考古工作者也是这样认为了。由此经过考古学者推测目前的玉冢可能就是北魏孝明帝元诩的定陵,因为定陵并没有开挖,现在还很难确定墓主,具体情况还只能等待到开挖那一天才能真相大白于天下了。  

备注;西山头村南大墓经过考古发现,基本确定为汉墓,具体墓主现在还不能确定。

后沟村南大冢为东汉后少帝刘辩陵之说;
     送庄乡后沟村南大冢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东汉后少帝刘辩之墓,而且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是这次的考古调查确定只能是座贵族墓,基本确定和刘辩无缘。刘辩因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所控制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被废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而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其弟献帝即位后追谥他为怀王。这样其陵会不会埋入祖陵这都很难说,但是后沟村南大冢不是刘辩之墓应该是没有多少疑问,因此这里不在对该墓做过多笔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洛访古2:北魏江阳王元乂墓
龙门石窟慈香窑题记
皇帝死后是怎么入葬的?1956年考古发掘定陵,揭开一个秘密
琅琊公主元玉仪:乱世公主能有多惨?
北朝北魏之第九位皇帝 废立子贵杀母制 演母杀子悲剧
京洛拾遗|汉光武帝刘秀原陵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