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东陕北 铜川药王山石窟
       4月初去的陇东,专程看石窟,从西安出发,经天水到兰州。看了药王山石窟、彬县大佛寺、北石窟、南石窟、泾川罗汉洞、王母宫石窟、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拉梢寺大佛和炳灵寺石窟。时间过了两月,感受忘得差不多了,加之写文字不知道能不能通过审核。索性主要发图片。

第一站到的是药王山石窟,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耀县城东2.5公里药王山上。山因唐代名医孙思邈隐居于此而得名。药王山在北朝时始凿佛教造像,隋唐两代曾建有宝云寺,并广开造像。唐代以后为孙思邈建祠,存留下一批与孙思邈有关的碑石。药王山石刻集中在显化台(又称北洞、太玄洞)、升仙台(又称南庵)2处,包括历史名碑、药王山石刻造像碑石和摩崖窟龛石刻造像3部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分布于山之东南隅东西长20多米的崖面上。现存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造像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和圆雕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石窟造像中以第2号窟的北周弥勒像最为精美,高3.3米。唐代造像11尊,均属盛唐时期,其中第3号窟第5龛的菩萨像,造型颇佳,属药王山造像中的上品。



窟内有大小佛龛八组,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三尊。龛由东向西排列。
第一龛:为一观音菩萨立像。高1.18米,赤足立莲台上,右臂下垂,(手残),右臂残缺。披巾袒胸,腹结宽带,上部衣纹细若轻纱,下部较厚。像下浮雕四小像(均残)。按其造像风格,应为隋代所刻。








第二龛:为一坐佛。高3.18米,花冠,袒胸披巾,右手残缺,左臂曲折平放于左膝上,右腿盘坐,左腿下垂自然落莲台上。像两侧正壁间刻有"华原县尉薛楷、华原县主薄刘宪、前周至县尉孙维肖"等题名。从造像风格与题名者官职判断,约为隋或唐时所造。














第三龛:保存比较完整的造像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立像三尊,高约0.60米,宝相冠,斜披巾。中像右手上举,左手下垂,右像躯体略小,姿势与中像相同;左像右手上举,右手下垂。下层仅一尊造像。似为唐代遗物。











第四龛:龛内左上方为一坐佛,高约1.5米,高肉髻,袒胸,结跏跌坐,右手下垂,左手置于膝上。其下为立像三尊,右上方像二,高约1.1米,中立一小像。形制风格与前龛相同。

















第五龛:有浮雕像五尊,上为思维菩萨,高1.62米,花冠,有项饰缨络垂于胸前,右手残缺,左手垂膝。下层立像四尊,均残缺,似为金代刻像。








第六龛










第七龛:为一坐佛,高4.10米,高肉髻,袒胸,双腿下垂,两足并踏莲台,其下为四螭首,可能造于明代。









第八龛:有浮雕像五尊,分上下二层,上层为一佛二僧,下层为菩萨立像(已残)。时代与前龛同。




另外,有关帝庙石刻



耀县碑林


唐代,王杴(xian)女造像碑

隋代,四面造像碑







北周,四面像主造像碑










邑子一百人造像碑,北周保定二年





























































青龙造像碑,北魏正光四年(523年)

















张乱国造像碑,北魏延昌三年(514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长安出发,来一场北魏至宋金的佛教艺术之旅
医宗圣地--药王山 (旅游览胜)
药王山二月二庙会
每日名胜|陕西·药王山景区
【鉴赏】宾大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
北魏造像精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