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惩戒落地还需多方支持

黄文辉

日前,教育部在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12月30日 中国教育报)

教育惩戒问题一直是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我国第一个“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必将对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有论者甚至认为,这是新年送给广大教师的最好礼物。但是,《规则》要落地生效,单凭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还远远不够,还需社会、家庭、学校、政府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同向发力。

首先,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支持。为什么要制定《规则》?有何意义和作用?如何实施?如何防止教师和学校借此对学生进行体罚?怎样保证学生和家长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由于《规则》是我国教育系统颁布的第一个惩戒规则,社会、学生、家长、教师一定有很多疑虑、困惑,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不少问题。回应社会的热点和关注,需要新闻媒体站在制度建设的角度,大力宣传颁布《规则》的目的、意义及具体内容、实施方法,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学习、支持、应用《规则》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学校、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赢得广泛的舆论支持。

其次,需要学生家长的信任支持。学生家长是实施教育惩戒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在“教育是服务”“学生是上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观点的影响下,不少家长形成了“溺爱”“偏爱”“错爱”自家孩子的错误观念,不能接受老师对孩子的任何批评和惩戒。加之近年来个别群体和舆论对教师的妖魔化、污名化,不少家长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存在误解和偏见,担心《规则》的出台是在为老师体罚学生找借口,害怕老师借《规则》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为此,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传单、讲座、微信、丁丁、QQ、家长会等媒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规则》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听取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严格把握惩戒的分类和标准,突出惩戒的育人属性,让惩戒散发教育的温情。

再次,需要政府部门的执纪支持。《规则》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执行的主体责任: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对《规则》的理解力,提高教师对《规则》的运用艺术;要鼓励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责,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教师无过错的,不能因为家长不满或者学生有意见,就无原则地给予教师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教师的无心之过,要实事求是地处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人,要给予教师改正提高的机会;要维护《规则》的权威性,对于严重违规违纪的学生,该实施严重惩戒教育的,必须实施严重惩戒教育,以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和正常的教育秩序。

总之,《规则》的颁布是落实依法治教、提高育人质量、规范教育秩序、改善教育生态的一项重大举措,但要落实好、实施好,还须取得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

(作者黄文辉,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广网评」惩戒只是手段 教育才是目的
教育部:课内罚站等教育惩戒属于正常教育行为,请家长、社会理解支持
行使教育惩戒权有法可依,如何用好仍是挑战
教育惩戒和手机禁入校园考验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
惩戒,是教育的另一条腿
“新型体罚”在中小学兴起,老师不打不骂,依旧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