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班主任工作研究之路(2)

王立华

二、铺路:为了工作而研究

在全面地回顾、总结职初两年的研究失误的基础上,我选取了通过系统地阅读教育研究类专业书籍来提高我的研究素养。这一番主题阅读,历时四个多月,让我对教育研究又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为了避免出现失误,我对“研究过程”的学习与把握很关注,我想通过严谨的研究链条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于是,这一时期的研究又清晰地带上了这一特点。

那一届学生升到初二时,生命规律使然,多数学生盲目地表现自我。为了激发学生科学的自我展示的激情,我在多日的调研、论证、规划后设计了一堂重在体验的班会课《寻找自我》。

在这次主题班会上,除了“上课”“请坐”“下课之前交上我现在发给大家的材料”三句话外,整堂课,我没再多说一句话,我只是站在讲台上微笑地看着学生们忙活。

寻 “人” 启 事

现寻找我的学生,男孩女孩均有,年龄在13岁—14岁之间。他们均相貌端庄,身体健康,学习都不错,特长都有所发展,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成长喜人,曾得到区委书记、区长、教委主任的肯定!初一时,他们非常讨人喜欢,与我关系很妙。可是,入初二以来,因为我的工作“失误”,没有“管理”好他们,于几个月前“走失”(“走失”的含义:他们有的说一些不文明的话,有的无理顶撞家长,有的乱花钱,有的穿奇装异服。),现不知他们在“何方”。他们曾是我的骄傲,曾是我的寄托。请知其下落者,速来告知我,并帮助您找到的学生填写好《我最得意的时候》这一表格,让他们赶紧回到我身边,我很着急,担心学生的明天会不怎么样。

我将以一颗赤诚的心重谢那些发现、送回我的学生的人们!

王立华老师

XXX年X月X日

这就是我当时发给学生的阅读材料。

学生们看到《寻“人”启事》时,先是相互对视,显现出惊异的神色。有的甚至说,世界之大,我们怎么知道您要寻找的人在哪。但看着讲桌上的我确实很认真,他们便开始认真读《寻“人”启事》了。不一会儿,教室里就由小声议论变为异常寂静了。随之,有的学生摇头叹息,有的学生咬着嘴唇沉思,有的在把自己手脖子上的装饰物悄悄地往下摘,有位同学使劲揉搓自己上了色的头发……大约十分钟后,学生们开始动手填写《寻“人”启事》后边的表格了。有的学生边填写边叹气,有的学生边填边拍自己的头,有一位男同学干脆脱了自己明晃晃的上衣揉成一团塞在了书包里,有位同学填完表格后,还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来读,品味自己获奖时的幸福时刻。学生们开始了帮助我寻找要找的人的艰苦历程……

全班51位同学都填写了要寻找的人是自己,并都列出了一长串自己得意的时候的事件。也正是从这些得意的时候的回忆中,学生们明白了,要想表现自我,不一定要穿奇装异服,不一定说不文明的话……而这正是我开展这次教育活动的目的。

这次班会课的设计、推进和总结,我是按照教育研究的从“前测”直到“后测”的严谨环节逐步推进的,因此取得了显著效益。

这次成功的尝试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那就是让我对教育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研究不应该定位于成为我的成长策略,而应成为我的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我的教育存在方式。换言之,我应该为了我的日常工作的开展而研究。想到了,我自然在举手投足间予以践行。于是,日常教育生活的每一个值得分析的细节都成了我的研究对象,而每每这些关注细节的微观研究都能让我尽情体会无法言喻的喜悦。

当然了,我的研究不止关注这些“小细节”,还关注一些“大难题”。比如,为了解决我在班级和不在班级时班级建设是两个状态的僵局,我选择了“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研究课题。此课题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自主化班级管理”是一种在自主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在实验的几年中,形成了具体的操作流程。比如,关于学生自主管理的操作流程是这样建模的:“分解目标,构建体系;纵横建制,职能并举;双线管理,网络健全;团队带头,组织引导;专项承包,责任具体;合作竞争,自我加压;自我分析,追求卓越;形成制度,操作规范。”研究总结《自主型班级管理结构形式的建构》《“一线四化”班级管理策略》在《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发表后被“全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此实验推进的过程中,先后有省内的几百所学校前来考察。日后,课题通过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鉴定,研究报告获得了山东省教育厅评选的山东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日常研究中,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一教育行走方式。为工作而研究的扎实推进,繁杂的研究内容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阈,使我的研究步履从容了不少,为日后的研究层次的升格夯实了基础,更铺平了日后长足延伸的研究道路。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研究范式的规范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使我这一阶段的研究的随感式痕迹明显:遇上什么问题研究什么问题,没有稳定的研究重心和主攻方向。这样的研究,我只是用一些结论来撞击教育同仁的心灵而已,听起来是那么回事,似乎也具有辐射力,但终究不能看成是学术结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课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德育文化的构建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和李镇西一起学做班主任
康巴什区第一中学2017——2018第一学年度工作计划(2)
【今日头条】鹿峰学校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主题宣讲班会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