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专业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教师专业化的“专”在哪里,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哪些条件以及教师如何专业化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自从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以来,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和特别技术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把这种价值取向概括为“教师专业化”。

而教师能否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化“专”在哪,就成为我们必须说明的问题。《辞海》中“专业”在教育上的解释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的分工设立的学业类别”,作为学业类别的专业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理论和技术。[1]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否能专业化。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职业能称之为“专业”,专业性的职业必定要有周密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技术理论。而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而且需要情感和智慧的注入。所以说教师需要具有专业性,这里所说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技术方面的“特殊”发展。因为教师做的是培养人的事业,相对于其他职业需要更多的情感和艺术。可以说,教师专业化的“专”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二、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发展过程,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是外在的影响,由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意愿、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2]外因只有通过内因的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的自我完善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因素。教育的本质是“成人”,即使人成人,而教师作为“成人”之师,其自身必须是爱和智的统一体。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要完善自我,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情感、教育认识、教育素养、教育机智等。下面就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自身所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教育情感是教师专业化的动力条件

试想,一位心中无爱的教师,即没有对教育的爱和学生的爱,只是把教育作为谋生的途径,他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心中充满爱的教育者,才会勤于思考,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那么,何为教育情感中的“爱”呢?总的来说,它必须是善意的,努力使学生成为好人,善人。首先,爱的最低层次是“关注”,关注所有学生的存在和身心发展,这里的关注主要指后者。关注的对立面是“无视”,现实中不乏有无视学生存在的老师,更何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给学生以“关怀”,一种人文性的关怀,把学生当作真实的生命来对待。关注,关心他的成长和发展,给以善意的,策略性的干预。教育是爱者和智者的事业,有智无爱者无心搞教育,有爱无智者无力搞教育。

(二)、教育观是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条件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总的看法,具体表现为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过程观以及教育方法观等等。

教师需要具备适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教育观。一方面,教育家创造出各种各样丰富而优秀的教育理论,教育者可以从中做出选择和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观,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动;另一方面,教育者在学习和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必须在对其日常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育理念毕竟还是一种教育理论,它具有普适性,不是对某个教师“量身定做的衣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行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

(三)、教育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个人能力条件

素养有二义:一是平素的修养;二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教育素养是教育者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而获得的教育认识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4]

教育认识能力,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解释能力和对教育创造的理解能力。一方面,教师只有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的理解和吸收,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增强自己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教育现象和反思教育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教育实践能力就是教师做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传授、约束、引导和对话,相应的就必须具备传授的能力、约束的能力、引导的能力和对话的能力,以及知识与教学方法匹配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育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可以使教师成为自由人,对任何教育问题处乱不惊、沉着应对,对教育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今天,我们在提倡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同时,必须首先发展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教师专业化的行成路径

教师要实现其专业化发展应该具备的条件是教育情感、教育认识、教育素养和教育机智等。也就是说,教师要实现专业化的发展必须努力具备以上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以上要素的形成路径的有机综合就是教师专业化的形成路径。而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转化吸收和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是所有要素的有机综合运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中体现。

(一)、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转化路径

抽象的教育理论要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必须经过一定的操作转换,即发现教育理念中的教育思维。教育思维是由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两部分组成,教育观是关于教育应该是什么的教育观念;教育操作思路是关于应然的教育如何实现的思维路线。在对教育理念中的教育思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特别是在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高度分工的今天,教师要想快速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和吸收优秀的教育理论是最好的选择。由于能力、精力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模式这一任务,最好由“教育工程师”来承担,当然教师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进行此项工作。

大多数教师需要做得就是对教育模式的选择和转化吸收。首先,选择好的教育模式,“好”的教育模式不仅符合一定教育对象的特点,而且符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其次,理解和接受这种教育模式。理解的重点是从教育模式中演绎出的核心教育行为。接受是指教师对理解了的教育模式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情感上接受了这种教育模式。而只有当教师与教育模式创造者在教育观上相近或一致时,才有可能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再次,对教育模式中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进行直接的应用,即复现。这是对模式应用的第一个层次;最后,只有当教师体悟到一种教育模式中所蕴含的情思和哲思时,才有可能把教育方法和原则不露痕迹的揉和在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中,行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是教育模式应用的最高境界。

(二)、教育实践向教育理论的转化路径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主要是指来源于实践中的问题和实践中的经验。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必须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教育中的问题,总结教育中的经验,进而将教育问题和经验上升到普遍的高度,形成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教育问题转化为教育理论的路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筛选问题。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疑惑,要善于筛选出这些问题中的真问题进行研究;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转换为一般的理论话题,才能进入教育理论的研究过程。

教育实践经验转化为教育理论的路径。首先,教师要对实践经验进行合理的表达,自己在教学中做了什么、怎么做和效果如何;其次,要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各种具体的因素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性质;再次,在各因素中筛选出导致成功的普遍性因素;最后,对这种普遍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
专业理论 | “以学生为中心”理论
幼儿园主题整合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怎样进行专业化思维
专题五:教师在职教育与专业发展(3)
浅析陶行知教育观三大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