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和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也要破除“核心”崇拜

冯胜清

不久前,在2020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以下简称“成果奖”)评选中,自然科学奖和青年科学奖“代表性论文”“代表性引文”数量从填写8篇减到了5篇,且不再要求在“代表性论文目录”一栏填写“影响因子”,将“SCI他引次数”改为填写“他引总次数”。与之对应,中小学和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也要祛除“唯论文”痼疾。

近两年,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也进行了改革,但步子还是太小。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正高级教师应该有相应的研究能力及研究成果,但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多没有受过写学术论文的专业训练,难以写出“学术味”的论文。让中小学教师用“学术话语”写出符合学术期刊编辑口味的标准的“学术论文”,更是难上加难。

一线中小学教师基于教育教学问题撰写的非学术性文章,虽有实践指导意义,价值可能超过中规中矩的“学术性”强的万字长文,但却很难得到核心期刊编辑的认可。此类文章不可能在核心期刊发表,甚至难以在普通期刊发表。2000年、2002年和2007年,笔者曾在某核心期刊发表过三篇文章,都不是用“学术话语”写的,其中一篇还是经验总结性质的。但近十年来,投稿十几次,因为学术性不足,都没有被录用。

有些省份要求,基础教育和中职学校教师申报正高级职称,需提供五篇代表作,其中,必须有两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致使一些师德师风及教育教学成绩的佼佼者在正高评选中被淘汰。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

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破除“SCI崇拜”和“唯论文”不良导向,旨在引导高校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理,中小学和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也不应该只看论文,不应该将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作为刚性要求,而是要引导一线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在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上下功夫。

(作者冯胜清,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称评审论文发表对查重率的要求
今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论文的真与假、优与劣、有效与无效
核心期刊SCI论文发表 | 中小学教师论文发表的那些坑,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某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量化考核打分表
核心增刊对评职称有用吗
真心建议所有中小学老师狠狠发这些期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