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是教师专业修养的体现

今天的教师都会说: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这句话的含义主要是教师借助课堂这个阵地实施教育教学,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此意义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同时还意味着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这个主阵地直接表现出教师个人的专业修养、知识修养、能力修养、道德修养。

有一位老师教《动物人类的朋友》时,课堂上他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吗?”学生有的说大熊猫,有的说东北虎,有的说北极熊,有的说中华鲟,有的说扬子鳄……老师也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只好微微颔首,一一点头,想敷衍过去。但没有想到,学生们开始争论起来,要求老师评判谁对谁错。老师因为不知道谁对谁错,无法评判,灵机一动说:“你们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查一查。”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大概老师也不知道吧,刚才只有第一组说大熊猫是正确的,其余都是错的,其他还有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非洲犀牛、北美玳瑁、亚洲猩猩……”他一口气说了近十个物种,老师的表情十分尴尬。

这位教师很显然没有认真备课,他在课堂上的随意一问,把自己的知识缺陷充分暴露出来了。教师即课程,每个教师走进教室,你就代表你所任教的课程,你的专业修养就会在课堂表露出来,你的知识水准以及敬业精神都会充分表现出来。

有专业机构曾经对教师读书状况做过调查,结论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读课外书极少,现状很不乐观。具体表现在:(1)对当代作家作品了解不多;(2)对青少年读物缺乏关心;(3)对当代期刊留意不多。调查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较多,简单化的应试评价体系是许多教师只读课本不读“闲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之外过于繁杂的事务,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这些都是客观原因,假如教师主观上有强烈的愿望,有一种上进的动力,有一种自我塑造的要求,那么这一切又是另当别论了。教师自己缺少足够的阅读,必然缺少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同时也导致了课堂教学视野的封闭与狭窄,以及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稀薄和缺乏。

现实教学中教师知识修养、能力修养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教学效度的达成,也就是说由于教师水平不够高导致教学缺乏吸引力和一定的梯度,最终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无收获,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孙绍振先生曾经说道:“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为什么枯燥乏味?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师难以讲出学生不知道的东西。课堂要有吸引力,在知识与分析层面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有落差。对于文本,如果教师在讲解上不能出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分析都是学生在一般资料上就可以看到的,学生就不会信服你,课也不会上得生动。”孙老师说的是语文教学,其实各科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类似的现象。有许多老师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是大学本科毕业甚至硕士毕业,教教中小学生根本不在话下。其实不然,教材所涉及的道,即使知道一些你也未必理解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认真深入的备课。

教师如果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水平,就无法面对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就无法面对知识面相对较宽的学生。周国平曾经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最主要的是两点:一是他本身热爱智力生活,热爱知识,有学习、思考、钻研的习惯,亦具备良好的智力品质;二是爱学生,拥有广博的'父母本能’,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能把学生的进步感受为自己的重大人生成就并为之欣喜。这样的老师,因为第一点,学生敬佩他,因为第二点,学生喜欢他。”周国平所说的第一点就是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博闻强识。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绵一样吸收东西,从人民、生活和科学中吸收好的东西,再把这些东西献给学生。”教育家谈起李叔同时曾经说过:“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李叔同先生渊博的知识修养使他的教学如鱼得水,使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学生。所说的“佛光”就是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人格魅力。优秀的老师都是相似的,有位老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课,有人问他,你为这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老师的回答是:为这堂课准备一辈子。教师的每堂课都是他一生知识修养的外在显现。

记得有位地理老师在黑板上徒手将中国地图连带省份划界和世界地图连带国界画得惟妙惟肖,学生看得目瞪口呆,对这个有绝活的地理老师充满钦佩。从知识的层面上讲,地理就是地上的道理,如果没有空间思维和平面转换能力,地理永远学不好。从情感的角度讲,有绝活的老师往往有深情,有真气。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本质和教师的劳动过程,要求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具体地说,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

在今天的时代里,知识和技术发展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让人们应接不暇。知识不再只是一次性的储存物,而是一种可用此不断开拓、不断补充的武器。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固有的知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就如同一滴水,因此驾驭知识、补充知识的终身学习能力就如同人体的呼吸、消化对于人体健康那样重要。作为一个优秀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也可称之为学科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等。它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就之间并不存在着统计上的直接相关性。也就是说丰富的学科性知识并不是成为有魅力的教师的唯一条件。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所谓教育或教学,从通常的意义上来讲,就是教师将知识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教给他们。“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就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因此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一方面同本体性知识一样,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地了解和习得,需要动态性地去把握和领会。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它更多地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成分,教师教学经验累积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工具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活动,又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做出思考的过程。因为,教育实践的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而原有的理论和知识只具有相对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仅凭所学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进行专业的实践尝试,还必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如反思性教学,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从而真正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良好的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争鸣探索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爱满天下——教师的职业修养
做魅力教师
听 课 体 会
一堂有效的课堂应该具备5个亮点
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