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国革命旧址
26
人民军工发祥地
建筑名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总务科旧址
年代:1920年
建筑面积:1022.4㎡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
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总务科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又名礼布民房,是当地陈姓地主的住宅,共有三十多间房间。旧址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悬山顶,两层楼房,建筑面积1022.4平方米。中央兵工厂的总务科及其下属机构驻扎在右侧横屋,正门匾额书“金芝毓秀”。正中横屋书“梅香瑶圃”,是兵工厂开会的地方。左侧横屋书“玉树含辉”,是中央兵工厂职工委员会和党委会办公室驻扎的地点。
总务科旧址
1931年9月,中央红军3万多人粉碎了蒋介石30万兵力的第三次“围剿”,缴获枪支2万余支。然而,这些枪支中有许多零件不全、无法使用。同时随着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和闽西地区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迫切需要大批枪支和弹药。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原有修械所和修械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弹药生产任务。
当年,官田村以出铁匠闻名赣南。朱德总司令亲自到此地勘察,判断官田村西侧背靠高山,山上植被茂盛,常年云雾缭绕,敌人的飞机难以发现,即便发现,为了避免撞山坠毁,也不敢俯冲发动空袭,最终确定将村西北山面水的七栋房子作为厂房。
1931年10月,红四军军需处处长、时任军委总供给部财政处处长的吴汉杰带领几十个人,来到官田村,开始创办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吴汉杰任厂长,张健任党委书记,陆宗昌任特派员,马文任职工委员会委员长。官田中央兵工厂对外称“中央兵工厂”,又称“中革军委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
官田兵工厂最初由白石红军修械厂、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所、红三军团修械所、吉安县东固养金山修械处、赣县田村龙头修械处和其他一些小型修械组织合并而成。初建时只有枪炮科和弹药科、利铁科、总务处、警卫特务连和运输马队;技术力量也缺乏,干部和工人仅250余人;厂房和设备十分简陋,只有200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4座打铁炉。
兵工厂的工人除了少数木匠、铁匠及原来国民党部队军需人员外,大部分人不久前还是农民。他们多数人不要说制造,修理都不会,甚至没有看过、摸过枪。但工人们热情高涨,他们乐观地表示:“除了生孩子,我们什么都能学会。”
在工厂党组织的号召下,全厂掀起了钻研修枪、制枪技术的高潮。厂长吴汉杰把力量配搭开来,提出口号:“虚心学、快快学,我们多流汗,阶级弟兄少流血!”十冬腊月,大家忘掉寒冷,白天丢下饭碗就去干活,夜里没有灯就摸着黑研究技术,躺在床上还讨论着怎样找窍门。
兵工厂场景复原
1932年1月,兵工厂分设弹药厂。4月,红军攻克国民党钟绍奎军的巢穴岩前,缴获了敌人兵工厂和造币厂的机器设备;攻克福建的重镇漳州、厦门后,又缴获了国民党军张贞部修械厂的两部车床、一个30马力发电机、一批汽油和其他一些修械材料。后来又逐渐增加了手摇钻床、手摇冲压机,四尺、六尺、八尺皮带车床、皮带钻床等共十几部。5月,在枪炮科、弹药科的基础上,中央兵工厂发展了枪炮厂、杂械厂(生产刺刀和镐、铲等军用器械)、弹药厂等3个分厂。1932年夏,又在古龙冈镇寨上村分设杂械厂,在银坑分设弹药厂。
生产机器
中共地下组织秘密广泛动员萍乡、汉阳、广东、福建、上海等兵工厂的工人,突破重重封锁来到中央苏区。1932年9月,从沈阳兵工厂调来了韩日升、郝希英、刘广臣等熟练技术工人,兵工厂的技术力量和生产技术进一步充实。工种多了,分工也更加细致,下设七个部门:枪炮科、弹药科、制造股、木壳股、牛皮股、刺刀股、炸弹股。鼎盛时期,官田兵工厂人数近1000人,能修理步枪、机枪、迫击炮,也能手工试制步枪,造出的地雷威力极大,一个20多斤重的地雷,可以把周围3丈远的树木炸断。
生产场景复原
由于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特别严密,原材料和工具很难从苏区外边买到。红军战士每打一发枪弹,都要将弹壳拾回,按级送回兵工厂进行复装。另外,也从市场上兑换收集铜钱,每枚铜钱可制造出一枚弹头壳。
为解决原材料问题,全力让机器转起来,大家绞尽脑汁,摸索了一套综合解决生产原材料的办法:一是想方设法自己生产。如打制铁砧、铁锤、锉刀等造弹工具;买不到燃料用油,就造大木轮利用水力发动机器;没有硝酸,就设法用腐朽的木头磨成粉末,和白药配成火药;做底火的铜皮用光了,就用弹壳打成薄铜片来代替。二是派人化装进入敌占区,秘密输运原材料。总供给部还派出由300多名老战士组成的特务队多次秘密潜入白区,接运从福建厦门、漳州等城市采购的原材料。
战场上收集的敌军武器残件
1933年4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官田兵工厂奉命组建成三个分厂:一是红军弹药厂,主要负责复装和生产枪弹,也制造麻尾手榴弹和地雷;二是红军杂械厂,主要负责打制刺刀和铁器杂件;三是由原枪炮科改为枪炮厂。
官田兵工厂重视职工的政治和文化技术学习,规定每周1个晚上学习,3个晚上开展文体活动。由党团干部讲政治课,知识分子辅导学文化,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负责传授技术。职工的文化、技术和政治觉悟都有很大提高,不少青年工人后来成为了生产突击手。
中央兵工厂驻官田两年多时间,总计修配步枪4万余支,机枪2千多挺,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翻造子弹40余万发,制造手榴弹6万余枚,地雷5千余个,刺刀、大刀、洋锹、洋镐不计其数,丰富了红军的军事装备,对我党我军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以官田兵工厂为标杆,各地大小苏区也开始着手建立兵工厂,以弥补各地工农武装武器装备的不足。到1934年长征开始前,苏区先后建立大小兵工厂约80余所,修复和制造的大量轻武器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
官田兵工厂生产的以树干为炮筒的“树炮”
1934年夏,中央兵工厂迁往瑞金岗面。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成立了隶属于总供给部的军事工业局,并将根据地原有的杨砭与贺家湾兵工厂合并,加上随长征迁过来的原官田兵工厂员工,在吴起镇正式建立总供给部兵工厂,后来人们称之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红色军工制造的事业在陕北得以延续。
兴国官田中央兵工厂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兵工厂,是苏区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人员最充实、机构最完整、实力最雄厚的兵工厂,是我军武器装备工业发展的发端,被誉为“人民兵工的始祖”“人民军工发祥地”。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弹药科旧址
弹药科旧址原为文华公祠,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飞檐翘角,穿斗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弹药科有工人百余人,下设炸弹股、子弹股。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利铁科旧址
利铁科旧址原为民宅,坐北向南,土木结构,悬山顶,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利铁科的主要成品有大刀、刺刀、梭标、鸟铳等土枪土炮。在职员工100多人,主要分为铁匠、木匠、皮匠、女工、童工等。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枪炮科旧址
枪炮科旧址原为陈氏总祠,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飞檐翘角,抬梁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414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枪炮科有工人200余人,下设修理股、制造股、木壳股、牛皮股、刺刀股。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工人俱乐部旧址
职工宿舍与工人俱乐部旧址原为万寿宫,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628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工人俱乐部为活跃工人业余生活的群众自治组织,在这里工人们举办了各种文艺活动。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运而生、深藏不露:探秘首个红军中央兵工厂
红一方面军长征日记·第4天·部队改代号,兵工厂撤离
晚清时,甘肃唯一的兵工厂,左宗棠的兰州制造局,已经能成功仿制先进
参观俄罗斯图拉兵工厂枪炮生产线
铭记
中国兵工厂弹药生产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