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巩义石窟寺,又见海内孤品之“帝后礼佛图”
河南遭遇千年不遇的大水,各地水淹严重,听闻龙门、少林、巩义宋陵均被淹,不知道同在巩义的地势较低的巩义石窟寺情况如何,心忧国宝“帝后礼佛图”的安危,但愿国宝无恙,众生平安。   

      2018年,当我第一次踏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厅,看到墙壁上那幅《北魏孝文帝礼佛图》,望着图中北魏孝文帝率王公,百官,在庞大的护卫,侍从的簇拥下,来礼拜佛陀的盛大场景,唯有在这幅流失海外的国宝面前久久驻足,心生酸楚……


                                                上图来自网络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原本是刻于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耗时23年才完成,后被内外勾结盗失于海外。
       回国后,查阅资料时意外发现在河南省巩义市一北魏时期的石窟中还幸存有可称为海内孤品的“帝后礼佛图”,所以,这次南太行自驾之旅时,特意绕路巩义一探究竟。


       将车停妥于石窟寺门前的停车场,或许是疫情的缘故,石窟寺前竟然门可罗雀,但见高耸的钟鼓楼后是一道并不高大的土丘。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绕过寺中建筑,直奔其后的那道低矮的土丘。


       寺后是一片鲜花绿植满地的空地,一眼便望见黄色的土丘之下有一排长廊,透过廊柱的间隙隐约可见其后有一高大的佛像。待行至廊前,这才发现廊后形成了一个下沉式的空间,保护着从西至东依次排开的开凿于土山脚下的五座石洞窟,真是没想到这低矮的土丘那厚厚的黄土之下竟然还有可供开凿石窟的岩层。


       位于西侧的是第一窟,朝南的窟门狭小,进入窟内,内部空间呈四方形,中心为一顶天立地的四方柱,其四面均凿龛造像,龛内均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窟内西、北、东三面的窟壁上均并列开凿有四个佛龛,龛中雕刻的多为佛经内容,如西壁最北侧所雕的便是“涅槃变”佛龛,表现释迎牟尼圆寂后,徒弟在守灵情景。这三面佛龛的壁脚下则雕刻有供养伎乐列,可以清晰得见吹横笛、弹阮咸、吹排箫、击羯鼓、奏箜篌、弹阮咸、吹箫和吹法螺等伎乐的形象。
                                              










       由于石窟位于下沉空间中,外面又有长廊遮蔽,所以通过窟门进入的自然光很少,窟内的采光条件较差,从窟顶的黑色痕迹上判断,过去,窟内应该有供奉的烛火照明。
中心柱唯有朝南的佛龛的细节在充足的光线下可以一览无遗:中间一佛以结跏趺坐于佛台之上,佛身下的衣摆褶皱雕饰得十分细腻,虽雕于石上,但层叠之间显得格外的轻薄,仿佛一阵风便能将之吹荡而起……
           
                       



       主佛的背后中心柱上有火焰纹背光,背光两侧有对称的飞天、化生和莲花,细看去,原本这些石材上均应是饰有色彩的;或许是材质的原因,这对石雕飞天的形象表现得极为饱满细腻,就是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那种天女的美…..






       就在我要走出第一窟时,猛然发现,在窟门内侧东西两壁上有玻璃材质的反光,定睛看才发现果然这两侧石壁表面都被玻璃覆盖保护起来了,如此重视,定当是宝贝!再细细查看玻璃之下那石壁上雕刻,已是喜不自禁,原来玻璃之下便是那传说中的海内孤品:“帝后礼佛图”。


       窟门内侧东西两壁上各雕有三层“礼佛图”,东侧是以皇帝为前列的男供养人像,西边是以皇后为前列的女供养人像,只见:其中的皇帝身着宽大的冕服,头戴平天冠,腰系飘逸的束带,脚蹬笏头履……完全的汉式朝服。行走之中的皇帝仪态从容,自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皇帝身前身后都是随行的侍从,其中一位侍从为皇帝打着羽葆仪仗,细细看去更有一侍从在皇帝的身后为其提拉着下垂的冕服后摆……皇帝的身后则是追随着的一众王公贵族,按其身份的不同穿戴着不同头冠和袍服,但所有人的袍服都是衣袖宽大下垂,衣纹流畅自然,呈现出北魏时期“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风格。


       另一侧的皇后头戴莲花冠,仪态雍容,其身旁左右都各自有持伞、扇的侍从,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一位女性贵族左手中竟然提着一只长带布兜状的物品,如同今日女士常用的手提袋,看来女人爱包,真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挚爱啊……




       巩义石窟的第二窟为一尚未完工的窟穴。东壁有三个佛龛,是北魏初期的作品。其中各龛的龛楣之上都刻有七尊坐佛像,其两侧刻有飞天、祥云、莲花的图案,足见雕刻的刀工细腻、技艺高超,艺术价值极高。另有一小佛龛中佛座下刻有两个造型别致的狮子,明显与同时期的石狮的形象大不相同。










       巩义石窟的第一窟与第二窟外侧的石壁上雕有三尊摩崖大佛,为一佛两菩萨的立像,高达数米,其脸型、体态、服饰均与龙门、云冈的佛像相似,特别是那略长的面庞、宽大的鼻翼、直通额际的细高鼻梁、宽大的服饰均体现出北魏时期造像的特征。
                              

                                       


                                      


                                      


                                      


       巩义石窟的第三窟、第四窟从形制布局到艺术风格都与第一窟大体相同,整个天花围绕方柱与窟壁顶端的回字空隙,被均匀地划分为三层(即三圈)四方小格,小格内雕为不同姿势的飞天,莲花、忍冬相间的花纹图案,这种方格平棋纹饰的应用,显然是受有中原木构建筑天花扳装饰的影响所致。其他各窟的平棋上原施有的彩绘大部分已脱落,唯有此窟的色彩尚有留存。


       第三窟中雕饰最精彩的是一对飞天:在中心方柱顶端和平棋相接处刻莲花化生一排,下刻山纹风铃幔帐等纹饰,两侧各有一飞天形象,右侧的飞天,右手托贡桃,左手持长茎莲花,长裙与飘带随风飘起,身下还有一团卷云将其完全托起,让其在云中轻盈飞翔……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此飞天的下巴尖细,俨然时下网红脸的特征,这下还真不好说了,究竟当下人们的审美观是前卫啦,还是复古了……  






       不过,这对身姿轻盈的飞天,堪称巩义乃至国内飞天的杰出之作,其已经被印刷在“中国美术全集”的封面上了。


       第三窟内部的光线极为幽暗,若不借助辅助光线,人眼几乎无法辨识石壁上的物品,幸亏有索尼微单那高达12800的ISO,我才能以发现中心柱及四壁下方壁脚所刻的怪兽神像,各个都是筋肉突起,面目狰狞可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双面神王(鬼母子)的形象:左脸为男性,右脸为女性,怀中抱着一个婴儿。这一形象身后是一个佛度鬼母的佛经故事,鬼母有五百儿女,但凶残食人子女,佛陀把鬼母一儿藏起来,鬼母悲伤,求寻不得,后求佛陀,佛对鬼母说法度化。


       巩义石窟的第五窟是唯一没有中心柱的一个窟,因而此窟得以有一个完整的天花板,也正是这个原因,此窟也有了一个精美绝伦的,被称为“雨众天华”窟顶: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6个供养天人,组成了一个充满动感而又花团锦簇的天花板,这便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古代的工匠们用雕刻再现了这样的场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北京人民大会堂天花板上的莲花就是模仿这朵大莲花制作的。




       窟内陆面刻与顶部藻井相应的图案花纹,保存完好,这也堪称一绝。


                          

                         

       
        巩义石窟的千佛龛,位于最东边。系唐乾封年间所凿。圆拱龛楣,后壁平直,除中间刻一较大的坐佛和题记外,后壁和两侧壁皆刻满排列整齐的小佛龛,共计999尊,加上中间坐佛为千尊。洞口两侧角各雕天王像一尊,保存完好,形象生动。




       在千佛龛两侧壁外边,还雕有数个长方形龛,其中有一龛,被称为微缩版的“龙门奉先寺”,该洞窟龛制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这也曾引起巩义、龙门谁为先后之争。


       与云冈、龙门的石窟相比,巩义石窟寺的规模虽小,但它毕竟是北魏皇家倾力打造的礼佛之所,其艺术价值绝不逊于两位前者,堪称北魏皇家石窟最耀眼的尾声,如今,其又有海内孤品之“帝后礼佛图”的加持,其被遮蔽千年的光辉终将闪耀神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巩义石窟寺
比龙门石窟还精美的佛教造像,因在一个小地方,名气不大
河南巩义石窟寺手持莲花北魏后期飞天(摘录笔记)
石头堆也能凿出“飞天像”,这样的里的石窟,你见过吗?
【石窟藝術】鞏義石窟寺造像珍藏(全)
大美石窟 之 巩义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