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必须构建系统工程,保证“双减”达到预期效果

开学以来,家长们在感叹孩子的学习、生活节奏终于回到了正轨的同时,心中依然存有疑虑——“孩子总要面临选拔考试,这样的节奏能维持多久?”家长有这种疑虑属于正常。“双减”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各个子系统都抓出成效了,人们的疑虑才会消除。

首先,我们要进行考试的改革。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今年,在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出台的新中考方案中,提出一些科目开卷考试、一些科目的考试取消百分制转而采用“等级赋分”(成绩分为ABCD几个等级)的方式计分、增加过程性评价等改革举措。方案还指出:应该注意“升学考试要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进行”。而家长关心的是,没有了考试,怎么知道孩子的学习效果。减少考试次数,取消不必要的考试,考试采用等级赋分,等等,确实是考试方面的改革,但是,等级赋分的依据还是考试分数;如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是考试改革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进行招生改革。在“双减”意见中,对于“考试评价方式”有着这样的表述:“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今年,在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出台的新中考方案中,也出现了增加“校额到校”名额虽然我们好多地方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但是,最终高中段学校招生还是按照分数高低来进行录取的。大学招生同样是按照分数高低录取的。即便是自主招生的,学生也必须达到本一分数线。而且,不管高中阶段学校还是大专、本科的招生,分数高低决定了学生录取学校的档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要让这些政策落实落地,会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

最后,还有对人成功的评价要改革。当今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就是成才了、成功了;反之,孩子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上了职业院校,那么就是没有成才、没有成功。地方党政领导也基本上以学校的升学率、重本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来表彰和奖励学校、教师。即使是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彻底改变对教育“唯分数”“唯升学率”的评价办法,确立科学的政绩观、评价观,但是,今年高考后,依然有地方政府暗中以升学率、重本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优秀教师的事迹也是着重在分数和升学率方面。再则,我们的社会,乃至政府部门招聘人员,依然还是要求报考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基本被排除在外;甚至有的招聘还有暗中搞学历歧视。虽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明确要改变这种选人用人机制存在的错误导向,但是,现实中依然存在,因而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知名大学,甚至都上清华北大。

只要高考及中考主要以分数录取,人才观、成功观不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们特别是“妈妈们的焦虑”就难以纾解。正像北京某个家长群里的一位家长所说:“只要高考还在,以后总会有人上清华北大,有人上'蓝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瞄准教育痛点,评价指挥棒怎么变-半月谈
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中国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方案出台(含视频)
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要精准施策
熊丙奇:教育评价改革向何处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的 “十不得”“一严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