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游大运河“玉河故道”遗址

积水潭,即什刹海(西海、后海、前海的统称)原为京杭大运河终点港。走在后海乃至前海,会看到多处标有大运河--什刹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8月17日那天,走到金锭桥,我们便不再转前海南岸行走,好奇心驱使,东向走上了万宁桥乃至大运河“玉河故道”遗址路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什刹海)  

万宁桥在京城的中轴线上,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其不凡处正是在于它横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始点。万宁桥为单孔微拱桥,长宽皆为十余米。桥下即是忽必烈赐名的“澄清上闸”,是元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为调节积水潭水位、满足漕运需要而建造的水工建筑物,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闸口。其闸槽、绞关石等原物还在,还有精雕细刻的“分水兽”(下图铁网中的石雕物)。

                                 (位于中轴线上的万宁桥)

过万宁桥我们顺“玉河”前行。显然没有机动车打扰,环境幽静。眼前所见,田田荷叶后的河水清澈,河边芦苇昌盛;河道二旁垂柳依依,各种绿植齐整有序;沿河水榭古朴大方,木栈道平整新颖;隔段距离便有连通二岸的仿古小桥。河岸二边的建筑可不寻常,大都是老北京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不乏王侯将相或大家的规制建筑。一段路走下来,感觉到环境优美,有着浓厚的老北京风味。当然,没有烟火气,这只是风景区,而且是重见天日的玉河!

                              (过万宁桥便是一片荷田)

                                         (恢复的玉河景致)

                                 (玉河旁都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玉河”又叫“御河”,有其不一般的前生今世。它是郭守敬于1293年主持修建的由通州至积水潭的通惠河在元大都城(即什刹海到前三门)的一段河道,已有七百余年历史。以至于忽必烈曾有感,积水潭到西湖再无阻隔!殊不知到了明代,上源水量剧减,支持不了玉河的的漕运船只,成了景观河。至民国终因水源枯竭,被逐段改造成了排水系统。1956年全部被埋入地下,成了暗渠。玉河从此消失。2006年北京开启了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即挖掘、恢复了玉河故道北段的遗址以及二岸衙署、贵胄人家聚集的历史典盛风貌。我们才有幸看到今天的玉河故道风景区。

                                 (恢复后的玉河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玉河故道)

所恢复的玉河故道遗址分南北二区,全长1.1公里。我们观赏的万宁桥至“东不压桥”这段,是北区,480米长。“东不压桥”在地安门东大街上,这里是“澄清中闸”,还有一段未通水的玉河故道河床,似在向游人述说着几百年前的过往。

                           (恢复后的玉河北区终端--东不压桥)

                                                            (玉河一段未通水的故道遗址)

玉河漕运始于元,也红火于元;衰于明、清,却形成京城特有地域的历史文化风貌。玉河是大运河重要的人类活动遗产,现恢复如初,也是文明传承之需。

特记下。

                                           作于2020、8、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二十七处河道(一)通惠河北京旧城段
玉河故道
一起来看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遗产点
我们从老照片里找出了这些大运河畔的网红打卡胜地|万宁桥|大运河|昆明湖|通惠河
北京也曾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但是被深藏地下几十年 |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玉河段
行走玉河故道遗址,感受大运河文化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