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风呼啸 天寒地冻 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怎么办

这几天,我国自西北开始,气温大面积的跳水,寒冷降温成了“主旋律”,抗寒防冻、预防冻伤感冒是必须面临的生活问题。在御寒保暖的同时,一种常见的疾病也在伺机而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它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气温的骤降对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心血管疾有哪些威胁呢?

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热胀冷缩”,气温对血压也有同样的影响。气温高的时候,小动脉舒张,血液流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气温下降的时候,小动脉收缩,血液流动阻力加大,血压上升。这也是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时间段高血压、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都高于其他季节。

有研究表明,寒冷天气,尤其是气温骤降可以使血压升高。寒冷天气可以使皮肤血管收缩。持续的低温,可以使皮肤出现红、肿、麻、痛等改变,有人甚至会出现过敏症状,皮肤上出现荨麻疹。寒冷可以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结果会导致人体的手脚血管和皮肤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增加,最后会引起血压增加。研究表明,寒冷天气还会影响血压波动幅度增加,使收缩压的数值不稳定,这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因此,这个季节高血压患者应强化血压监测,规律用药,如果出现血压波动大或有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研究表明气温降低10摄氏度,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7%。气温的降低会刺激机体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起到保暖的作用。与此同时,血管的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因此也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寒冷会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升高,细胞内活性氧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以导致DNA降解,从而使细胞发生凋亡。

   寒冷的冬季容易使得血脂升高威胁心血管的健康。我们都知道,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现在,为了抵御寒冷,不少朋友愿意喝酒、摄入高热量食物来抵御寒冷,这会导致血脂升高,而饮酒、高脂餐饮食及高脂血症都会导致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增加。这时候,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更应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减少饮酒、适度运动。

天寒地冻容易导致呼吸道出现问题。冬季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而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下呼吸道感染会导致氧饱和度下降,机体处于相对乏氧的状态,这会增加全身组织器官活力减退,如乏力易困,头晕眼花,胸闷憋气等不适,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老年人“猫冬”对心血管并不健康。天寒地冻,很多老人会选择在暖和的室内休息,尽量不到室外活动,殊不知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这是因为老年人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人群,加上老年人本身的体质变弱的原因,导致了冬天血管收缩、血流缓慢,都增加了血栓疾病的风险。

那么,在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的现在,我们该如何让心血管安全果冻呢?

我们应当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加衣物,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注意做好保暖很重要。

尽可能改善室温,醒后不要立刻离开床铺,应先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起身。

外出戴口罩、避免人员密集区聚集,减少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机会。

洗漱不宜用冷水,更不可用冷水洗脚。

定期、定时、定点监测血压,如果出现血压波动,不要自己随意加减药品,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预防”重于“治疗”!警惕!心血管疾病已进入高发期…
心脏不好,冬天这几件事儿要少做
卒中教育日-冬日血压管理策略
做好预防 平安过冬
老人防寒保暖度严冬(报刊资料选编)
冬季寒冷最易导致的六种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