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战争-第二十八章 豫东战役(上)奇袭开封

文/小庄


豫东战役——被粟裕称为其作战生涯中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而毛泽东对此战的评价是:“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如果我们要选一个解放战争的转折点,那么这个代表着“爬过山坳子”的豫东战役,其意义足以被列为这个转折点。

从一个历史读者的角度去看,别说模拟这场战役的指挥经过了,只要能把这场战役的前前后后捋清楚,你看待复杂事物的视野都会不自觉的拉宽一个维度。

话不多说,这场战役的起点,可以从城南庄会议的决议说起:

城南庄会议作出了华野三个主力纵队暂缓渡江,集中兵力在长江以北作战的决定。

随即,中央也给粟裕提出了作战任务,其任务如下:

“目前粟裕兵团(1、4、6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余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毛泽东起草致刘邓并华东局电》

大家看这个电报就非常有趣,尤其是开了天眼,用后来历史的发展回看这个电报。首先,城南庄会议给粟裕安排的作战任务,从当时中原战场上两军还处于拉锯状态的形势看,其实任务并不算小。十一二个旅相当于国军十万人,差不多就是歼灭3个国军整编师的任务,时间是4到8个月。但是,我们如果从历史后来者的角度去看,8个月以后,淮海战役都快打完了,那歼敌数量何止三个整编师,中原的国军精锐全给你打了。

但是历史的当局者是不知道的,事实上在豫东战役之前,8个月搞定中原战局这事别说对手不相信,我们自己也决然难以想象。所以粟裕在刚接到作战任务的时候,说的是:“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沉重,觉得这次是向中央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仗打好。”

毛泽东在城南庄会议的两个月前起草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中,对于什么时候消灭国民党军的估计还是:“五年左右(1946年7月算起)消灭国民党全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你看,用词还很保守,说的是可能性。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就要来了,它就是接下来的豫东战役。

一、

战役之前

其时是1948年5月间,双方在中原战场上的对峙局面如下:

中原地区,国民党有正规军25个整编师。这些整编师分为两个部分,其中13个整编师用于担任重点城市和铁路线的守备,属于守备兵团;余下12个整编师和四个快速纵队则被编为4个机动兵团,专门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机动兵团也就相当于我们的野战军。

国军的布置主要是依赖交通线,以重要城市作为据点,执行机动任务,目的是依靠交通线的快速机动寻找我军主力决战。这四个机动兵团分别是邱清泉兵团(以第五军为核心主力);胡琏兵团(以整编十一师为核心主力);孙元良兵团;张轸兵团。此外,国军在济南、徐州线上,还有一支劲旅,就是黄百韬的整编25师,其指挥官黄百韬作战勇猛,而且每次总是奋勇相救友邻部队,这一次的豫东战役中,黄百韬部对战役的走向产生了最为关键的重大影响。

而我军在中原的野战部队,主要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以后,便和陈赓、谢富治大军合并为了中原野战军。

而华东野战军此时分为4路,一路为粟裕兵团,辖华野1、4、6纵队,以及两广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驻扎在黄河以北的濮阳一带整训,其中主要作战部队是1、4、6纵队,这三个纵队就是原本要渡江南下的部队。粟裕兵团刚刚搞完新式整军运动,这个新式整军运动对接下来的豫东战役其实有极大的作用和影响,但记述此战的文献却从来没有提及此事,这件事我们后面再单独聊。

另一路华野部队是陈士渠、唐亮兵团,我们简称陈唐兵团,陈唐兵团辖华野3、8纵队,此时刚配合中野完成在宛西的作战,然后移动到河南中部的许昌和襄城一带休整;

第三支是原本在山东内线作战的许世友、谭震林兵团,主要辖7、9、13几个主力纵队,我们简称许谭兵团,这支部队虽也是华东野战军,但因为此前一直在山东内线作战,所以此时并不归华野直接指挥,而是隶属于华东局指挥。这本是次要的,主要问题在于,许世友本人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都非常严重,虽以作战勇猛著称却极其喜欢摆老资格。而接下来的豫东战役,因为许世友的老资格,几乎一度将粟裕兵团推入绝境。

第四支,是韦国清和陈丕显率领的2、11、12纵队组成的苏北兵团。

熟悉华野历史的可能会发现,我在介绍陈唐兵团的时候少说了一个纵队,那就是宋时轮的第十纵队。并不是要少说,而是因为第十纵队在此战中作用特殊,其作战任务又与陈唐3、8纵队不同,因此单独作为一个纵队来聊。

城南庄会议以后,首要的作战目标是非常清楚的,毛泽东认为,要解决中原问题,关键是歼灭国民党军精锐主力: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和胡琏的整编十八军(即整编十一师)。

而粟裕兵团此时只要渡黄河南下,立刻就会与驻扎在鲁西南一带的邱清泉第五军相遇,所以粟裕兵团第一个重要的作战目标,就自然地变成了围歼邱清泉第五军。毛泽东提出:“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只要五军被灭,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歼灭十八军的条件,只要该两军被歼灭,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

这里说得非常清楚,各兵团协助粟裕兵团歼灭第五军。

为了保证这种协助足够顺利,5月7日,城南庄会议刚刚结束,毛泽东便致电许世友、谭震林兵团,电文中强调:

我七、九、十三等纵应集结休整至本月十八日或二十日为止,准备于十九日或二十一日以后开始向津浦线行动。那时如新泰敌一个旅未退,则以围新泰打援军为第一目标,如该敌已退,则直向济南、徐州间选择某地攻击并打援,以协助粟裕兵团之作战。粟兵团渡江目前尚有困难,决定在运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歼灭几批敌人再行南进。你们有协助他们作战并供给弹药及新兵之任务。——《毛泽东起草致许谭并华东局电》

电文的核心思想非常清楚,粟裕要“歼灭几批敌人”,许谭兵团应集结主力,在新泰打完以后,应在济南和徐州之间选择某地攻击,以拖住粟裕东面的敌人,其实主要就是黄百韬部以及徐州可能来的援兵。同时还提出了供给弹药和新兵的任务,这是因为许谭兵团属于内线后方。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向许谭布置任务。

城南庄会议后,粟裕回到濮阳,开始着手准备发起打击第五军的战役,并代理华野陈毅的职务,负责指挥华野的整个作战。

前文我们说过,此时因双方兵力都越来越集中,战役越来越趋向于大的歼灭战,所以必须要三军协同。陈、谢大军并入中野后,实际上就是华野和中野的协同作战。

为了保证粟裕的作战,毛泽东给了他极大的支持,5月21日,毛泽东发电指示夏季作战目标,对各兵团赋予了明确的任务指示:

粟裕的任务是:

造成集中1、3、4、6、8及11等6个纵队全力歼灭五军之条件,而以歼灭五军为夏季作战之中心目标。——《委军关于华东野战军夏季作战目标的指示电》

刘邓的任务是:

刘邓担负钳制十八军(即胡琏兵团)使不能东援。——《委军关于华东野战军夏季作战目标的指示电》

许谭的任务是:

保证钳制济南及济南徐州线上各敌,使不能西援。——《委军关于华东野战军夏季作战目标的指示电》

并且,毛泽东还在这封电文最后又加上一句:“粟裕全权指挥1、3、4、6、8及11纵之作战,并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对许谭布置任务,并提出了粟裕可以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的配合作战。其中,刘邓部和许谭部的任务皆为配合粟裕兵团的作战。

此处,11纵本属于中原野战军,因与粟裕兵团离得近,所以也划给了粟裕指挥,其中中野还有第9纵队,也划给了粟裕,9纵在战役发起时,主要负责阻击从郑州过来的孙元良兵团。

这些兵团大家记不住没关系,后面几个主要的兵团和纵队都有各自的任务,只需要看不同的兵团干了哪些事就很清楚了。

二、

战役开始

当你想着如何歼灭敌人的时候,敌人也同样在思考着如何歼灭你。

高手对峙,往往选择后发制人,这是因为在运动战中,谁先动谁就更容易露出破绽。但是这一次,粟裕选择了先发制人,原因很简单,此时的粟裕兵团和陈唐兵团并不在一处,这两个兵团是打邱清泉的主力兵团,其余的苏北兵团和许谭兵团,包括中野都只起钳制作用。所以无论如何,战役的第一步肯定是要尽可能把这两个兵团集中起来。而粟裕兵团此时在黄河以北的濮阳,急需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战场,因为邱清泉此时就在鲁西南。

所以,粟裕的第一步计划,是令陈唐兵团由许昌朝着东南方的淮阳移动,诱使邱清泉第五军南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第五军被诱至淮阳地区,这就方便了粟裕兵团渡江南下进入鲁西南,同时粟裕部可以先在鲁西南一带歼灭一部分当地守军,此时邱清泉必北返,如此南去北返,必然疲劳,那时候陈唐兵团再尾随第五军北上,与粟裕兵团形成合力,借以歼灭或重创第五军。

这里面当然有两种可能:一是调动邱清泉南下,二是调不动。

如果能调动固然好,如果调不动,那也没关系,陈唐兵团随即北上,粟裕同样会强渡黄河进入鲁西南,然后再寻觅战机。无论怎样,先调一下总是不吃亏的。那么有人会问,如果邱南下去打陈唐兵团,粟裕进入鲁西南以后,邱并不北返,而是集中主力,与十八军配合歼灭陈唐兵团怎么办?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两个原因,其一,十八军被中野所钳制,很难与邱清泉合力歼灭陈唐兵团;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粟裕一旦进入鲁西南,此时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又在济南和徐州间连续作战,粟裕兵团和许谭兵团可直接威胁徐州。一旦占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对蒋介石来说,徐州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威胁徐州之势一旦形成,邱清泉必然北返。

所以,只要第一步陈唐兵团能够调动邱清泉,那么我军就率先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5月23日,粟裕发布作战命令。第二天,陈唐兵团3、8纵队从许昌地区朝着淮阳移动,邱清泉果然被调动。如此一来,战役最初的主动权就落到了粟裕的手里。

随后5月27日,中野和许谭兵团发起了配合作战,中野的目的是吸引南面张轸兵团和胡琏兵团,以求将其牢牢的钳制住,不使其北上加入粟裕的战场。而许谭的任务是钳制徐州一线的国军主力,其中就包括黄百韬整编25师,同样不使其加入粟裕的战场。

一切的作战目的都是很清楚的,要创造和配合粟裕围歼邱清泉第五军的局面。此时,战役形式的发展依然照着粟裕的计划在走,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顺利,但是变数却马上就要来了。

5月30日至31日,粟裕兵团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集结在了菏泽、巨野一带。这一下子,蒋介石反应的激烈程度远超出了粟裕原来的估计。

原本粟裕以为,他一进入鲁西南,那么邱清泉必然北返,这一点粟裕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但是超出其估计的是,他进入鲁西南以后,与在津浦线上作战的许谭兵团,就构成了严重威胁徐州的东西两路兵团,所以蒋立刻判断,共军可能要攻徐州。这原本也在粟裕的预计之内,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蒋的反应不仅迅速而且十分激烈,徐州对老蒋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容不得任何闪失。于是,老蒋不仅命令邱清泉率第五军赶紧北返,而且令鲁西南一带的守军刘汝明部急速收缩,朝着菏泽、曹县、金乡一带集中,做好同粟裕作战的准备。同时,又令整编八十三师迅速车运至徐州,并朝着鲁西推进,交由邱清泉来指挥。

同时,还命令胡琏十八军全力至上蔡、周口、太康一线北上,以便做好加入鲁西南一带的战场。

虽然胡琏被阻击在了南线,但是蒋介石的部署同样使得粟裕所在的鲁西南战场一下子压力空前增大了。原本以粟裕集中起来的兵力,打邱清泉这样的精锐主力就很吃力,必须像孟良崮那样,在三至五天左右解决战斗,否则就有陷入包围,被国军中心开花的危险。此时,鲁西南一带的刘汝明又集中起来,配合邱清泉作战,粟裕便一下子失去了与邱决战的机会,相反,此时恰恰变成了邱清泉想着与粟裕决战。虽然蒋这一举动,是从徐州危急的角度出发来调动兵力的,但是却误打误撞的破坏了粟裕打邱清泉的计划。

粟裕此时背靠黄河,处于背水作战的态势,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交通线又全部掌握在国军的手里,一旦两军决战,局面不仅会陷入被动甚至会变得难以收拾。邱清泉也看出了粟裕此时的处境,他对这样的战况非常满意,摆出了要与粟裕决战的架势。

可以说,此时战场的主动权开始易主,掌握到了国军的手里。两军已经有了小规模的接触,我军始终占不到任何便宜,局面越发不利。

但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机随时可以在运动中消失,随时又会在运动中出现,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就是要能够在时刻变动的局势中寻觅到新的战机。

当邱清泉越来越朝着粟裕集中靠拢的时候,粟裕敏锐的发现河南当时的省会城市开封兵力空虚。而当初尾随邱清泉北上的陈唐兵团,此时已经抵达了睢县西北,正好兵临开封城下。

以往我军很少打这样坚固的大城市,中原战场上我军第一次打洛阳的时候,就非常吃力。所以国军一开始根本没想到我军会主动打这样的攻坚战,就连粟裕本人一开始也没打算要打开封。

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此时攻打开封,却出奇的具备了一切成熟的条件。

这是因为5月份的时候,中共地下党把一份详细的开封城防图交到了我军手里。此时华野不但知道开封的守备力量,而且知道开封城里的国军兵力部署情况。

虽然开封城号称有三万守军,但是除了一个正规旅之外,大多是地方部队拼凑组织起来的,一旦打起仗来指挥不统一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况且,当初陈唐兵团恰好与陈赓一起打过洛阳,有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要是换另一支华野兵团,可能都没那么有把握。特别是,此时的开封已经十分孤立,国军最近的增援部队也在上百公里之外。于是,战场这一幕突然变得很神奇,因为一切就好像是专门为打开封而设计好的一个“陷阱”一样。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陷阱,从攻打开封的条件突然成熟起来去看,似乎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是从国军兵力越来越被我军歼灭,其兵力已经越来越难以同时肩负守备和机动两大责任的形势去看,这又带有极强的必然性。

三、

奇袭开封

于是粟裕立即作出新的战役决定:先打开封,后歼援敌。

粟裕这一个转变,一下子逆转了双方整个战局,主动权又重新回到了粟裕的手里。

6月16日,粟裕提出攻打开封的方案,一面上报委军,一面已经开始命令陈唐部队准备攻击。

毛泽东收到电报以后,给予了粟裕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在回电中指示:“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这样的指示在老蒋那里是难以出现的,他很难如此完全地信任自己的部下,这倒不单纯是什么领袖胸怀和品质的原因,主要还是两支军队性质不同。在国军里面,军阀泛滥,各自为政,保存实力已然成为其军队固有顽疾,所以老蒋是不可能如此信任那些个国军将领的,你换一个人坐在老蒋的位置,也是一样的。而我军则不同,虽也有本位主义的存在,但并不是主要现象。

粟裕奇袭开封,对于老蒋来说是绝不会坐视不管的。这里面有两个最为关键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老蒋刚刚通过国民大会选举为总统,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根据国家宪法选举产生的总统,他当上总统才刚刚两个月,要是中原河南的省会城市就丢了,实在是太有失颜面;其二,老蒋认为开封城墙坚固,短期内(十天左右)共军不可能打进去。他们既然敢打,那我就迅速调集兵力去增援,来它一个中心开花,把围攻开封的陈唐兵团就地歼灭在开封墙角下。

虽然以往国军屡次“中心开花”的战术总是归于失败,但是这一次老蒋认为一定会成为一个例外。

这是因为他对开封的城墙非常有信心。开封,中原古城,有六门四关,城墙高大而坚固,城内制高点龙亭居高临下,四周围墙坚固,密集的火力有很强的杀伤力,国军还可以就近从郑州、徐州调飞机过来参与轰炸。所以一开始国民党国防部认为,固守十天是没问题的,而援军到达开封城下,决然要不到十天。

所以老蒋还特地嘱咐增援的部队:“要注意多部开进不可过早,亦不可过迟,过早则敌遁,过迟则开封有失!”对于歼敌于开封城下,老蒋这话显得信心十足。

粟裕一打开封,整个中原战场立刻炸开了锅,统统都动起来了。蒋介石调集精锐部队,包括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区寿年兵团、胡琏兵团,统统全力向着开封增援。

这一调动,南线襄樊立刻孤立了,于是中野不但可以以主力阻击北上的胡琏兵团,还可以分出王近山一个主力纵队打襄樊。

同时许世友集中兵力开始包围兖州,吸引黄百韬救援。

老蒋除了指示黄百韬去救援兖州之外,其余兵力全部集中调往了开封,襄樊已是无能为力了。

然而我军的每一路阻援都异常的顽强。在增援的几路大军中,南线胡琏十八军被中野1、3纵队和华野十纵队(宋时轮部)阻击在上蔡以北;在西面,从郑州出动的孙元良兵团东进,被中野9纵以及豫皖苏区军一部阻于中牟地区;许谭兵团包围兖州,又吸引了黄百韬兵团去解兖州之围;粟裕率1、4、6纵队主力亲自阻击邱清泉兵团,原本是要集中主力打邱清泉的,但是战局一变,处处都变。

攻击开封的速度远比国军预料的十日迅速得多,6月17日凌晨,陈唐兵团对开封发起攻击,一个昼夜过去,18日便突破了宋门和南门,发生了激烈的巷战。蒋原本要调来的飞机,已经无法在开封外围对解放军进行轰炸了,因为两军已经混杂在一起,都进了开封城内。而国军的飞机竟然实施了无差别轰炸,成吨的炸弹直接倾泻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民宅、商店、学校和著名的古建筑相国寺都在熊熊燃烧。开封女子师范学校的七百多名学生,有四百多人在飞机的轰炸中死伤。

6月21日,解放军攻克了开封最坚固的主阵地——龙亭。开封城内整编六十六师师长李仲辛带领卫兵想要翻墙逃走,被乱枪打死在了龙亭的围墙上。

开封一战,国民党死伤一万两千多人,被俘两万六千多人,共损失了三万八千多人,华东野战军伤亡一万一千多人。

然而豫东战役还远远没有结束,非但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因为邱清泉兵团、原驻守山东菏泽的刘汝明部、以及由整编七十五师、整编七十二师组成的区寿年兵团,此刻正在老蒋的急令下朝着开封蜂拥而来。

毛泽东估计,虽然打下开封可以造成很大的政治影响,也足以震撼南京,但是现在守住开封与国军增援部队打消耗是非常不划算的,要想打大歼灭战的条件也还不成熟。粟裕也认为,以目前华野的兵力守开封,极有可能造成被国军增援部队合围的危险。

于是,粟裕决定立刻放弃开封,组织全军准备寻机打援。

原本按照粟裕的估计,以国军以往的风格,只要粟裕撤出开封,各路增援部队必然是奋勇直前,争抢开封,以夺得收复开封的头等功劳。

这一情况一旦出现,那么粟裕就可以率华野兵团,选择一支跑得慢的国军增援部队进行围歼。这一部队可能是邱清泉一部,也可能是区寿年部。甚至粟裕还想到,邱清泉必定最先进入开封,那时候华野可以分割邱清泉和区寿年之间的联系,然后集中1、4、6几个主力纵队,全歼区寿年兵团。

粟裕随后将撤出开封,寻机歼灭国军援军部队的方案报给了毛泽东,并告知刘邓、陈毅等人。

结果,刘邓、陈毅皆认为风险太大,粟裕的歼敌企图也太大,一次想吃人家区寿年一个兵团,即两个整编师,这样容易搞成僵局,还是以更稳妥的分散歼敌为上策。应该说,这个建议从后来的战局去看,是有道理的。

但是,毛泽东综合了刘邓、陈毅等人的意见后,最后选择了支持粟裕的作战计划。

可是,粟裕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一次,邱清泉保持了难得的人间清醒,而我军东面的许谭兵团,却出现了严重的防守纰漏,粟裕兵团由此陷入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 | 解放战争不为人知真正的转折点
解放战争之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粟裕下了一盘“深不可测”的棋局,让国军冷汗淋漓
粟裕发起的这场战役堪称解放战争“分水岭”
详解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决战总预演——豫东战役(上)
华野那些事儿——豫东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