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258 范雎的下场——两个朋友接连反叛
郑安平叛变投敌了,到了敌人的国家,拿了个官位,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了。他的好朋友范雎的麻烦就接二连三的来了,秦国的舆论一致认为,范雎应该连坐,应该按郑安平的罪名--叛国罪论处。可惜,范雎根本就无视这些舆论,不是他看不起舆论,是他压根就没看见舆论,因为他的靠山把这一切都给罩着了。范雎心里就在想,你们说什么说呀,有什么好说的,老子变天鹅的时候,你们这些个说闲话的,都还是颗蛋呢。
 
你看看,公元前271年,范雎进入秦国,到公元前266年拜相,被封为应侯,这个阶段范雎熬了五年。不过,虽然说是封君应侯了,但是他心里还是很不爽。不爽的原因很简单,这块地压根儿就没到他手里。
 
按照古时的分封制,把你封为应侯也就意味着“应”这块地方是属于你的,但是“应”也就是汝南这块地方,却不是范雎的土地,甚至连秦国的土地都不是。那是哪个国家的?是韩国的。这就奇了怪了,可能您要问,秦王怎么把别人的土地拿来给自己当礼品,赠送给自己的臣子呢?这有啥奇怪的,这向来就是秦王的办事风格。他舍不得割裂自己的土地,莫名其妙的就把别人的土地封给自己的大臣,言下之意就是,把天下之地据为己有,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看来,在思想上,秦王早就已经统一中原了。
 
这不是一个单独的案例,比如当年被范雎赶走的魏冉,他封的是穰侯,这也就是说“穰”这块地方应该是分给他的。但是,“穰”就是陶邑,这地方就是当年陶朱公发家致富的地方,是宋国的。还有白起武安君,他封的武安这个地方也不是秦国的,一直以来都是赵国西边的门户城市。所以,千万别以为在秦国被封君,是一件多么好,多么有油水的事。哼哼,那根本就是忽悠你的。在没封君之前,这个世界是黑白的,听到封君以后就知道原来这个世界全是黑的。特别是秦王的心,那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范雎 

范雎的封地远在韩国,为了使自己变成名副其实的应侯,真正拿到这块土地,范雎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鼓动秦国发兵攻打韩国。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八年的抗战,韩国人终于顶不住了,秦国终于成功地兼并了汝南。范雎也就终于拿到了自己的封地了,可惜,他这种喜悦没有持续太久。

郑安平--自己曾经的恩人、现在的好友,被自己极力推荐到前线当主帅的郑安平叛变了。随之而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就是赵魏联手了。窃符救赵之后,在那个什么公子的领导下,声势浩大,大举反攻了。韩国人见风使舵,随后就加入了联军的队伍,共同声讨万恶的秦国人,并随后从秦国人手里夺回了汝南。范雎这下好了,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下子又成了光头司令了。

不过在这事儿上,秦昭襄王还是觉得挺对不住自己的仲父的。想想人家老范也挺不容易的,折腾大半辈子,为了啥呀?帮自己打江山,出谋划策的,太不容易了。现在终于要熬到退休了,临退休前弄个养老度假的地方也不算过分嘛。得,这下好,还没保住!

秦王对范雎说了:“君亡国,其忧乎?”意思是说老范啊,你那块地呀,给弄丢了,伤心不?秦王觉得范雎肯定是应该很伤心,但范雎的表现确实出乎意料的。

他说:“回大王,臣不忧。”

秦王就觉得奇了怪了,诶,这老范好像不是这种心胸开阔的人哪,赶紧追问一句,“why not?为什么呀?”

范雎就答了:“我听说魏国有个叫东门吴的人,死了儿子,却不感到忧伤。他的管家很奇怪,就来问他:‘您疼爱您的儿子,天下少有啊。如今儿子死了,怎么看不到您难过呢?’这东门吴就说了:‘没儿子的时候,我不感到难过。现在儿子死了,我等于又恢复到从前没儿子的状态,我凭什么难过呀!’”

说到这里,范雎顿了一顿,吞了口口水,看了一眼秦王,接着说:“大王,以此类推,我原本不过是一个士人,到大街上随便挥动一根竹竿就能扫倒七八个的那种,啥都没有。我一无所有的时候也没什么特别忧伤,如今失去了汝南,不就等于回到原点吗?所以,大王,我不难过。”

话是这么说,但是,失去封地的范雎不可能不难过,只不过他不好意思说出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他把自己的魏国老乡那个自我安慰的故事,搬出来安慰一下自己,也算是凑合。不过,这是抚平不了秦王内心那个小疙瘩的。

这秦昭襄王七十多岁人了,一把年纪了,没什么特殊爱好,一天到晚想着的就喜欢兼并人家的土地,以把别人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土地为乐。秦国虽大,但是别人要抢他的土地,这秦王就不干了,那是吃不下睡不香。以己度人,他就觉得范雎丢了土地不可能不难过。

范雎嘴硬了,思想赶不上趟了,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如同老牛拉破车了。他慢慢地忘记了一个道理,在政治的范畴里,那都是表面心连心,背后玩脑筋哪。这汝南虽然名义上说是你范雎的封地,但实际上在秦昭襄王的心里,那是秦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王跟自己的仲父范雎,那是说说好听话,说你的封地没了,你难不难过。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一定必须很难过,哪怕装也得装出很难过的样子,然后积极地为我出谋划策,夺回这块封地,因为那是秦国的领土。

范雎的表现却太淡然了,“没事的,大王,我不难过,不就封地没了吗?本来就光棍一条,大不了回到原始状态,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嘛!”

你看,秦王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却依然开导不了聪明睿智的范先生。无奈,于是只能找来另外一个人来开解一下心中的疑惑,这个人叫蒙骜。秦王就对蒙骜说了,“如果秦国的一座城市被围困了,寡人那叫一个食不甘味,卧不便席啊。可现在,范雎丢了封地,却说自己毫不难过,这不合情理吧。”

相比于范雎,蒙骜那可机灵多了。人家领导说了,一座城被围就吃不下睡不香的,别说联军堵在自己门口打了,丢出去那么大的一座城市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嘛。他很机敏地领悟到领导的心思,就回答说:“大王,请让我去了解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蒙骜去拜会范雎了,上来劈头盖脑就是一句,“范先生我想自杀!”这话一说,范雎当时就懵了。这叫一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这一跳给吓狠了。“蒙先生这是为何?发生什么事了,这不好好的吗,怎么就不活啦!”蒙骜听了,却是哭丧着脸,一口咬定自己对不住范雎,没脸再活下去了。他说:“我家大王拜您为师,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我身为秦国将领,眼看着瘦弱不堪的韩国竟然敢夺走范先生您的封地,这是被天下人耻笑的事情。我对不住您,我活不下去了,我……”

蒙骜

估计听到这话的时候,范雎应该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好人哪,真是好人哪,如今这世道,这样的好人真是太难见到了。二话不说,范雎马上决定把夺回自己封地的事情全权交给蒙骜处理。可这蒙骜一转头,擦掉眼泪鼻涕,就直接到秦王那儿打小报告了。

范雎在秦国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怎么来形容范雎呢?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红颜老去?英雄迟暮?哼!这个世界原本就是无可奈何的,无可奈何的事可多了去了。

虽然一切的迹象都对范雎不利,但秦王还没有想到让范雎退居二线,回家养老的。最简单的原因就是顶替范雎的人还没出现。人家老范怎么说也是个老同志嘛,就算没什么新鲜计划出炉,也算个精神支柱嘛。况且当年他定下的远交近攻,在这些年给自己创造的收益那是相当大的。

只是秦王没有想到,一个人如果倒起霉来,那是凉水都会塞牙的。很快范雎的麻烦又来了。秦昭襄王心里面两大支柱是范雎和白起。白起被范雎给弄没了,接下来,秦王只能靠范雎了。当能够顶替范雎的人出现的时候,范雎的死期也就差不多到了。

当范雎预测到将来指望不上秦王,后半生还得找个依靠的时候,他选择的是自己的两个好朋友。郑安平,多么实在的人,可惜叛变了。王稽呢,王稽怎么样?多么忠厚的人哪。其实,当初范雎有意提高这两个人的地位,就是寻求自己将来在秦国地位的稳定。第一个意外已经发生了,郑安平叛变了,秦王也没说什么,还罩着范雎。对范雎最大的打击,不过就是两条腿断了一条。可不久之后,范雎仅有的一条腿也站不稳了,河东郡守王稽也叛变投敌了。范雎心里那叫一个窝火啊,感情这两位是约好了和自己过不去是吧。

善于制造舆论的范雎,现在也开始顶不住秦国上上下下舆论的压力了。秦国人对范雎的恨,一天比一天增加。秦王是曾经下令不准大家说郑安平叛变,那么大伙就听呗,不说呗。可是稍微思考一下,说说河东郡守里通外国、叛变诸侯的事儿总可以吧。反正无论是说郑安平还是王稽,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流言啊,流言就是一把刀,刀刀要人命。当年范雎赶走廉颇换来赵括,随后又用舆论压死了白起,这不都是他放流言的效果吗?现在,范雎逼死白起,破格举荐郑安平为将,打败仗、投降、叛变,然后又举荐了王稽,又叛变。这一系列的事情,太伤秦国人民的自尊了。秦国人对山东诸侯,多年不打败仗,谁没事干临阵投敌?丢人哪,丢人丢到国外去了。所以,这一切的矛盾的焦点,就聚焦在玩特权、任人不贤的范雎身上。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王稽到底有没有里通外国,叛变投敌呢?这个事情一直都有争论,反正王稽这个人名声很响亮,能力却很一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发现范雎是个人才,并且把他带回了秦国,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闪光点了。



秦国进攻邯郸城的时候,王稽坐镇河东郡,主管后勤。秦军围邯郸城十七个月打不下来,这个时候就有人向王稽提出建议,要求王稽增加对下级军官的奖励,以鼓励士气。这个合理的要求被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王稽自己跟秦王混了这么多年了,彼此互相信赖,所以,别人说什么他都不听,只听老大的。来进言的这个人反驳了王稽,认为王稽没有意识到舆论的巨大的作用。你王稽平时仰仗君王的宠幸,一直轻视下属,属下早有意见。三人成虎的故事听说没?听说了就好,这故事讲的就是你这种人呢。可惜,王稽到最后也没有听从建议。

前方的战斗打得不顺手,将士们处于困境的时候,王稽里通外国的言论开始到处流传了。这些话到底起于何时,起于谁人之口,不好说,传播的途径和方向也不好掌握,反正最后的目的就是要传到一个人的耳朵里,那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听到这样的传言,当然是震怒啊,刚刚叛变了一个郑安平,现在又跑出一个王稽。郑安平是跑得快,到了赵国,谁也拿他没办法,但现在这个王稽好像还没有逃出秦国吧。行啊,没问题,既然你跑不快,那我就办了你。

办过了王稽,范雎的日子当然就不好过了。直到很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范雎其实是死了,因为王稽的叛变,也因为郑安平的叛变。在围困邯郸这几年当中,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范雎有这样的下场,那也是意料当中。

根据史料记载,“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这“五十二年”指的就是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张禄也就是范雎,和王稽是同一年死掉的,巧合的是远在赵国的好朋友郑安平,也是同一年离开了人世。看起来这三位好朋友,生前不能共享荣华富贵,死后约好了一块儿下地狱,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完了范雎的故事,我们又该把视线转回到邯郸大战了。在邯郸围城战这个期间,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要和你一一的说来。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我们下次再说。

文案初校:无言

文案复校:霏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睢:从被害者到害人者的一生
此人首创“远交近攻”,堪称秦国一代名相,如今却还有成语在骂他
远交近攻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系列)
三无青年的励志人生—大秦帝国范睢的成与败
死而复生的相国(芈月死后的秦国史实)
《大周王朝》之四十六:远交近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