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佩孚刚中秀才,却因一次“替天行道”,即被县太爷革去功名

吴佩孚,著名的民国北洋军阀。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22岁的他考取了登州府院试的第三名,即中了秀才。

然而,还未等这位秀才继续朝着科举之路走下去,便因为一次“替天行道”的冲动,被县太爷革去了功名,要不然,我们熟悉的北洋巨头就少了一位儒将。

起因很简单,因为吴佩孚自幼熟读圣人之书,坚信“男女授受不亲”。在他中了秀才的第二年秋,听说本县电报局长为了祝寿从省城请来了一个戏班子,正在家里“男女混杂”的演戏。吴佩孚为此勃然大怒,他便叫上了几名新科秀才前去“替天行道”。

当晚,他们闯进了电报局长的家里,直接砸了场子。不料,知县大人和县里的头面人物都在现场,县太爷恼羞成怒,拍案下令抓人。

吴佩孚赶紧趁乱跑回家中,他自知闯了大祸,估计功名是要被革了,没准天一亮就要被捉拿归案呢,不如早点出外闯荡呢!

于是,吴佩孚泣别母亲和弟弟(其父已在其14岁的时候去世),连夜逃往北京。在那里,还有父亲生前的朋友孙庭瑶或可接济他。

果然,第二天上午,衙役们赶到他的家,嚷道:县太爷刚才已经革去昨晚闹事秀才们的功名,所以,要来拿人!那时考中秀才,就是有了功名,不被朝廷革去功名,是不能随便抓捕的。

一时冲动的吴佩孚,为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一路顶着西北风跋涉着,千里迢迢地终于在冬天,赶到了京城,找到了崇文门外的”隆庆栈“时,他已身无分文。亡父朋友孙庭瑶的店可以让他免费住着。于是,吴佩孚平日里就在街头靠写春联和为人算命谋生。

过了春节,生意冷清的他偶遇来京的堂兄吴亮孚,人家看到他本考中了秀才,却因一次冲动,过的如此凄惨,便介绍他去天津投奔一位叫郭绪栋的山东胶州老乡,那人虽说只是营队里的师爷,倒也能保荐人当兵。

于是,吴佩孚结束了第一次闯荡北京的心酸经历,去了天津,成了清军天津武卫左军里的一名”戈什哈“(满语:护兵),由此,吴佩孚也算是被迫弃笔从戎,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

当吴佩孚再次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民国元年(1912年),吴佩孚骑着大洋马,在一群副官及随从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入驻北京南苑兵营,他已经是中华民国陆军第三师炮兵三团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秀才的特权
故事一则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分别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位?
回到清朝考状元?不存在的,你连状元的门儿都摸不到
民间故事:青年科举回家,发现娇妻被占,面对县令刁难亮出了身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