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王堆的“蝉翼衣”:重量之轻,技艺之高,时至今日也无法仿制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浏阳河旁边的马王堆乡,共有三座,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夫人辛追、儿子的墓。

马王堆汉墓是1971年底偶然发现的,经过近三年的发掘整理,出土了众多珍贵的文物,除了我们熟知的那幅马王堆帛画外,还有大量的漆器、乐器、兵器、陶器、帛书及纺织品和衣物。

这些纺织品包括有绢、罗、纱、棉等织物,它们具有年代早、数量大、品种多、保存好的特点,被称为“令人惊叹的西汉丝绸宝库”,这些文物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


在这些纺织品中,最为珍贵及神奇的要属那件世界上分量最轻的“素纱襌衣”了。

“素纱襌衣(“襌”音dān)”,为何叫“襌”?因为,这件衣服是内穿的单衣,襌衣即是单衣。这件衣服看上去朴实无华,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它除了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故称之为“素纱襌衣”。

这件织物也可称之为“蝉翼衣”,因为当它展开后“薄如蝉翼,轻似烟雾”。这件织物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件“素纱襌衣”重量仅48克(一说49克),还不足一两。其织造技术之高超,可谓是巧夺天工,这反映了我国西汉时期织造技术有多么的高级。


“素纱襌衣”成为不仅是在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它在我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由于发现了这件技艺高超的织物,我国的丝绸织造专家们也技痒难耐,决心要与之一较高下。于是,国内一些拥有高级工艺师与技术设备的丝绸研究所进行仿制。

某研究所经过反复复制后,在成品出来后,重量却超过了80克。经研究,专家们发现,超重的原因在于蚕丝的重量,如今的蚕相较于古代要肥大许多,吐出的丝也更粗、更重,自然就增加了所织衣物的重量。


后来,专家们又研究出了一种特殊食料,以控制蚕的重量,再采用“减肥”后的蚕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重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而这一过程耗费了13年时间。但这仍然比原件要重那么一点点,依然没有真品的重量轻。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织物可谓是精彩绝伦的,尤其是“素纱襌衣”,其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那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因而在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本文参考自:《中华考古事典》、《中国古代科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现6000多年前的四经绞罗技艺
直裾素纱禅衣(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不得不看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这种单品百变又百搭,入秋怎能少了它?
中国服装史 |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汉服面料集锦
黄岩南宋古墓出土文物解读:古代文人穿“透视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