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 ‖ 纪念穆宜亭

方有成 /文


2018年8月28日下午两点,穆宜亭的夫人、原巫山县科协主席李运蓉微信告诉我:“老穆因肺部感染经抢救无效,于25日离世,丧事从简了,没有通知亲友,于今天下葬,感谢一直来的关怀…….”得此消息,心生酸楚并无限悲戚,涌起万般思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巫山县大名鼎鼎的农业专家、常务副县长穆宜亭,会说能干人人夸赞的“穆摆条儿”(能说会道),未料却因病坐轮椅多年并在老年性痴呆不识亲人情况下,离开了他挚爱一生的世界。

初见穆宜亭,已是37年前的事了。

1981年初冬,时任巫山县农业局副局长的他,随领队县农工部副部长郑远和一行来河梁区开展农业区划,同行的有县内资深农业行家杨自聪,还有县农业局年轻干部谢朝庭、陈兴秋、谭芳皆等。刚从学校毕业仅几个月的我,作为农技站的干部也一同参与调查。

穆宜亭一行吃喝挤住在我们农技站,年近四十的他中等身材、皮肤白晰,穿一件褐红翻毛二马驹蓝色大衣,一副标准的知识分子形象。白天他同大家一起下乡到抱龙公社下桃大队,与同事们一道对抱龙河南岸几道溪沟进行测量。溪沟虽不太深、也不太宽,但沟两边真要量出宽度和深度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我因为不到20岁,自然主动去跑远一点、高一点、难一点的地方。懵懂的我常听他们讲什么“深切割、浅切割”“滑坡体、什么扇形坝”等等。原来,他们这是专门来为县内农业基础进行的大摸底,为以后几十年种植业排兵布阵做调查研究的。而奔波劳碌一天的“穆摆条儿”晚上就挤住在我房间隔壁,只闻听到他能像说书艺人一样一个连一个地讲述古典文学故事。早晚,还同我们几位年轻人一起打打乒乓球、下下中国象棋,非常乐意与我们年轻人打成一片。

当年跟穆宜亭同事的谢朝庭还特别道出一个故事,说他务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作风。也就是在到河梁区之前,穆宜亭带领县内陆质、农业专家一行乘车从县城到骡坪区后,步行经竹贤公社,然后经川鄂交界的神农架边缘打雾岭、黄金坪到有“巫山西藏”之称的庙堂公社。他们此行目的是寻找全县最古老岩石、矿藏和土地资源。在大山最深处的庙堂公社工作几天后,穆宜亭一行继续步行经海拔近两千米的水桶坪、大石峡、起阳坝再转道官阳区过国庆节。此行历经7天徒步近200公里,取得了县内第一手非常难得的资料。穆宜亭和当年同行者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庙堂乡因不适宜人类居住,已成为全重庆首个成建制撤销并生态移民的乡。而当年同样猿猴愁攀援的大峡村,如今已建成漂亮无比的长江三峡“金三角”旅游大环道。后来,由穆宜亭主编的《巫山县综合农业区划》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巫山县第七次党代会

  中共巫山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7年6月22~25日召开, 282名代表出席。大会选举县委第七届(1987.6~1990.5)委员会委员23名、候补委员4名,县纪委委员8名。大会听取和审议县委、县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中共巫山县第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县委七届一次全会选出书记宁伯康,副书记刘美智、王明全、卢祖政。常委税先东、穆宜亭、王以同、黎远bi(左火右毕) 、徐鹏、周先茂。

  纪委七届一次全会选出纪委书记邹方国,副书记刘光禄、章荣龙。

1983年春节过后,我被抽调到县里参加第二次土壤普查。近3个月培训临近结束时,曾赴非洲莫桑比克当过3年洋芋专家的张宗宁副局长通知我们说,常务副县长穆宜亭要来看望大家。果然,第二天上午10点,穆县长精神抖擞地走上了会议室讲台。室外下着雨,室内穆县长的讲话获得阵阵掌声。他首先通报了县内当前中心工作,好像是县里提出的大办工业的“1533工程”,也就是新上年产一万吨淀粉、年产五万吨水泥和年产三千吨乌桕类可可脂、年产30万吨煤炭等项目,然后重点讲了本次土壤普查工作的意义、作用和要求,最后他向大家展望了未来巫山旅游的宏大远景。而此前约两个月,县里刚接待了旅游考察团揭开了旅游发展的大幕。

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他给我们激情飞扬地讲,未来巫山将把长江三峡巫峡中的神女峰、净坛峰片区打造成省内国内和世界旅游热点。听罢他这席极具煽动性的讲话后,我和同事们个个无不心生振奋,憧憬着无限美好的巫山未来。于是,曾经几次想调回家乡的我,从那时起便放弃了返乡的念头,一天天爱上了巫山这片热土。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穆县长的是,他35年前代表县政府给我们描绘的美好蓝图,已经成为现实。神女峰、净坛峰南北景区通天大道早已贯通,神女峰缆车、净坛峰高居亚洲第一的222米垂直观光电梯已经迎客,而巫山人过去无人敢想象的云端机场如今也成了现实,穿山越岭、贴地飞行的高速铁路也将于明年在巫山建成全国首个县级始发站,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愿景指日可待。

穆宜亭在巫山县46岁时与儿子穆戈(右)合影 
家属李运蓉 供图

两年后,我又到官渡区农技站当农技干部,才听前辈常讲穆宜亭过去不同凡响的经历,并逐渐成为他的粉丝直至成为他的“铁粉”,把他认作自己工作学习尤其是口才运用的好榜样。当然,那时的我没敢奢望过要学他怎样从政为官,关键是学习他如何说话如何讲话如何演讲的能力、如何与农民做宣传讲技术的能力。籍贯四川铜梁县(区)的他,从遂宁农校毕业后先是分配到了云阳县沙砣区农技站,几年后再调到其妻工作的巫山县,不久后出任大昌区农技站站长。

大昌区地处大宁河下游河谷小盆地,小气候特别明显,气温往往是全县最高。也就是在这里,穆宜亭领头试验总结出红苕藤尖越冬技术。该项技术颠覆了久远的红苕苕种育苗方式,解决了种苕保藏难题。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片,在全国20多个省播放示范推广,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穆宜亭因此项重要成果连同他在水稻、棉花等技术示范推广中的突出成绩,成为四川省农业科技战线的先进典型,获得了不少荣誉并成为全国首批中级农艺师,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此后他升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和副县长。

而穆宜亭曾经长期下乡蹲点的官渡区双庙公社双庙大队,更是留下了他许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典故事。我曾带着求学求问追寻他的足迹专访过这里。原大队支部书记郭斯林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老穆的故事。他说,穆宜亭当年就长住他家,主要工作是来给大家推广水稻新技术。绰号“穆摆条儿”的他不仅亲自下田教农民插秧、施肥和治虫,在给大家不厌其烦地讲解新技术外,还时不时把他满腹书中故事说给大家听,如此既把新技术传授给了农民,也让大家增加了不少文化知识乐趣。由于穆宜亭对群众宣传的口才超常,“穆摆条儿”的绰号不胫而走。经他指导的500余亩水稻丰产田增产幅度高达六成,丰收后的双庙农民至今还记诵着他。而他此前在骡坪区中高山率先示范推广的杂交玉米,更是获得了增产七成的新纪录。

穆县长究竟有多好的口才,这里回忆一二例。1986年春,初任官渡区农技站副站长的我,时任区委书记马凌云要我在乡镇书记乡长会上讲一堂课,内容是水稻地膜育秧技术。由于此技术我没有实践过也没有观摩过,手头只有一份手工刻印的技术资料。我硬着头皮照本宣科地给大家讲了一番。可是,由于是照本宣科,没有能用大家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堂课下来,自己弄得满头大汗,听课的头头脑脑们也如同云里雾里像在坐飞机。坐在我身旁的穆县长很自然地接过我的话头,没有半点批评我的意思然后又重新补讲起来。只见他仅仅在一个小小的火柴盒上写了几个字,然后言语简明地把地膜育秧技术绘声绘色地重新讲演了一遍。相对于口才大师穆宜亭县长的讲解,我自感相形见绌太多,感到非常的惭愧,农业新技术要真正传授给农民,首先得自身弄懂会用,否则纸上谈兵肯定是不行的。从那以后,自己不仅暗自以穆县长为榜样,加倍学习口头表达功夫,增强对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口头宣讲能力。正是如此,自己多年后还成为县内农业系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者之一呢!

同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任常务副县长几年的穆宜亭分管交通。可是,由于当年暴雨频发,加之乡镇营运小船舶老旧并且管理十分地落后,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先后在大宁河的大昌区和长江边的大溪乡两地发生两起重大海损事故,伤亡重大,在县内外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原万县地区和四川省交通主管部门随即派出专员前来巫山查处。两起重大海损事故后,县委县政府当即作出异常强硬的措施,铁腕整顿境内长江和大宁河水运安全。分管交通的穆宜亭亲自带队不仅“四处慰问当孝子”,更是在大昌亲自挥动铁锤砸烂老旧淘汰小船舶。经过近两个月的铁腕整治,水运安全严重不利局面得以根本转变。

当年秋季,交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交通安全现场会。巫山县作为四川省的“负面代表”在会上“做检讨”。穆宜亭副县长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登上了全国交通安全现场会讲台。一个本身就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巫山,与会大小官员中许多人根本没听说过。然而,由于县内长江段的大溪和大宁河段的大昌连续发生两起重大海损事故,伤亡多负面影响大。事故发生后,巫山县连续两月用铁腕整治并收到显著效果。而穆县长凭借他亲眼所见、亲手所为的悲情感受,再加之他那铁嘴铜牙一般的口才,他的大会发言当即引起巨大反响。原本是一次全国性检讨发言,转而被与会者视为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正面经验交流。四川巫山县那个穆县长能干会说的新闻顿时传传遍全国……后来有传闻说,四川省交通厅主要领导问万县地区,想把穆宜亭这个人调用。直到这时,万县地区才决定人才不能外流,自己要用。不久,穆宜亭升任梁平县县长,后来转任县委书记。

卸任县委书记后的穆宜亭转任万县地区农委主任,继续从事他特别擅长的大农业这一块工作。可是他退休没几年,却因脑溢血中风瘫痪坐轮椅。闻知后,我曾与梁平县籍原万县地委组织部长何本明老师登门探望过两次。第二次去时,因长期坐轮椅太阳晒得少皮肤有些卡白的他,仍然在关心下一代的事,当时他头脑仍然清晰。他妻子李运蓉还在开玩笑地给他讲:老穆呀,你就成了这个样子了还在关心少年儿童的事。李运蓉告诉说,老穆他当时仍然是万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一名副主任呢。

穆宜亭,当年巫山县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把青春和激情均奉献给大山田野的农业土专家,一个运用他铁嘴铜牙的口才功夫和务实能干的工作作风,赢得过干部群众认可的好干部,在离别第二故乡巫山县多年后仍然关注着这里的发展的好人,现在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当年留下他万千足迹和汗水的巫山山水有知,当年曾耳聆听过他讲话或报告的干部群众有知,当年曾寄予他无限希望的巫山应该有知——

穆宜亭,一个让巫山人民永远记念着的名字。

往期回顾


侯德健回老家巫山





主编/ 刘庆芳

微信号/ 461269457
投稿邮箱/ cqwslqf@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一区县严整无事酒 干部操办先免职再处分
张明贵:巫山扶贫记
重庆巫山干部测评结果出炉 9部门一把手直接免职 要闻 京报网
巫山老城记忆
【赏读】肖勤小说:所有的星星都有秘密
十六届县纪委第六次全会第一次大会主持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