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小平:1969年镇江知青闹事记

1969年镇江知青闹事记

/吕小平

1969年,我的哥哥作为知青下放苏北某临海农场当他“咵”地一下解下扎在腰间的象征红卫兵标配的那条铜头皮带送给我时,意味着他和曾经的红卫兵作了切割,同时也完成了由学生到农场职工的角色转换。

当时,我正在离市区约15公里的古镇辛丰中学借读,作为知青的兄弟和未来的插队知青,我亲眼目睹了古镇及周边的农村插队知青由少到多及至聚集最终发展到偷鸡摸狗、打架斗殴、酿成重大知青事件的发酵过程。

现在的辛丰中学

辛丰是以运河兴镇,是当时的粮食产区,据说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在辛借读的时候河东的老街还在,沿运河铺陈开去,青石板路,枕河而建,杂以码头、饭店、茶肆、浴室……其它如卫生院、供销社、邮局等设施也一应俱全。公社大院前有一座木桥联结着河西,那是粮管所和国家粮仓的所在地因为我父亲粮食局干部,我的宿舍就在安排在粮管所的大院里。
 

 镇江辛丰镇境内的古运河风光

是年冬天,辛丰镇的大街小巷开始出现下乡知青的身影,清一色的城市青年,有高大威猛型的,也有俊朗清秀型的,穿着迥异于当地农民,显得洋气,但还是以黄蓝为主,这是当年的流行色。

知青的出现宛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小镇引起了骚动。刚开始有各种议论,没想到还有人看不起知青。我就亲耳听到一个人大放厥词,说不愿意娶女知青做老婆,还说“看到女知青连鸡巴都硬不起来”,听他的口气就好像女知青嫁不出去要硬塞给他做老婆似的。

这些小镇的个别乡民,对下放知青有着某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意识,闻之让人哑然失笑,但笑过之后也有某些辛酸和苦涩漾在心头。

这说明离开城市和父母的知青相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农民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过去引以傲的是所谓“城市人”,一旦失去了这个标签,他们其实并不如会劳动有力气的当地人更适合农村生活。

知青插队人数越来越多,这些穿军大衣、军棉祆、棉帽,甚至还蹬着电影上才见到的长筒马靴的知青不断出现在街头和报廊下,三三两两勾肩搭臂在街头游荡他们很多人是昨日的红卫兵,年少轻狂血气方刚,身上有着红卫兵的造反基因和年轻人特有的莾撞冲动。他们开始结队滋事,继而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时间一长遂成乡里公害,让当地农民望而生畏又恨之入骨。

有一次,几个知青到浴室里去洗澡,浴罢为争夺一把剪刀的使用权而和当地人发生争执,几个从浴池里出来的光屁股知青把另几个也是光屁股的当地人揍得不轻。消息传出后,当地乡民甚感气愤,觉得这些外来知青打狗不看主人面,实在是太过分了。

倘若事情发展到此为止,还不至于酿成太大的风波问题是知青们不知好歹,他们兜里没钱,居然也敢到饭点吃霸王餐(其实是无钱付),这下双方矛盾开始激化。一时间,知青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镇里和很多村里的农民都准备了铜锣,一旦发现了知青的踪影便鸣锣示警,然后操起扁担锄头等农具对知青群起而攻之。经过几次交手,知青们吃了亏,知道强龙难压地头蛇,行为有所收敛。

有一中午放学我回食堂吃饭,走到公社大门口,看见有一二十个知青聚集在那里,揎拳捋袖、吵吵嚷嚷,个个激动气愤的样子。我听了一会儿才知道,他们和当地农民闹了矛盾,是到公社来请愿,找领导解决问题。

正是中午开饭时间,就看见一个穿大翻领红色球衣翻毛黄皮鞋的大个子知青一挥手“我们进去找范主任要饭吃”说着便带头跨进公社大门,其知青一窝蜂跟了进去。

范主任是当时公社一把手。知青们进了大院扯开嗓子喊范主任,没人答应,他们便循着饭香拥进了食堂。

食堂正在开饭,炊事员是一个镶着银牙齿的中年人,他见知青人多势众来者不善,便赔笑脸说范主任下基层去了。高个子知青也不答话,径直走到饭锅前,拿起碗就盛饭。其他知青一拥而上,一锅饭瞬间就被抢空了……

知青们不由分说抢饭吃的行为惊呆了一众公社干部,银牙齿炊事员知道拦不住,干脆不拦了,反而赔着笑脸喊:“别急,别急,一个一个的来……我的天呀!”他见知青们猴急地直接用碗到锅里抢饭吃,不由发出了一声惊呼这惊呼既无可奈何也蕴含着某种包容的善意。

知青抢了公社食堂饭吃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传为笑谈。但知青们面对当地的农民纵然人多也并不处处占上风。

有一次我在河西宿舍,听到河东老街上锣声哐哐乱响,赶紧出门看时,就见几个知青被打得抱头鼠窜。其中有一个知青飞也似地往河西跑,后面七八个手拿扁担棍棒的男女紧追不舍。眼看过了木桥就被追上,知青情知逃不脱了,便乌龟似地将头一缩,用短大衣包住头顺势蹲在地上,任凭农民们雨点般的棍棒落在头上身上……

知青闹事的高潮部分发生在离镇二里路远的东彪村。其时知青和当地农民因故动手以后被围殴,于是且战且退当退无可退时,他们爬上了一个据说是富农家的楼屋顶上,揭下屋上的瓦片向下乱飞,扔得农民无法近前。农民则鸣锣呐喊将楼屋团团围住……

农民和知青的械斗惊动了县委,军代表派了一个排荷枪实弹的战士前来弹压。只见场,知青们在楼屋上唱语录歌、喊革命口号,搞得热火朝天,尽显红卫兵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本色;干部们则仰着脖子,苦口婆心地劝知青下楼,保证对知青们的所作所为既往不咎;军代表则指挥着部队,威胁要发动进攻……

到了晚上,寒风凛冽屋上的知青又冷又饿他们首先要了吃的,然后又要了烟抽,再然后又要公社干部和军代表保证对他们不追究责任……当所有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以后,他们才顺着长梯慢慢地爬下楼房于是早已恭在旁的战士和公安便像抓土匪一样两人对付一个知青把他们上手铐押上汽车……

至此,历时数月轰轰烈烈的辛丰知青闹事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注:大个子带头知青叫王某杰,是某京剧团团长的儿子,他因此判刑坐牢若干年。出狱后由政府分配工作直至退休。此人现在70岁左右,应该还健在。

202010月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怕江湖险恶,不怕生不逢时!
往事大家谈(2):说说那段难忘的“知青”生活
《王兆军·拂晓前的葬礼》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五十三年前的今天,我成了农民||吕志滨
【乡土情缘】老K:知青岁月
串场人家(五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