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为何拥有美的感受?亚里士多德说“美来源于秩序、匀称和明确”
userphoto

2024.01.21 山东

关注

导言: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具体的美与抽象的美

作为一个哲学家的亚里士多德,其美学的主要思想观点都是从哲学思想的基本的特征来展开。亚里士多德在整个美学思想史上的最为巨大的突破性进展就在于它的整个的美学体系是在具体事物中展现的美当中寻求普遍的美的本质,而不是像柏拉图彻底否定现实事物的美。

在柏拉图那里,很多时候都是以否认客观事物的真实性,而把理念作为更为高的存在看待。并且柏拉图本人在美方面,否定人的感性的情感,把类似于诗人、作家等等,放逐出了理想国的边界之外。他脱离开了具体存在的美,而试图去追寻更为抽象的美,因此也就忽视了对于具体的事物的美的研究和看法。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他承认事物的现实性,并且认为一切东西的真实性,都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且从而肯定对于客观存在的认识的意义,并且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着提升人类对于感知美的能力,并且也肯定了,这种人类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对于其他人来说的教育意义。

1.亚里士多德:美的事物等于美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承认了外在的美的感受可以给人以审美的意义。他认为,美的东西的本质并不能离开美的东西本身,这就使得在亚里士多德这里,美成为了一个具体的事物,而并不是抽象的法则,但是他也认为,每一个艺术作品所反映的都并不是对于个体来说的独一无二的现象,而是反映出了更为客观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在这一方面亚里士多德也把整个的美学的范畴上升到了哲学的地步。

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当中,在他中年以后所创作的著作《形而上学》当中,又把美的意义看成了具有着因果关系的问题,很多时候她把一些人类创造的现实的作品看作是一个作者对于其技巧的彻底的实现。并且对于离开具体事物的抽象的美,它也开始呈现出了不同的观点。

直到他的另一本著作《诗学》当中,其美的观点又回到了具体的艺术实践,并且在古希腊时期,具有着及其重要意义的史诗悲剧和神话等等加以特殊的总结。研究它们的修辞和具体的手法等等,进而去寻求美的规律,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当中,美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人的感官享受被提上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并且也开辟出了最早的美学的流派。

2.亚里士多德:事物与本质和谐共处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什么才是美呢?

在柏拉图认为,很多时候美都是从一个具体的事物当中抽象出来的纯粹的美,但是在亚里士多德这里,第一个方面首先是具体,他认为每一个事物本身与其本质并非偶然相同,而是实际合一的,从这一现象出发,他又认为善合善的本质必然是合一的,美和美的本质也必然是合一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事物其实完全是一体的。美和作为美的本质并不是彻底分开的,一切美的事物必须是具有着美的本质,才能成为一个美的事物,而没有这种本质的话,其实就意味着并没有成为美。

但是另一方面,美的本质也不可能单独的存在。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体现,并且必然带有了具体的个体事物的现象,具体的一切存在的东西,不仅以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来呈现出美的本质,并且在体现和对于人的感官刺激上也都是不同。

不存在着普遍的人的现象,而人本身其实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但是又以“本质的普遍的人”为统一的现象,而美和美的本质也是相似的关系,而在亚里士多德里,这里就把这个问题被彻底的澄清,把美从纯粹的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当中抽取了出来,作为其具体现象出现。

3.亚里士多德:美和善在事物当中统一

在《形而上学》这一著作当中,亚里士多德常常把美和善直接的并列。在古希腊社会当中,美常常是在具体的现实的事物当中呈现,正如每一种艺术其实都包含在一种独特的记忆当中,因此美和善其实是完全不可以分开。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一部分美的事物渐渐脱离现实的应用价值,而成为美的价值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因此,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中,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对于人来讲的审美的一种价值事物。

因此,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把美和善并列的时候,其实认识到另一方面,就是两者是一体的,但是这种一体似乎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善本身是一个目的,而美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更为深刻的目的,只是因为创作行动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一方面,谈到美和科学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事物的秩序,和确定,其实恰恰也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上的美完全是因为有个普遍的规律性的状态,才成为一种美的事物。因此,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的观点跟他对于人的感官认识和感觉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关系。

4.亚里士多德:美与可感世界的感官认识

亚里士多德直接的承认了可感世界的存在,这和柏拉图极为的不同,并且亚里士多德在确认可感世界的存在之后,就承认了感官世界的现实性,认为每一个普遍性的本质都不可能离开具体事物来存在。

可感觉事物的一切的变化,其实都具有着一种规律性的状态。他认为,人的认识并不能仅仅停留于现实的感性的阶段。而应该让这些对于感性认识的观点整合和积累逐渐形成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其实就是知识和现实的记忆的前身,只有在丰富的经验之上,人们才能从中提取出普遍性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重视感性知识,又认为这种感性知识仅仅是初步的认识,这一方面都给了整个西方美学和西方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感觉都是依存于被感觉的对象,没有一种可以被感觉的对象也就不能产生感觉。因此人的一切的感官认识,如果没有对象的话,就意味着这种感官认识无法形成确切的脑海中的认识,现实是最为重要的,而美的感受所产生的艺术,都应该是一个人的主体和外界的客观事物之间产生相关联,并且在其关系当中形成现实的意义才能呈现的。

5.亚里士多德:美具有客观统一的标准

同时,亚里士多德指出,每一种感官都具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例如视觉拥有看的功能,而听觉只能具有听的功能,而并不能重复的发生作用。因此对于每一种现实的存在事物来讲,特定的感官也是确定的,例如在听觉方面,只有通过音乐这种方式才能产生美的感受,而在视觉方面只有通过图画等,才能出现美的感受。

事物本身具有的美的感受,在一部分上是普遍性的,但是,其触动的感官是不同的,因此感官本身不能出现一定的联系,但是现实是完全可以出现强大的联系,因此在这一方面亚里士多德把各种感觉器官细分成每一个不同的针对点,对于后期探究“人在感官认识上的形成”当中也具有着不同的非凡的意义。

最后,亚里士多德认为。在美丑方面具有着一定的普遍的见解,而不应该是人云亦云。对于同一件事物来说,有些人觉得这件事物是美的,有些人觉得这件事物是丑的。但是对于一切的相反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其实恰恰有着自身所不对的地方。而这种衡量标准其实恰恰就是人的感觉最为常态的现实。但是,他在具体的论述当中并没有直接的把这一方面更为深入的谈论。

总结:亚里士多德:美是技艺与价值的合一

总的来讲,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当中,关于美学其实并不是主要的内容,但是有些地方完全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于美学的唯物主义的见解。例如,他所指出的美的具体现实性也是在艺术家的技艺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肯定。但是另一方面,在《形而上学》当中,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对于普遍性的本质的追求的认识,这也让亚里士多德的整个美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大涛,袁义军.亚里士多德的和谐美学思想[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2):56-60.

[2]陈阳娟. 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看”美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范世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之比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59-64.

[4]杨应宽.浅谈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摹仿说”[J].齐鲁学刊,1987(04):36-38.

[5]黄药眠.亚里士多德的美学[J].哲学研究,1980(04):49-62.

[6]形而上学[M]. 时事出版社 , 亚里士多德, 2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式美的法则——色鱼空间
对西方美学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答案 古希腊哲学将文艺理论提升到了哲学认识的高度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是什么?
去蔽,还是遮蔽
康德美学为什么是错误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