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的《秦州杂诗》(其一)赏析

秦州杂诗其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此诗好在:

1.境界大。

2.意境的上下统一。

3.遣词造句的艺术性。

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因人犹依人,远游本不错的事,但是依人远游,还是侄子,恐怕心理不是滋味。

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形容失落忧愁之大,但是“浩荡及关愁”只用五个字就概括了。登高望远,所及之处,前路茫茫,皆是忧愁。

颔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难道只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才是大境界?尾联西征烽火,心折淹留,无一不体现出愁之深境之大。

第二点,本诗上下统一。由悲起兴,因人而迟回。又由怯到浩荡而愁,到水落、山空、草木凋落,再到烽火,心折与淹留,全诗一以贯之,一气呵成,高度统一。处处是秋处处皆愁,但是此愁非儿女情长,而是由个人到国家,由国家到天地自然。各种情感纠织在一起。

第三点,开篇悲字是寓情于景的有我境界,迟回到浩荡已到无我之境。水落、山空两句似信手拈来,却则对仗工整,颇见功力。杜诗不止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样的名句,还有“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这样的佳句,同样名垂千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读记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四 赏析
杜甫陇右行踪几处主要线路和诗句学界争议题略(一)
杜甫缘何“满目悲” ——读《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看图识唐诗(595)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诗歌百练:秦州杂诗(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