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长寿的科研现状和长寿秘诀,一次性告诉你!

人类一直试图延长寿命。

从古至今,从王侯将相到普通人,“长寿”的诱惑之大都不言而喻。历史上有不少君王炼丹吃药追求长生的记载,民间也不乏“长寿乡”、“长寿泉”的传说。而实际上,人类真正大范围实现寿命稳定切实的延长,是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才得以实现的。

建国70年来,中国人均寿命整整提高了42岁。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卫生防疫

(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那么寿命的延长有没有上限呢?人类最多能活多少岁呢?这届年轻人有希望活到120岁吗?

要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还是要靠科学。

人类最高寿命进阶史

展开剩余93%

纽约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Jan Vijg和同事对人类死亡率数据库进行了统计,比对了38个国家或地区的详细人口和死亡率数据。

他们发现,自20世纪初以来,人的寿命一直在稳步上升,但是,在1980年之后,尽管最高寿命还有小幅增长, 基本在100岁左右进入了平稳状态

20世纪人类最高寿命的变化曲线

(https://www.nature.com/news/human-age-limit-claim-sparks-debate-1.20750)

目前,活到122岁的法国人Jeanne Calment,被确认为是世界上曾经在世的寿命最长的人。(这里需要指出,长寿年龄只有通过研究长寿的国际性组织认证,才能算是被确认的。)

经过确认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Jeanne Calment于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

(https://www.nature.com/news/human-age-limit-claim-sparks-debate-1.20750)

研究人员接着分析了国际长寿数据库发现,在1990年代中期,数据库报告的最大死亡年龄达到114.9岁。

尽管偶尔出现诸如Calment之类的异常值,但是他们计算得出,在任何给定年份中,一个人超过125岁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

他们认为,如果在不发生疾病和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人类的自然寿命大约有115岁,也就是说 115岁可能就是人类寿命的极限

图中显示了从1960年到2010年世界范围内报道的最大年龄。图中圆点表示个体的死亡年龄,蓝色部分显示从1960-1990年个体的最大年龄呈现增长趋势;黄色部分显示1990年代后的个体最大年龄虽然略有下降,但整体呈现出稳定趋势,即使有个别黄色圆点表示的个体超过120岁,但对黄色圆点进行统计,最大年龄平均值维持在114.9岁,不超过115岁。

(https://www.nature.com/news/human-age-limit-claim-sparks-debate-1.20750)

那为什么人类只有少数可以达到百岁以上呢?换句话说,是什么阻止了我成为一名百岁老人?

阻碍人类寿命的最大原因被认为是 衰老以及与衰老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各种疾病造成的。

衰老和疾病

衰老的特征

(https://www.cell.com/fulltext/S0092-8674(13)00645-4#)

在分子细胞层面,研究人员发现了9种主要导致哺乳动物衰老的要因:

基因组不稳定,端粒磨损,表观遗传改变,蛋白稳态丧失,营养感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的衰老,干细胞的衰竭以及细胞间通讯的变动。

那么,衰老又和疾病有什么关系?

衰老所带来的,可不仅仅是你脸上的皱纹,头顶的白发,更是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更高的发病风险,它们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并影响寿命长短。

可以说,衰老是人类疾病的最大风险因素。

比如衰老与癌症。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细胞不断受到损伤,这些损伤不断积累,被普遍认为是衰老的主要原因。随之而来的是,细胞损伤有时可能会给某些细胞带来异常的优势,这些尤其活跃的细胞可能最终发展为肿瘤细胞,甚至导致癌症。

科学对抗衰老

衰老所带来的问题这么多,科学家们当然不会放任不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对抗衰老,第一步当然是了解衰老。

01

基因对寿命的有重要影响

对衰老和限制寿命过程的了解,困扰了生物学家几十年,直到衰老生物学通过 鉴定和衰老相关的基因,才使这一研究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最早,研究人员使用果蝇进行研究,发现 基因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物种衰老基因数据库GenAge的统计结果,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307种直接与人体衰老有关的基因。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基因入手,对抗衰老、延长寿命了呢?

很遗憾,研究人员认为,最终寿命的决定权涉及数百或数千个基因,并且任何单个基因的影响都非常小,甚至无法检测。因此可以说, 和寿命相关的基因数量实在多到超乎我们的可控范围,想通过控制基因来延缓衰老,是一条极为困难的道路

真是令人沮丧!

好在,上帝关上了门,又打开了窗。

02

四大对抗衰老的方向

过去30年间,衰老领域的研究学者还开展了不少研究,根据寻觅到的线索,找到了一些干预衰老的方向。

1、干预方向之一:限制热量,管住嘴、迈开腿

营养学家和老年学家发现,将卡路里减少约30%且不引起营养不良的限制热量摄入的方法,可以延长所有研究物种的寿命。

以小鼠为例,热量限制可使寿命延长30–40%。因为限制热量摄入可以广泛地预防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被认为是对抗衰老的有力干预手段

在威斯康星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雄性恒河猴的平均寿命约为27岁。

饲喂限制热量饮食的老年恒河猴(左)比类似年龄的正常猴子显得年轻,并且健康状况更好(右)。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92S18a)

到了这个年龄,一只普通的猴子会表现出明显的弯腰、皮肤松弛。相比之下,限制卡路里饮食的同龄猴子眼睛看起来更活泼,尾巴高高举起。研究负责人表示,限制热量摄入的猴子,与衰老引起的癌症,糖尿病,脑萎缩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率都低得多。

扩展到人类,通过限制热量摄入的干预方法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益于维持心脏弹性和心率,还可以预防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尽管用各种动物模型包括人类都得到了一个结论——限制热量可以延缓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的发作。然而,鉴于限制饮食的研究起步于1930年代,其是否确实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我们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

2、干预方向之二:抗衰老相关药物

目前通过实验室研究,认为有增加健康寿命潜在作用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至少有五种主要类别。

表:增加健康寿命和/或寿命的干预措施

尽管到目前为止,用药丸来延长人的寿命仍然是科幻小说家的职权范围,然而研究人员依旧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严格的临床干预实验证实药物是有潜力的。

但问题是,这些药物,有些有不明的副作用,且大部分未进入临床研究,或正等待重复的临床实验结果。因此,真正要通过药物来抗衰老并延长人的寿命,还需要若干年的研究和等待

3、干预方向之三:另辟蹊径寻求抗衰老的良方

除了基因分析,科学家还进行了其他方向的研究,比如 端粒——染色体在末端带有的重复DNA帽

蓝色为染色体,尖端发黄光的就是“端粒”

(https://www.nature.com/news/2010/101128/full/news.2010.635.html)

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都会缩短,最终促使细胞停止分裂并死亡。而端粒酶可以通过延长端粒来防止某些类型细胞(包括干细胞)的这种缩短。根据对端粒酶20多年的研究表示, 端粒酶的丢失可能是导致衰老过程的重要诱因

这一发现暗示,初期老化的疾病可以通过提高端粒酶的活性来治疗。但是,不好的消息是,端粒酶似乎也是双刃剑,因为它经常在人类癌症中发生突变,并且似乎可以帮助现有的肿瘤更快地生长。

4、干预方向之四:再生医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再生医学中心主任戴建武曾说,“再生医学的核心是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包括干细胞,还有生长因子,重建再生的微环境。”

在这样的微环境下,人体的组织、器官可以像汽车在4S店做保养一样,进行养护、修理甚至再生,从而无惧损伤或疾病,实现寿命的延长,活到120岁。

但是,大多数再生医学研究距离临床还很远。科学家在努力推进临床的同时,还在从再生医学的重要因素——干细胞入手,尝试开发具有促进干细胞再生潜力的新药物。

因为在许多组织中,成体干细胞是组成并补充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根本,其任务是提供细胞以维持正常的组织功能并促进对损伤的再生。但随着衰老,干细胞也会出现衰竭。

整个生命周期内干细胞使用的模型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0/6265/1199/tab-figures-data)

不过,确定这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时间和临床试验。

还有一些公司正在收集和冷冻年轻的干细胞,希望这些细胞能够延缓或逆转衰老。尽管这些方式听起来可能很有吸引力,但目前我们依然没有办法延长任何人的干细胞寿命。

从前文不难看出,人类对人体衰老,以及衰老引起疾病机制的了解都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乐观地说,我们已经探索到了一些对抗衰老的方向;悲观地说,大量的研究都还在实验阶段,不要说应用于人体了,距离临床试验都还有距离。

那么,当下想要延长自身寿命,除了限制热量摄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长寿有迹可循

2020年1月,斯坦福大学儿科、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前斯坦福医学院院长Philip Pizzo博士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分享了他对21世纪长寿之道的思考。他认为,很多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都可以通过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比如有目标感,参与社交以及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保持良好心态

中国老年学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 其余60%则取决于老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心态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对7万多名志愿者进行了最长30年的追踪随访,发现 最乐观的一部分男性平均寿命延长了11%,女性延长了15%,即使调整了年龄、教育程度、慢性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平均寿命的延长有一点下降,但 它与乐观的关联性仍然是显著的。最乐观组男性活到85岁以上的可能性增加了70%,女性增加了50%,第二乐观的一组男性和女性也分别增加了50%和20%。

这种理论也在长寿老人身上也得以体现。2017年12月,由山东省老龄办、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山东省百岁寿星排行榜发布,这些老寿星的长寿秘诀共同点,排在首位的,就是“性情开朗,心胸开阔”。

四川成都市老龄委曾对全市720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百岁老人中89.17%都是乐天派,心态好是他们的显著共性

02

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追求长寿的路上,很多人最大的阻碍就是各种慢性疾病。当下, 造成死亡最多的前两位就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每年导致全球超过26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近50%。

而我们都知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所以说,想要延长寿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2018年,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丙长教授带领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循环》上发表研究指出,坚持不吸烟、维持健康体重(BMI在18.5-24.9 kg /m2范围内)、坚持运动(平均每天≥30分钟的中度或剧烈活动,包括快走)、健康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长链ω-3脂肪酸;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甜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等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将50岁后的预期寿命延长超过10年!其中女性能够延长14.0年,而男性则可延长12.2年。

2019年7月,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显示, 无论遗传风险高低,坚持烟酒不沾、健康饮食、保持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与降低痴呆症风险有关。比如,同样作为高遗传风险人群,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相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的发病风险仍然低了32%。

03

教育程度、经济水平

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水平也是寿命长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论文指出,即使是在福利国家的代表挪威,收入最高和最低的1%之间,男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相差13.8年和8.4年。

2019年9月,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对全球21个国家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显示, 75%的死亡与12个危险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程度低(12.5%)

而且教育程度低、经济水平差的人,往往社会保障低,饮食质量低,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多,以及自我约束力更差等,因此会影响寿命。这项分析的首席研究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Salim Yusuf教授指出,“一直以来,教育的影响对于死亡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 教育程度是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但同时也可能反映了自我健康管理、获取医疗服务的能力。”

04

参与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也对寿命的长短起到一定作用。

社交活动会减少我们的孤独感,同时还会增加被认同感,降低患抑郁、老年痴呆的风险。

2019年,一项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美国佐治亚大学共同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 参与社交活动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好处,能够降低他们抑郁的风险。还有同类研究显示, 积极的社交关系与生存率提高50%相关,社交孤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9%,中风风险增加32%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成年人,体育运动、社交俱乐部以及朋友聚会等各类的社交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老年人,则更需要多参与社交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杨娜表示,社交类活动不仅使得老人接受刺激,保持心智活跃,还能给予老人情感慰藉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积极情绪。比如上老年大学;参加手工班;多和年轻人聊天,交流,接触新的事物、文化和语言,都可增进身心健康。

05

生活要有目标

生活中具有更强的目标感,也与降低死亡率相关。

一项对40~90岁的人群追踪调查的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与有明确生活目标相比,病死或自杀的人数高一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表示, 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是有根据的。因为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一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那么周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为然了,不良的情绪也更容易控制。如缺少生活目标所导致的忧虑、惧怕、怯懦、嫉妒和憎恨等不良情绪若长期持续,对身体危害很大。

而所谓的有目标,并不需要很大,可以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多久读完一本书、比如老人要带大孙子… …积极寻找有意义的目标,并不断调整、为自己寻找新的精神目标。

在人生各个阶段,这5点都对延长寿命、减少患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实现并不难,比如让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吸烟酗酒、不熬夜、给自己设置个小目标... ...

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

(据健康时报等整理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性看待衰老干预产业
为什么人们不再追求长生不老了?
Nature综述:从衰老研究到衰老干预措施
【衰老研究】第二篇:抗衰老理论review
《柳叶刀》子刊:揭开长寿的秘密!逆转衰老,二甲双胍、饮食、生长激素或为3大重要线索
历来统治阶层对长生不老有着疯狂的追求,人到底能不能长生不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