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祁钰为立儿子为新太子,主动向91个大臣行贿,却还是败给了天意

1457年正月十七的清晨,明朝众大臣早早等候在午门外,听到钟鼓齐鸣之后,随即按照惯例,分批进入了奉天殿。

到了朝堂,眼前的一切却让群臣目瞪口呆,那坐在龙椅上并不是明代宗朱祁钰,而是八年前就已退位的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画像

大家不由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怎么回事,更不知道现在该如何面对这稍显滑稽和尴尬的场面,只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正当群臣犹豫不决,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之际,有人站了出来,突然在朝堂上大喊:“太上皇复辟了!”

朱祁镇心领神会,立刻对群臣宣布:“如今景泰皇帝身染重病,众卿迎朕复位,仍能担任原有官职……”

众大臣迟疑片刻,见事已至此,纷纷跪拜于地,表示愿意臣服。

……

明朝皇帝之中,朱祁镇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从皇帝到俘虏,一不小心就成了太上皇,最后又二度称帝,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一切,还要从朱祁镇在八年前的一个决定说起。

1449年6月,漠北地区的瓦剌部落侵扰边界,朱祁镇年轻气盛,不顾群臣劝阻,决定效仿朱元璋、朱棣等先祖做法,御驾亲征,率领二十万兵马痛击敌寇。

至于朝廷的一切大小事务,朱祁镇则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全权代表自己处理,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监国”。

那么,朱祁镇为何如此信任弟弟?难道就不怕被朱祁钰篡位夺权吗?

这就要从他们的父亲朱瞻基说起。

即使后宫佳丽三千,朱瞻基年满30岁,才让最深爱的孙贵妃生下了第1个儿子朱祁镇。

朱瞻基自此龙颜大悦,对小朱祁镇宠爱有加,待他刚满八十天,就迫不及待的立为太子。

好事成双,人一旦心情好,干啥事都顺利。第二年,朱瞻基宠幸了一个普通宫女,于是,朱祁钰也出生了。

不过,与哥哥朱祁镇相比,朱祁钰因为母亲出身低微,其待遇自然相差甚远。

或许是没有争权夺位方面的顾虑,两兄弟的感情也非常之好,从小一起嬉戏玩耍,一起读书长大,反而比许多同父同母的兄弟更亲近。

朱祁镇此番御驾亲征,当然要找最值得信任的弟弟来“监国”了。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土木堡一仗,朱祁镇带出去的二十万大军被团团围住,最后被瓦剌人打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灭。

朱祁镇这一国之君也不走运,仗打输了,人还被瓦剌将领给俘虏了。

据说,朱祁镇被俘之后,十分狼狈,连身上的盔甲和衣服都给剥光了,随身物品只剩一个金龙绣花枕头。

瓦剌首领也先对朱祁镇还不错,毕竟是皇帝身份,以后用处很大,自然格外重视。自从俘虏他以后,不仅把他安置在一顶帐篷里,塞外夜里比较冷,还特意给他送来了皮袄御寒。

朱祁镇这矜贵的身子,却受不了如此待遇,这帐篷不仅四处透风,冷得睡不着。就连这皮袄也制作粗劣,搁在身上勒的痛,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怎么比得上宫廷的御用衣物呢?

想想两个月前,御驾出征之时,率领二十万兵马浩浩荡荡,那是何等风光无限!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不由夜夜流泪……此时,他内心唯一的希望,就是弟弟朱祁钰赶快想办法前来解救。

朱祁钰也想救,然而土木堡之战,大明朝精锐尽失,一时半会哪里能有什么好办法?

倒是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得到消息后,吓得六神无主,强作镇定开始拿钱赎人。

明朝太监挥汗如雨,整整装了八匹马车的金银珠宝,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送给了瓦剌首领也先,请求放人。

不料,也先将东西收下了,却仍把朱祁镇扣押不放,一点基本的诚信都没有。

孙太后慌了,明朝群臣也慌了,这瓦剌人不按常理出牌,打又打不过,议和也不奏效,这该如何是好?!

更过分的是,也先还把朱祁镇当人质,率领一众精锐兵马跑去明朝边境城市,要求驻军将领打开城门立即投降。

国不可一日无君,照此任由那个也先折腾下去,恐怕是连明朝社稷都不保了!

明朝大臣们开始商议,最后决定让朱祁钰继任皇位。

于是,大家一起进谏孙太后,说是为了摆脱瓦剌部落对明朝的要挟,不能拖延了,请皇太后下旨另立新皇。

孙太后自然不愿意,毕竟亲儿子朱祁镇还在瓦剌人手里,如果抛弃他,这不是将他往绝路上逼吗?

可是,大臣们数次进谏,陈诉利弊。孙太后也实在又拿不出好的办法来应对。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不谙世事,也难当大任。最后终于经不住大臣们的强烈请求,只能点头同意。

朱祁钰开始并不答应这个办法,后来也架不住大臣们的反复劝说。再加上皇太后下旨,本着“祖宗神器不可虚,圣母有命不可违”的训诫,后来也就勉强同意了。

于是,经过一番准备,朱祁钰将哥哥朱祁镇尊为太上皇,改年号为景泰,从此正式登基了。

……

朱祁镇闻知此事,顿时感到天旋地转,不由失声痛哭,此后就剩自己一个光杆皇帝了,这还怎么活下去呢?!

果然,瓦剌首领也先勃然大怒,这个“挟天子以令诸臣”的计划几乎完美,如今明朝竟然放弃了这个皇帝,那不计划泡汤了吗?

也先不太相信明朝会这样做,恼羞成怒之下,直接点齐兵马,亲自率大军气势汹汹直奔北京城而来。

朱祁钰吓坏了,急忙找来群臣商议对策,有人提议干脆迁都南方,先避敌锋芒为好。

于谦站了出来,认为迁都不可取,瓦剌人并非不可战胜,愿意亲去前线抗敌。

瓦剌大军虽兵强马壮,却缺乏攻城之术。明朝官兵在于谦等人的指挥下,众志成城,直接用火炮轰,奋力击退了瓦剌人的进攻。

也先也傻了,这明朝真的不在乎朱祁镇这个皇帝了!看来留着也是浪费粮食,根本没用利用价值了,干脆直接推出去斩了算了。

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正要往朱祁镇脖子上砍,却听见有人大喝一声:“刀下留人!”

那人正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

帖木儿走进哥哥也先的帐篷,劝道:“把这个朱祁镇杀了没好处,反而给了明朝出兵的理由,还不如把他放回去。”

也先画像

也先不解其意,连忙询问理由。

帖木儿解释说,如今明朝有了新皇帝,此时把这个旧皇帝送回去,一来可以做个顺水人情。二来让他们自己内部起内讧,我们到时再动手攻城,那岂不是就不攻自破了?!

也先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觉得有道理,于是吩咐下去,立即派使者前去议和。

明朝大臣们听说瓦剌人要将太上皇送回来,人人喜上眉梢,纷纷开始讨论该如何迎驾了。

朱祁钰却有些不置可否,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大意就是说,我原本不愿当皇帝的,当时多次拒绝,都是你们劝说的结果。

这不清不楚的话语,大臣们就开始揣摩,朱祁钰或许是害怕把哥哥接回来以后,自己这皇帝宝座就做不成了,心里可能是不想把朱祁镇给迎回来呢?!

的确如此,权力的魔杖会腐蚀一个人的身心,只要一旦可以拥有,没几人会选择轻易撒手。当然,朱祁钰也不例外。

如果迎回来哥哥朱祁镇,该如何安置他呢?假如他要自己退位,这皇位还坐得稳吗?……

兵部尚书于谦似乎猜到了朱祁钰的顾虑,于是进谏道:“陛下,你在位期间治国有方,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了,于情于理,也应该把太上皇给接回来。”

朱祁钰最信任于谦,听了他这一番,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才勉强点头说:“行吧,那就听你的。”

消息很快传到瓦剌,朱祁镇不由激动万分,想想这些年的委屈,忍不住又流泪了。

临行前,帖木儿前来送别,一再嘱咐道:“可怜的皇帝,终于可以回家了,一定要争气把皇位重新夺回来……”

帖木儿这一招离间计,却并奏效。

朱祁镇不为所动,坦然回答:“我回去以后,愿意去看守祖陵,或者当平民百姓也行,却无心争皇位了。”

帖木儿看他一副真诚回答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似笑非笑地骑着马走了。

朱祁镇的话,或许真的是发自内心,但未免过于“天真”。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并不是说每个人不能管好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而是无法把控外界环境的所有事物。

你想“与世无争”,别人不会信,也不会理,只要你挡着道了,照样下狠手清除。

这样的情况存在于江湖的每一个角落,你不动,自然会有人来推。因而,除了退隐江湖这条路之外,似乎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朱祁钰为了感谢瓦剌首领也先,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说“所言送还大驾,实朕所愿,果出诚心,即令杨善等奉迎回京。”

话说得很是漂亮,可是杨善等人出发之时,朱祁钰却一再反复叮嘱:“千万不要提要去迎接太上皇,等对方开口再说。”

群臣聚在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议要以什么样的规格去迎接朱祁镇。

朱祁钰颇有些不以为然,说:“只用一顶轿子和两匹马在居庸关迎接就可以了。”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就炸开了锅。

大臣们有些纳闷:大明朝堂堂前任皇上,咱们怎么能就用一顶小轿子去迎接呢?这也太不当一回事了吧?

朱祁钰解释:“昨夜朕收到了哥哥朱祁镇的来信,嘱咐迎驾仪式一切从简,朕怎么能够违背呢?这是尊重他的意见。”

群臣一时哑口无言,也不敢反对,只能沉默不语,遵照朱祁钰的意思办。

朱祁镇终于顺利回到了京城。

朱祁钰前去迎接,四目相对,不由泪眼婆娑,手拉着互相问候。

随后,两人又礼节性的相互行礼,看上去似乎感情如旧,然而,一切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朱祁钰接回自己的哥哥朱祁镇,却把他安排住在了南宫。

南宫位于紫禁城的东南角,位置非常的偏僻,平时是皇子们踢球玩乐的地方。也可以说,朱祁镇根本就不招待见。

即使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朱祁钰还派来了太监和内侍专门负责监视,并且门口还派有士兵看守。

当然,朱祁钰对人说是派人看护哥哥的安全,实际上就是“软禁”。朱祁镇一看这架势,心里立刻明白七八分,其实也非常理解。毕竟自己曾经是皇上,这个弟弟心里不踏实,提防提防也情有可原。

时间长了,或许弟弟朱祁钰等知道自己没有什么野心,以后的日子就能好起来了。然而,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朱祁钰反而更变本加厉了。

朱祁镇以前的旧臣闲来无事,就争先恐后跑去南宫看望。

这事传到朱祁钰的耳朵里,马上下令:未经他允许,任何人一律不准前往。旧臣们立刻明白了皇上的用意,此后再也没有人去了。

不久,朱祁镇的日常生活食物也受到限制,有上顿没下顿的,就差直接断粮了。

据史书记载:朱祁镇居住在南宫的艰难生活非常清苦。“日以针绣出贸,或母家微有所进,以供玉食之地步。”

就是说,朱祁镇的日子也太苦了,只能靠夫人做一点针线活,拿去市场变卖,或者母后偶尔补贴一些,才能勉强度日。

俗话说得好,无情最是帝王家。

有一天,南宫院子里还冲进了一群人,不由分说还就把里面的树全都砍光了。

原来,朱祁钰听说南宫的树木茂盛,担心有人会藏在上面,或者是翻墙爬树去找朱祁镇,心里非常不放心,所以派人把树全砍了。

后来,朱祁钰就更过分了,干脆直接把南宫的大门锁了,并在锁里面灌上铅,这样就算有钥匙也无法进出。

同时,只在南宫门墙上凿开一个小窗口,用于太监配送日常饮食。这样的举动,就已经超出了“软禁”的范畴,而是赤裸裸的“囚禁”了。

朱祁镇看着弟弟所做的一切,忍不住一声声长叹,开始担心弟弟会不会痛下杀手!

如此这般的境遇,还不如在瓦剌部落生活的日子,至少可以放风到处看看,而现在却只能在院子里瞎转悠。

朱祁镇虽然难以理解,但还是忍住了。

一来是因为毕竟有错在先,若不是当年自己打了败仗,连累二十几万兵马顷刻见间灰飞烟灭,全军覆没。他觉得作为主帅,负有主要责任,如今能大难不死,回到京城受这点委屈也是应该的。

二来朱祁镇认为这样的清苦日子,还是有盼头的。毕竟自己的儿子朱见深还是太子,他若有朝一日荣登大宝,也就迎来了幸福的日子。

此时,朱祁钰却在秘密谋划“换太子”的计划,只是,这件事并不太好办而已。

一是朱见深年纪尚幼,也没犯什么大错,朱祁钰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二是另立太子,必须征求大臣们的同意,不是朱祁钰想废掉,就能马上废掉的。

关键之处在于,对于这件事情,朱祁钰不好当众公然提出来。如果能让众大臣主动开口提议,那这事就才好办多了。

于是,朱祁钰想了一个好办法——主动向大臣们行贿!

有一天,朱祁钰召集内阁大臣开会,却没有商议什么国事,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大臣们不由如坐针毡,还是听得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皇上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就莫名其妙的散会了。

谁料,他们走出门口,正在相互询问之际,宫里太监们突然给他们送钱来了。

首辅和次辅是每个人100两,其他大臣是每个人50两。最后,还说明了情况,就是让他们即刻起草一份易储诏书。

这时,大臣们才反应过来,原来皇上说了半天,其实是想改立太子呀。

皇上都主动行贿了,大臣们怎么能够不配合他的意思,那就拟吧。于是,等诏书拟好之后,91位官员均在上面签字,朱祁钰的心愿得以完成。

不久,原太子朱见深被改封沂王,而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成为了新任太子爷。

据说,皇后对于朱祁钰这般做法并不认同,觉得太不地道。毕竟这皇位原本就是朱祁镇的,将来还给他孩子就行了,现在连太子也换了,这就有些过分了。

皇后的耿直态度,让朱祁钰大怒不已,二话不说,直接就把皇后给废了。然后把朱见济的生母杭氏立为皇后。

朱祁镇得知太子改立,不由黯然神伤,知道最后的一点希望也荡然无存了,一夜间长出许多白发,看上去老了几岁。

所谓世事难料,朱祁镇心灰意冷之际,事情却出现了新的转机,

几个月后,新太子朱见济突然就不幸夭折了。

朱祁钰只有这样一个独生子,丧子的巨大伤痛让他一蹶不振,根本无心在处理朝政事务,最后干脆就卧病不起了。

大臣们又开始着急了,这太子夭折了,皇上又病了。这么多朝廷事务,该找谁批阅呢?

于是,大家集体进谏朱祁钰,提议将朱见深重新立为太子。

朱祁钰一听这话,心里又气又恨,病情更加严重了。只能推辞说:等他病好后,在朝堂上商议。

不过,他此后再也不用上朝了。

大将石亨面对这宫廷复杂形势,不由动了心思。朱祁钰病重,或许不久就会驾鹤西去。如果此时把囚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迎回来当皇上,那自己岂不成了头号功臣?!

于是,石亨联系了宦官曹吉祥,以及左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大伙凑在一起秘密商量了许久,觉得这事能行。

随后,他们找到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朱祁镇的亲妈孙太后。

孙太后早就对朱祁钰的所作所为恨得牙痒痒,眼瞅着自己儿子受罪却无能为力。听完石亨等人的计划后,当然一百个支持同意,马上按照他们的意思拟了诏书。

有了孙太后的密诏,石亨即刻调集兵力进入京城,谎称是要守护京城的安全。

徐有贞等人跑到南宫,却怎么也砸不开锁,反而将墙砸开了一个破洞,急忙从洞里进去找朱祁镇。

当时,朱祁镇早已吓得瑟瑟发抖,躲在墙角不敢见人,误以为是弟弟派人前来刺杀。听说让他重新当皇帝,马上喜笑颜开,表示事成之后,一定封赏有功之臣。

结果一切顺利,朱祁镇重新坐上了奉天殿的龙椅子上,史称“夺门之变”。

却说朱祁钰当天还在洗漱,听到宫墙钟鼓之声,颇为不解,急忙询问身边的随从““怎么回事?是于谦吗?”

他误以为是于谦在带头谋权纂位。得知是哥哥朱祁镇之后,朱祁钰反而松了一口气,连声说了三个字:“好,好,好”。自此,两兄弟的皇位之争,总算降下了帷幕。

朱祁镇复辟后,对石亨、徐有贞等人加官进爵,而于谦等人以谋逆罪被处死。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镇并未对弟弟朱祁钰实施报复,仍将他废为郕王,迁去西内。

不久,朱祁钰因病去世,后以亲王礼葬于西山。

《明史》对于此事评论说:明代皇位之争,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度做储君:惊吓中长大的朱见深
明朝史上兄弟间的皇位之争,震惊朝野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成功复位
致青春——明英宗钱皇后的感人往事
决定朱祁镇复位的关键性事件,南宫夺门之变,为什么能一举成功?
大明惊魂夜
朱祁镇:8岁做皇帝,22岁当俘虏,被囚禁8年后再次称帝!他靠什么征服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