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段氏兄弟做了什么事,才会让蒋介石哀叹:这哥俩断送了我半壁江山!

“没想到这兄弟俩会背叛我,没想到,真没想到!”

“共产党的间谍,竟然当了我的侍从,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东南半壁江山,就毁在这兄弟俩手里!”

这一幕,发生在1949年6月的福州。

6月20日,蒋介石特地从台北飞到福州,亲自部署闽、台防务。在80多名高级军官参加的会议上,蒋介石失态了,他像泼妇骂街一样,语无伦次,痛心疾首。

他痛骂的人,是段伯宇、段仲宇兄弟。

段伯宇、段仲宇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让蒋介石如此气急败坏,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

“良桢啊,新的人选找到了吗?”1946年初,重庆总统官邸,蒋介石和颜悦色地问自己的侍卫长俞济时。

侍卫长,就如同过去的御林军首领,必须是亲信担任。俞济时是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同乡,其族叔是黄埔军官学校军需处长俞飞鹏,因此被推荐上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的学生。

俞济时身份特殊,毕业后就留在蒋介石身边,负责保卫蒋的安全,再也没有离开过。甚至蒋介石1943年出席开罗会议,都是俞济时保驾。

蒋介石所说的“人选”不是侍卫长,而是侍从室参谋。

原来当时担任这个职务的,是河北蠡县人段仲宇,1914年出生,他16岁就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学习,20岁毕业,之后进入陆军大学深造。

1944年,段仲宇来到蒋介石身边,担任了侍从室任上校参谋。

1946年初,段仲宇将以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工作。

谁来填补这个空缺?蒋介石伤了脑筋。

当时国内局势紧张,侍从室参谋责任重大,必须既有才干,还要忠心耿耿,人选不能不慎重,于是蒋介石授权俞济时物色新的人选。

眼看段仲宇就要动身,蒋介石不得不再次催促俞济时。见蒋介石询问,俞济时兴奋地说:“校长,有合适人选了,您一定满意。”

“那么肯定,快说说他是谁?”

俞济时

“段仲宇的胞兄,段伯宇”,俞济时说。“他是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的学员,学习成绩在一百二十名学员中名列第一。”

“此人外语、汉语文字工作能力和组织才干都非常优秀,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俞济时一口气说完,如数家珍。

听了俞济时的介绍,蒋介石的第一感觉是不错。

首先忠诚度这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蒋介石非常放心。

这是因为段伯宇、段仲宇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段云峰是蒋介石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两人还是推心置腹的朋友。

不仅如此,段云峰还是同盟会的成员,跟蒋介石又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段云峰后来到保定军校当了战术教官,蒋介石的八大金刚,除了何应钦,顾祝同,其余六位,如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等,都是段云峰一手教出来的。

知己故交。又有这样的才华,蒋介石怎会不用?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段云峰继续担任军事委员会总教官,在重庆主持军事训练工作。因此,段氏兄弟可谓是根红苗正,忠诚度绝对没有问题。

同年3月10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的毕业典礼,国防部长何应钦、军令部长徐永昌等在重庆的高级将领都出席了。蒋介石作为校长,也出现在现场。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面试一下段伯宇。

讲话之后,蒋介石专门来到了段伯宇的跟前,全身上下将其打量了一番。

只见他浓眉大眼,身材挺拔,给人的感觉很好。

段伯宇生于1904年,比弟弟段仲宇大了整整十岁,显得更加沉稳,又不失精明干练。

蒋介石闯荡江湖几十年,阅人无数,他深信眼前这个后生非常可靠,是侍从室参谋的最佳人选。

蒋介石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对段伯宇连说了三个“好”。

就这样,段伯宇来到了蒋介石身边。

那么,在文章开头,蒋介石为何大发雷霆,对段氏兄弟破口大骂?

这要从蒋介石伞兵三团的哗变(起义)说起。

伞兵三团组建于1944年,是蒋介石得意门生杜聿明亲手组建。

该部队全部美式装备,是一支以机降和伞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现代化兵种,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地面猛烈的突击的能力。

而且伞兵中的军官都是国民党中级和高级军事院校的毕业生,是党国的军事精英。

毫不夸张地说,伞兵三团具备了美国的空降师部队的能力,是一支精锐特种部队,堪称是蒋军中的一把杀手锏。

1949年1月,蒋介石已经在三大战役的较量中输给了人民解放军,丢掉了半壁江山。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认输,还抱着侥幸心理,打算垂死挣扎,跟我军在上海决一雌雄,以达到苟延残喘的目的。

这时候,蒋介石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压箱底宝贝——伞兵三团。他决定把这支精锐部队调至上海驻防,构筑最后的防线,担任沪宁线和沪杭铁路,以及机场的警备任务。

蒋介石亲自召见伞兵三个团的团长,给他们鼓劲打气,希望这支嫡系部队能产生奇迹,在关键时刻阻挡出解放军的攻势。

蒋介石还单独召见了伞兵三团团长刘农畯,与其亲切交谈:

“你是陆大毕业的吧?什么时候毕业的?”

“回校长,我是1935年毕业的”。刘农畯说。

“你多大了?”蒋介石问。

“37岁”。

“年轻有为啊!”蒋介石说,“好好干,前途无量!将来你的三团就是'总统’侍卫军,待遇从优。”

“请校长放心,我保证为党国尽忠!”刘农畯两脚一并,“啪”地一声来了个立正,同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响亮地回答道。

可就在4月15日,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刘农畯投向了解放军。

情报显示,刘农畯不但自己弃暗投明,还将伞兵三团和司令部、一、二团各一部共2500余名官兵及大批军用物资带进了"中一102"登陆舰。

情报还显示,“4月13日下午3点,刘农畯谎称登陆舰擅自离开上海,驶向鼓浪屿。”

“途经大楫、花鸟山附近时,刘农畯再次谎称接到了国防急电:'前往青岛执行紧急任务’,然后'强迫’官兵调船北上。”

“刘农畯'拿着手枪逼着官兵,开足马力向连云港解放区驶进,最终投敌’”。

有关部门给蒋介石的上述情报半真半假,起义是真的,但事实上大多数官兵是拥护的,只有副团长姜键和八连连长反对,他们掏出手枪企图阻止起义。

刘农畯威胁说:"我已经在船底装满炸药,你敢开枪,我就引爆,咱们同归于尽!"正在这时,其他官兵冲上前去,将两人制服。

听到这个消息,蒋介石如遭晴天霹雳,他做梦也没想到,刘农畯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起义。

4月7日,他的亲信贾亦斌已经临阵倒戈,给了他一个“惊喜”,率领数千名预干总队将士发动了起义。预干总队是国军骨干,党国精英,连他们都起义了,其他官兵还如何为老蒋打仗?

其实这次起义前,蒋介石就已经得到了情报,说贾亦斌有反叛迹象。因此蒋经国连发数封加急电报,让贾亦斌到溪口来,说是有要事相商。贾亦斌也确实去了奉化溪口,蒋经国却阻止蒋介石将其逮捕。

蒋经国认为,现在是非常时期,没有真凭实据,不能痛下杀手,怕影响不好,让前方将士寒心。

当然贾亦斌在二蒋面前表现得镇定自若,不动声色,没有露出一点破绽,也让蒋介石犹豫不决。

蒋经国曾经打算把贾亦斌留在溪口,恰好这时候阎锡山前来,蒋经国陪同,贾亦斌趁机逃脱发动起义。

得知消息,蒋介石大骂蒋经国“妇人心肠”,坏了大事,肠子都悔青了。

蒋介石还没有消气呢,这里伞兵三团又出事了,让他又挨了一闷棍。接下来得到的消息更让蒋介石抓狂:这一系列起义的策划者,竟然是蒋介石身边陪伴几年的侍卫参谋,时任国民党上海港口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兼上海铁道西路守备司令的段仲宇。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段仲宇的哥哥,那个忠厚老实,“浓眉大眼”的段伯宇,也背叛了蒋介石,一手策划了江苏省保安总队、辎重汽车兵第2团等部起义。

因此,在会议上,蒋介石才当着那么多军官的面,对段氏兄弟破口大骂,说半壁江山被这姓段的兄弟俩毁掉了。

蒋介石说得一点都不夸张,这一系列起义虽然表面上看来损失并不是太大,但是起到的象征意义很大。

你想,连蒋介石最信赖的人都弃暗投明了,谁还给蒋介石当炮灰?等于说,蒋军的士气被彻底瓦解,兵力再多,装备再好,都不顶用了。

蒋介石之所以气愤,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待两人不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吃里扒外,对自己落井下石。其实蒋介石这时候还不知道,段伯宇并非看到蒋介石大势已去了,对他背后捅刀。

确切地说,段伯宇本身就是一名中共党员,是我党安插在蒋介石身边的卧底。

段伯宇父亲虽然是国民党员,但是他却对国民党非常失望,觉得只有马列主义适合中国国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早在1938年,段伯宇只身到了延安,在抗大接受教育,并且在党旗下宣誓,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段伯宇接受周恩的指示,长期在国民党军队潜伏。

由于段伯宇只和周恩来进行单线联系,因此他的身份,其他人一无所知,根本就不会暴露,连戴笠也蒙在鼓里,蒋介石更不会察觉。

在陆军大学上学时,段伯宇已经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秘密发展党员,为在国民党心脏里开花,发动起义奠定了基础。

在大学里,同学们很注重社交,这可以积累人脉,为自己的仕途铺路。

不仅现在的大学如此,过去的大学同样是这样,连陆大也不能脱俗。段伯宇正是利用同学会、同乡会、联谊会、聚餐会等多种形式,结交了一批对国民党统治不满,有正义感的学生。

当时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官僚腐朽、贪污腐败现象蔓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权不是一天腐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政府内的贪污腐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据1939年军统重庆特区报告,他们秘密查获的大贪官就有交通部长张嘉、重庆卫戍司令刘峙、二十九集团军司令王缵绪、第二十四军军长兼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

但他们都在蒋介石的包庇下,逍遥法外。

抗战后期,腐败之风猖獗,1945年轰动一时的黄金泄密案,黑社会头子杜月笙卷入其中,人赃俱获。但是因为杜月笙跟蒋介石和戴笠都有瓜葛,此案虎头蛇尾,只是象征性处理了少数有关人员,大部分责任者都被层层庇护,逍遥法外。

毫不夸张地说,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政治腐败,已经烂透了,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连蒋介石本人都承认:“舆马填塞于酒寮,柬帖纷驰于衢市……在一般社会,方苦物价之高昂,我党政军人员乃日食万钱,无稍顾惜。”意思是说,老百姓水深火热,官僚阶层生活奢侈,挥金如土,社会已经撕裂。

而国民党军队中的派系倾轧,勾心斗角同样让人瞠目,不用举例。

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会对此现象熟视无睹。

贾亦斌、刘农畯等同学,正是在那时候受到了段伯宇的影响,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开始嫉恶如仇,逐渐走上革命道路。

段伯宇的弟弟段仲宇,则是从1947年起参加革命工作。

段伯宇兄弟从事革命工作也不是偶然的,他们的父亲段云峰就是个正直的人,在抗战胜利后也开始与蒋介石分道扬镳,同情共产党。

蒋介石对段氏兄弟的背叛难以理解,其实是当局者迷。他身边的我党特工何止段氏兄弟,起义部队也不止上述部队。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将领投诚起义的有一千多名,起义部队人数177万(155个整师)。

正像他说的,谁不想丰衣足食,荣华富贵,但为何那么多人,都背叛了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如果仅仅解释为个人私德,是说不通的。

答案十分明显,那就是国民党腐败无能,代表的是腐朽没落;而蒋介石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众叛亲离是必然的结果。

一个失去人心的政权,江山丢掉是注定的,即使没有段伯宇、段仲宇,蒋介石的江山也会葬送。

要怪,只能怪蒋介石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介石哀叹,河北这对“红色特工”兄弟断送了他的“半壁江山”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一团起义投诚,为何老蒋听说后气急败坏?
1939年,段伯宇奉命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第二年,与他单线联系的上
渡江战役前,是谁策反10万国军起义?令蒋介石痛骂:毁我半壁江山
一对亲兄弟,潜伏“侍从室”,蒋氏捶胸顿足:断送我半壁江山
段氏兄弟做了什么事,让蒋介石哀叹:断送了我半壁江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