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清花费120万两白银,派出120名幼童留美,去了120人,回来94人

因为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好,能够出国留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很多人三生都没有机会。
出身小城市的学子长大后谁有机会留学,一定会被周围人羡慕死了。
现在的人出国留学难,大清朝最初有留学这个概念时更难,几亿人才有几十个名额,可以说比登天都难。
可是,当初最先出去30名留学生却有人没有善始善终,不但有人早退,还有人逃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落后就会挨打。满清落后于西方,表面上是武器落后,其实是科技落后、制度落后。
大清虽然有很多人糊涂,但也有不少人清醒,他们明白中国要想强大,必须要拜西方为师,全面向洋人学习。因此他们不停奔走呼号,最终引起高层重视,清政府终于做好了120万两白银的预算,计划分四批派出120名幼童留学美国。

万事开头难
1872夏,"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组织的第一批留美幼童踏上了赴美行程,这批学生一共有多少呢?
说出来让人好笑,一共有30人。
为什么会这么少呢?没人想去。
因为大家不愿意去,准备工作早早就开始,一年前就开始宣传了。
1871年,为凑足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的名额,容闳在上海设立了预科学校,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起初他们把这事看得很简单,招生条件也很苛刻:
一、年龄在12——15岁之间。
二、根正苗红,出身清白。
三、家境殷实,身体健康。
四、考试合格、预习一年。
可是,实际情况出乎意料,预科学校设立都一年多了,前来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眼看这赴美留学的日期临近,30个名额都凑不够,容闳心急如焚,他先是到老家动员亲友送孩子上学,而后又到香港的学校里发动有英文基础的学生报名。
这事要是放到现在,报名的人早就打破头了。别说30名,就是后面加几个0也不愁报名不够数。
可是在当时,还真没有人愿意去。
一位当年赴美留学幼童回忆说,一连几天官员们都来村里宣传。说留学是为了爱国,还能升官发财,政府负担一切费用。
看到官员说的那么好,不少小孩想去,家长也动心了。
可是邻居和亲友得知后马上出来劝阻:那些洋人都是吃人精,到了外国,孩子们会被生吞活剥。或者是把孩子们人皮剥下,换成老虎皮,到动物园展览。
换了你是孩子家长,还敢让他们报名留学吗?
如果说邻居的话是传言,出国前家长要跟政府签志愿书却是千真万确的。
容闳记载到,"当未出洋之先,学生之父兄须签名于志愿书,书中载明听其子弟出洋留学15年(自抵美入学之日起,至学成止);15年中如有意外灾害,政府概不负责。"
留学生之一、后来成为著名桥梁专家的詹天佑家里还保存着当年跟政府签订的志愿书: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詹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兴洪亲笔画押
当年的《申报》对此作了总结:当时国人之所以不愿送孩子出国留学,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其它顾虑:学期规定是15年,这么长的时间离家万里水土不服怎么办?中国跟美国语言不通,能学到知识吗?
但不管怎么样,千辛万苦的筹备之后,第一批30名留学生的名额总算是凑齐了。
这三十人中,没有一名满清贵胄子女,绝大部分都是广东人,其次是江浙沿海一带,商人家庭倒是不少,
30个天真无邪还有些懵懂的孩子,告别了家乡父老,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在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中,踏上留学异国的漫漫长路。
那么,首批出国留学的孩子们的命运如何呢?
异国求学路
首批幼童留学美国的第四个年头,正逢美国建国百年盛典。
是年,费城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中国工商界大佬李圭前往参观,展会上展出有各国留学生的学习成果,他自然非常留意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展品。
他在自己的《环游地球新录》回忆到:
“展馆有几处地方"专门陈列各国学校、书院教授的各种课程和学生作业,比较优劣。目的是让学生们来参观时,能够自省一番,使勤奋者有所鼓励,懒惰者有所警觉,从而互相勉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国幼童的课程作业陈列在哈佛书馆。我观赏了他们的绘画、算学、人物、花木等等……"
他还阅读了幼童们写的"汉文策论",如《游美记》、《哈佛书馆记》、《庆贺百年大会记》、《美国地土论》、《风俗记》等,但"策论"后面的洋文他看不懂,问翻译,得知那是拉丁文。
"幼童们在哈佛读书两年,等于在香港学习5年,可见教与学都非常用心"。
李先生在那里还见到了中国留学生,他们侃侃而谈,举止洒脱、落落大方、非常自信,精神状态也非常好,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
中国政府所设立的留学生管理机构就设在哈佛城,李圭应邀前去拜访。
官员告诉他,中国幼童以两人为一组,住宿在美国百姓家里。
这样不但可以收到主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很方便孩子跟美国人学习纯正的美式口语。
半途学业废
这批幼童留美,原来为期为15年,前期比较顺利,按照计划,从1872年到1875年四年中,清廷每年都派出一批30人,总共有120名9岁至15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却不料节外生枝,首批学子的学业在进行到第十年时,清朝政府一纸命令,将这些孩子全部召回国。
清廷保守派的理由如下:
一、留学生在美国受美国人影响,跳舞、玩耍、健身,玩物丧志,荒废学业。
二、学会洋人的坏习惯,加入秘密反政府组织。
三、信仰洋教、数典忘祖。
四、个别人洋装在身,还敢剪掉辫子。
五、接受洋人思想,心中没有师道尊严。
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回国后不仅不会爱国,不会对国家有益,反而会祸害国家,遗患无穷。
就这样,满怀希望出国留学的120名学子,到1881年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的3人、中途辍学的学生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被清廷勒令"凄然回国",殊为可惜的是,只有第一批赴美的詹天佑和欧阳赓两个人在回国前刚拿到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
在此之前,年龄最大的曾笃恭在耶鲁大学攻读两年后被提前召回。
一名叫史锦镛的孩子则因为自行剪掉了辫子,被清朝的“幼童出洋肄业局”认为犯了政治错误,而在1877年被召回。
同样在耶鲁大学上学的谭耀勋同学回国的理由更荒唐:私自加入基督教。
不过谭耀勋是个固执的孩子,不甘心就这样荒废了学业,他在遣返途中跳车逃走。可是这孩子命不太好,1883年毕业后,不幸病死异国他乡,长眠在康涅狄格州的库布鲁克镇。
归国结硕果
94名回国留学生中,有33名成为大专学生,两人获得学士学位,其中一名就是日后成为著名工程师的詹天佑"。(田正平《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该书还介绍说。第一批赴美的21名留学生回国后立即被上海电报局要走。他们在那里工作很出色,很受欢迎。
第二、三批有23名由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留用。
其余的50名学生们被分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电报、医馆等处。
因为学生们在美国所学专业不同,学生黄开甲抱怨,这种完全不按个人志趣及在美所学的工作分配,严重伤害了学生们的心,他甚至质问:“这就难道就是清政府的‘进步政策’吗?”,很多人开始质疑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呼唤进行彻底改革。
但他们最终的成长没有让关心他们的人失望,他们之中,在日后的岁月中诞生了国务总理1人,外交部长2人,铁路局长3人,铁路官员5人,铁路专家6人,公使2人,外交官12人,矿冶专家9人,大学校长1人、海军元帅2人,海军军官14人……大部分人为将来的民国政府所用。
詹天佑成为桥梁工程师,指挥修建了京张铁路。
梁敦宜成为外交总长。
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
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
轰轰烈烈的大清赴美留学,虽然半途而废,依旧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
要是这几批学生按期完成学业,又该会是什么结果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有多优秀?看这部豆瓣9.4的良心片就知道了!
中国历史上的首批留学生:留美幼童的喜与悲
近代留美学生,容闳及其赴美幼童
中国最早一批公费留学生 曾诞生总理1人部长5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又称留美幼童的曲折求学路
揭秘中国最早的留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