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0年前的《爸爸去哪儿了》,嘉靖帝的漫漫认爹路,埋下隐患结局

我爹不再是我爹?嘉靖帝的认爹之路

论及明朝历史,有这样一位皇帝,在他执政期间出现了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地方上有着名垂青史的戚家军,严嵩的青词可以"上达天听",王阳明的心学也盛极一时。当然我们也会想到《大明1566》这部经典的电视剧,其中众位老戏骨的表现,到现在看来也是令人折服。

嘉靖朝其实是整个明朝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代,嘉靖是明朝皇帝当中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皇帝,这位皇帝在十五岁时迈步进了京城,一直活到了花甲之年,四十五年时间,这个从江西六安来的普通话还不太标准的少年皇帝到最后成为所有朝臣甚至天下生民的噩梦,可见其一生的传奇。

但他的能力并非都是先天所得,而是通过后天不断的打磨塑造而成,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这位皇帝的能力是从哪里开始的?

梦开始的地方就是一切的起点——大礼议。

一、杨廷和的计划

光看"大礼议"这三个字我们可能都会出现一脑袋的问号,并不清楚这三个字是指什么,或者从字面来看这无非是一场关于"大礼"的讨论,丝毫看不出这背后的杀气。

事情要从明武宗开始,可以自封大将军的明武宗与朝廷大臣可谓十分不对付,一生尽是奇葩的想法,可唯独没等留下一儿半女,就在1521年三十岁时早逝。

那么下一任皇帝谁来当呢?

根据皇明祖训,皇位继承可以兄终弟及,但可惜武宗皇帝的亲兄弟比他死的还早,没办法,只能从堂兄弟中挑选,往上追到武宗叔父朱佑沅,其座下有子朱厚熜,就成为了第一选项。

提出这一想法并付诸实施的便是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这个在任职之初毫无建树倒让科道官一年四季都在弹劾的首辅,在武宗离世、世宗继位之际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将宦官江彬驱逐,将中央权力汇拢,利用京察之机扫除掉了大部分政敌比如当时的吏部尚书王琼、次辅杨一清,又利用大行皇帝遗诏的机会废掉了诸如豹房、宦官外派等问题。

杨廷和利用这一过程一来完成了揽权,二来利用这些权力剪除了在民间口碑较差的执政举措,在权力和地位都有了新的飞跃后,杨廷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既然自己还是武宗朝的臣子不妨再做下一任天子的重臣,两朝老臣的荣耀如此诱人,恰巧他现在还真就拥有选天子的机会,加之法理上的依据,当时还是藩王的朱厚熜年龄尚小,更无兄弟,父亲又早已离世,身边只有母亲,将这孤儿寡妇请入京城荣登大位,杨廷和岂不是定策国老。

二、朱厚熜的脾气

那么计划已定,就要实施。要请来一个皇帝,就要先告诉这位皇帝我们的规则是什么,因为世宗即位十分突然,事前根本没有正式的流程,且兄弟之间也不可能走过继程序,所以这里有两种套路。

第一,你就是过来继承大统,当了皇帝就行,第二就是我们帮孝宗皇帝过继一个儿子,帮武宗过继一个亲兄弟,那就是你,如此一脉相承皆大欢喜,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朝廷的一厢情愿到了朱厚熜这里就不见得行得通了。

朱厚熜看起来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看似很好拿捏,可杨廷和明显打错了这个算盘,朱厚熜决定不能接受"我爹不是我爹,我叔是我爹"的逻辑,同样也不能接受跪在伯父牌位前叫爹的安排,要为亲爹讨个说法,退一万步说,自己的爹没了也就没了,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但自己的娘还活着呢,先帝的娘还活着,难不成还要管自己的婶婶叫妈,这又算怎么个说法呢!

朱厚熜实在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便想撂挑子不干,但毕竟此时杨廷和大权在握,可容不得这个什么底子都没有的小藩王反抗,他直接进宫找张太后陈述利弊,如果这个小娃娃当了皇帝不管你叫妈,那你可就地位不保!你地位不保没关系,可那些以往作威作福的张氏外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张太后听后觉得十分有理,为日后计,还是不介意多一个儿子,可朱厚熜介意啊!

回头看看史料。

《明史》卷一百九十一《毛澄传》曾记载,有些文官主张要以迎接天子的礼仪来迎接朱厚熜,但礼部尚书毛澄表示如果现在用天子礼仪接待,那么真正登基后该用何种礼仪呢,"岂劝进辞让之礼当遂废乎!"

返回头来朱厚熜表示:遗诏要我当的是皇帝,可不是让我来给人当儿子的!

那杨廷和的态度也十分强硬,不能刚摆出气势就要退让,两个驴脾气碰到了一起,眼看朱厚熜抬脚就要走,回去当个王爷也不错,杨廷和十分尴尬,总不能把先帝遗诏作废,这岂不是贻笑大方?

于是朝廷退让一步,你朱厚熜该认爹认爹,但朝廷可以追封你亲爹为兴献帝,生前没当上皇帝,死后给提上一级,朱厚熜思考后觉得,勉勉强强能够接受,于是终于进了北京,受礼。

但轮到拜孝宗皇帝当爹,管婶婶叫妈这一步的时候还是不乐意,双方又开始掐了起来。

杨廷和自我感觉胜券在握,最起码自己明面上是文官集团的领袖,后宫张太后也支持自己,这个初来乍到的孤儿寡母有什么能力与自己抗衡,况且自己已经退让一步,他还能翻天不成?

此时一个大大的flag竖在了杨首辅的头上,朱厚熜还真就翻了天,原因在于文官集团本身就有问题,文官集团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它无法做到让某一个人如臂使指,更谈不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实际上文官是不同的组织之间互相对抗、螯合的政治群体,这个群体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共同的政治目标,除非有一个特别强势的外部力量如宦官、武将做敌对的参照物,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看到只有一部分文官抱成团,另外一部分就会投入对立面。

但现如今,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面对的外部力量不是宦官、武将,而是皇帝,皇帝的正当性要比宦官、武将更强,杨廷和无法保证自己手下的文官们都能与自己一起对抗皇帝,也不能保证其中不会有人投靠皇帝,其中就有张璁。

三、各种人的选择

之前我们讲的是杨廷和的选择,接下来我们看看张璁的选择。

张璁是哪根葱?当时张璁是官正进士,官正进士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科举放榜后会有一甲三人,称为三顶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被点为庶吉士,即官正进士,能够进入翰林院,三甲为同进士出身,即不是进士但类似进士,可以外放地方任职。张璁便是属于二甲的官正进士,级别并不高但敢于发言。

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一种思路认为张璁是一个政治投机主义者,朝中重臣跟皇帝在对着干,这个时候要下注是皇帝赢还是重臣赢,张璁就把牌面压在了皇帝一头。

另一种思路认为张璁是一个理学家,在他看来按照道理就是不应该认不是自己爹的认当爹,是一个执拗较真的人。

张璁他是哪种人我们并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其具体行为当中窥见其当时的情景,张璁认为,为人子不能照顾自己的亲人,而把叔婶当作父母,就会失去敬爱之心,这并非圣人教导;且遗诏中说得明白,朱厚熜是被叫来继位而不是过继,在此基础上张璁写了一篇《大礼或问》进一步说明了皇帝不可能不认自己的亲生父母,提出了"继统不继嗣"的观点,强调朱厚熜是来继承大明衣钵而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

这一观点的提出让嘉靖大加赞赏,颇有一种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的感觉,张璁深得朕心,于是嘉靖就将张璁的上奏让群臣遍览,杨廷和无奈只得将兴献帝称号改为兴献皇帝,虽然还不是你爹,但已经是皇帝了,帝与皇帝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地位可与正统帝位相比。

杨廷和一退再退,如此一味退让,身为内阁首辅也不是个事啊,于是拿出了明代文官经常用来钳制皇帝的伎俩——辞职即上疏乞骸骨,当初你来继位跟我说不同意你的要求就走,如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嘉靖收到辞职信后不出所料地同意了杨廷和的辞呈,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其实不难理解,对于杨廷和来说,嘉靖帝是万万不能走的,不然江山无主自己就是千古罪人,可对于嘉靖帝来说,一个内阁首辅要走换一个便是,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于是杨廷和飞速离场,一代权臣飞速上岗又飞速下野。

可这件事情中不仅是张璁和杨廷和在选择,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也在选择。

杨慎深知皇帝可以一时不要脸,但却要在乎身前事身后名,所以但凡皇帝要一点脸,有些事就不能干,但这些事文官可以干,便是文官可以将皇帝建构成一个不仁不道的昏君,那死后的名声就毁了,这并非是两者谁更没下限的问题,实际上这正是古代政治上的一种博弈。

在这件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的嘉靖三年,朱厚熜再次提出要认自己的亲爹当爹,此时的杨慎作为杨廷和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开始动用他在文官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共有的意识形态即我们应该共同让皇帝承认我们原来就定好了的守则。所以我们要"弹劾"皇帝。

这里的"弹劾"有两种方式,一是科道言官的封驳之权,但这个权力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它可以直接驳回皇帝旨意,如果经常动用无疑是在打皇帝的脸,而第二种就是死谏,如果死谏真的被皇帝给砍了,还能获得一个清正直臣的美名,这正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所以杨慎就喊出了"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的口号。

在这种强大的外力下,文官集团逐渐凝合成了一个团体,他们认为活着被打死了没事,死后便可以得到万世瞻仰,谁不一起上,咱们一起干他。

他们在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但是皇帝不这么认为,所以双方在这件事情上展现出了非常剧烈的矛盾,二百二十九个文官聚集在专门给皇帝进谏的左顺门,跪下哭太祖皇帝,可依皇帝来看,这看似哭祖宗实际上是在骂他朱厚熜不是个孝子贤孙,于是朱厚熜下令在场的高官罚俸贬斥,小官脱裤子廷杖。

一顿廷杖下去,死的死伤的伤,这事便这么完了,朱厚熜如愿以偿的与朝廷众臣"打"成共识,能把自己亲爹称作皇考,将武宗皇帝之父孝宗皇帝称为皇伯考,终于能管爹叫爹了。

事情到现在终于画下了句号,听起来很开心,但其实带来了诸多后果,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文官集团的脊梁被打断了。

这件事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就是当所有的文官都反对皇帝决策时,这本来可以构成一种对皇权的制约,但皇帝可以动用刑罚将文官的主张和尊严一并打消,那么文官作为一种政治力量,他的正当性被皇权击碎。皇帝要靠士大夫治国,文官构成了整个帝国的主体政治架构,文官不再像以前一样笃信皇帝,献上忠诚。原本的共治天下产生了裂缝,并在日后越来越大。

最后还是在外讨伐地方叛乱的王守仁一语道出了真谛: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旧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历史上的改革家,张居正的偶像,嘉靖朝的首功之臣——张璁
从皇帝对太监的态度转变,看嘉靖年间宦官集团的浮沉荣辱
明朝大礼仪之争的真相
刚继位的15岁少年天子,凭什么打败老谋深算的内阁首辅?
为什么杨廷和突然不和明世宗嘉靖斗下去了?
嘉靖最像朱元璋 太监文官全部变绵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