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到底带走了什么,为后人所“诟病”?

鉴真大师是一代高僧,中国读过书的人没有不知道鉴真东渡的。

鉴真大师在日本也是神一样的存在,无论什么历史时期,大师在日本都非常受敬仰,没有人为此提出争议。在日本一提起鉴真大师的故事,差不多每个日本成年人都会如数家珍,给你讲上一两段。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曾经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鉴真大师就是日本的挖井人。可见鉴真大师在日本是多么牛。

其实鉴真东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

日本自古就是个高傲的民族,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日本民族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它崇拜强者,哪怕是征服过他们的强者。他们不但不仇视强者,反而会虚心向他们学习,从不夜郎自大。

一千多年前中日军队一场对决白江口之战,就是强者大唐和日本的一场较量。

提起中日较量,好像中国千百年来就一直是日本的手下败将,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打赢过日本,只是年代久远不为人知罢了。

白村江之战发生在公元663年8月,当时唐朝军队、联军跟日本和联军在现在韩国的白江口发生一次水上大战。日军(倭军)出动4万大军,战船千余艘,和一万多唐军(战船170艘 )在百济的白江口水面厮杀,这场战斗不到两天的就结束了,数量占优势的日军惨败给了武器先进的唐军。

白江口一战,日本举国震惊,他们意识到跟大唐的差距。痛定思痛,日本下决心向中国学习,他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从那之后,日本开始派来中国虚心学习,学习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学习中国的地方管理经验,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把唐朝的先进经验在日本国内大力推广,在各方面积极进行革新探索,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日本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日本老百姓为了逃避官方的苛捐杂税就宣称自己出家了。说白了他们只是花和尚,出家是权宜之计,并不是真心向佛。

虽然当时这样做的人还不是太多,但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一旦人们争着效仿,和尚不事劳作,国家税收就会大量减少,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那还了得?而且这些花和尚没有修行、品德不佳,也败坏了佛教名声。

因此,日本政府非常头疼。因为拜大唐为师了,他们就虚心研究看师傅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唐朝百姓百姓出家不是那么随便,要有资格审查,有许可证才行。这个资格审查不是官方来进行,而是由高僧来完成。必须要高僧审查申请出家者的具体情况,符合条件后还要由高僧受戒,登记在册才算是准和尚,不然政府不予承认。

不过路途遥远,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日本并不明白大唐的出家的操作流程,所以才想起一方面派人到大唐学习,一方面要聘请大唐的高僧,去日本传授经验,还能让他们传播佛教,促进佛教发发展,让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

当时日本派遣了许多人来大中国学习,日本把他们叫做遣唐使。

遣唐使中荣睿和普照两位日本僧人就是政府公派来大唐学习的,他们还肩负一个使命:邀请中国高僧去日本;鉴真大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跟日本结缘的。

鉴真出生于风景秀丽的扬州,十几岁时就出家了,二十岁起就云游四方,到处拜师求学继续深造。

鉴真勤奋好学,刻苦研读,所到之处,各地大师都会被他的虔诚和执着感动,毫无保留向他传授佛学。就这样,没过多久,鉴真就成了江南负有盛名的一代高僧。

鉴真在自己的佛教生涯中,为人剃度和收徒数万人,''桃李满天下''。鉴真不仅经手修建许多佛塔,还写了不少佛学专著。

公元742年秋天,荣睿和普照遵天皇旨意,专程打长安奔赴扬州,聘请鉴真东渡日本。

当时鉴真年事已高,年过五旬,且健康状况不是太好,身边人极力劝阻。但鉴真说,传播佛法是我辈天职,应当义无反顾,我意已决,不要再劝。

众弟子也被师傅的执着感动,他们纷纷表示将跟师傅前往。

好事多磨,由于种种原因,大师四次东渡都没无功而返。不是遭遇风浪就是被唐朝海关遣送回去。

但鉴真一心向佛,不屈不挠。在公元745年,鉴真又开始了第五次东渡,此时的大师已经年过六旬。

不知道经过多少风浪,经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他们终于“登陆”了。

但由于没有先进的导航装置,他们登陆后才知道抵达的地方是中国的海南岛。这时候同行的日本高僧荣睿患病身亡,鉴真大师也不堪旅途劳顿突发眼疾双目失明,他们只好暂时返回扬州。

就在人们都以为鉴真此生的东渡梦已经破灭的时候,公元754年,年近七旬的大师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他第六次东渡日本的航程。

也许是大师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苍天,这次东渡终于取得成功。

次年一月,鉴真一行登上了日本的九州岛。就像唐僧西天取经达到雷音寺一样,大师历经磨难终于成功。

鉴真不辞辛劳到日本传授佛法,自然受到受日本人民的敬仰,天皇也非常重视,安排他到传授佛法,天皇还下诏封鉴真为传灯大法师。

公元757年,日本专门为鉴真建了一座寺院,让鉴真传授经法,这座寺院坐落在奈良,历经千余年依旧矗立,这就是奈良的唐招提寺。

公元763年夏天,中日友好的使者,佛教的传播者鉴真大师在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6岁。

吃水不忘挖井人,日本人民在唐招提寺树立了鉴真的雕像,尊称他为''日本律宗太祖'',世代怀念大师恩情。

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呢?

鉴真大师给日本带去佛经的同时,他还把中国丰富的中医知识,高超的建筑艺术,精湛书法艺术、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以及中国茶叶和江浙民间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和中国的酿造技术带到了日本。

如果说大师带去日本的东西有什么叫人最诟病的东西,那无非就是典籍、书画。

鉴真东渡时带去不少名人字画,其中有几十卷名人书法真迹,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真迹。

这些行为要放在现下的国际关系观念中看肯定不太妥当,但我们不能以现在的价值观去衡量古人。唐代没有文物保护法,国家之间也并非壁垒分明,大师带到那里也不是以牟利为目的,客观上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师不仅无过,而且有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真为何东渡日本?他当年到底带走了什么而为后人所诟病?
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唐招提寺探秘
鉴真东渡
禅宗历史上重要人物一览表
第二集 鉴真大师六次“偷渡”
鉴真:六次偷渡冒死赴日,天皇亲迎,死后坐化被奉为日本国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