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动中国的邮递员王顺友56岁逝世,98岁的邮政英雄王如美至今健在

一个人,牵着一匹马,在中国最孤独的邮路上,一走就是20年。

他就是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的王顺友,在今年5月30日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人生仅仅56载。

他那笃定而又孤单的背影,永远留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王顺友曾说:

“这条孤独的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在大山里,常常两三天都见不到一个人,等到了晚上是最孤独难捱的,只有马儿和流星陪着我,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需要喝点酒才能让时间过得快一点。”

从王顺友担任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邮递员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将孤身一人行走在海拔数千米之上的大山里,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寂寞枯燥,都无人协助或是倾诉。

很多人都说自己有多么孤独,却无人知道真正孤独的滋味,王顺友却是深有体会,在这条遍布悬崖沟壑、野兽时常出没的邮路上,王顺友走得异常艰辛,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统计下来,在做邮递员的这20年内,王顺友靠着双脚和一匹马在大凉山内足足跋涉了26万公里,绕地球整整绕了六圈半。

这20年间,他从未丢过一个邮件、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100%。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有多少辛酸。王顺友用自己20年的兢兢业业,诠释了一名勤恳朴实的劳动者的爱岗敬业。

每次将报纸和邮件递在乡亲们的手中,他们淳朴的笑容以及发自内心的喜悦,是王顺友一再坚持的理由。

他不止一次地表达自己愿意在这条孤独的邮路上一直走下去,但他只有一个特殊的愿望,那就是,在他之后,他希望再也没有人去走这条邮路。

国家在飞速发展,2017年木里县三桷桠乡公路正式通车,“马班邮路”成为了历史,一条条通乡公路让大凉山不再与世隔绝。王顺友的愿望实现了,中国再也没有那条孤独的人工邮路,可王顺友却骤然离世,将怀念与遗憾永远留在了山间。

王顺友的故事像漫山遍野的花儿生生不息,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还有许多像王顺友一样的邮电工作者,他们之间有的人靠着双腿在沟壑山谷之间往返数千次,有的人翻山越岭不畏艰险,还有的人乘着木筏渡过水流湍急的河流。

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论身在何处,他们都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信件送到乡亲们的手中。

今天本文要向大家介绍另外一位老一辈的邮电人,他在乡村的邮路上工作了整整25年,不同于王顺友的是,他的事迹被埋藏了近30年,直到他退休后,家人无意发现他那一抽屉的荣誉勋章,这才让他尘封多年的事迹重现世间。

他是一名退伍老兵,服役期间曾先后获得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如此赫赫功绩,都被他用一把老锁封在了自己的心间,从未与旁人说过一句。

他就是王如美,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邮路上淡泊如水的邮递员。

1923年,王如美出生于湖北襄阳市谷城县的一座小村庄,这里依山傍水,几乎没有遭过灾,村民们安居乐业,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王如美也从未想过出去闯荡,只想做一名普通的农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乐一生。

事与愿违,王如美并没有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在他21岁那年,他被国民党抓去强行编入军队成为了第十战区的一名卫生员。此时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军败局已定。

王如美跟着部队参加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后,王如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

抗战结束后,饱受战争摧残的老百姓终于要迎来和平的生活,谁知内战烽烟再起,王如美解甲归田的愿望也随之落空,作为军人,他必须服从上级命令,跟着部队四处南征北战。最令他难过的不是无法回家过自己的日子,而是他必须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将枪口对准同胞。

王如美的心里,一直看不惯国军的散漫风气,他曾想过离开国民党军队,可是逃兵那血淋淋的下场让他望而却步。1947年,国民党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在陕西韩城,王如美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击溃,他也当了俘虏。

当时有两条路供他选择,一是按规定发放遣散费回到老家,二是加入解放军,参加解放全国的战斗。

早已对国军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的王如美,毫不犹豫选择了加入解放军,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师第14团(原西北野战军第359旅第718团),成为通讯连的一名通信兵。

加入解放军后,王如美的思想很快就豁然开朗,觉悟提高迅速。他终于明白当初在国民党军队的那种不适感是从何而来。他像一位在沙漠旅行许久的旅人,遇到了梦寐以求的绿洲,久旱遇到了甘霖,王如美在部队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接受着红色思想的洗礼。

眼界变宽了的王如美意识到,若是自己往后余生无法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一定将是他终身的遗憾。为此,他接受组织的考验,以积极学习的态度、以身作则的行为标准,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入党的机会。

1948年7月,王如美通过组织考验,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48年10月,太原战役打响,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役是如此激烈,耗时如此长久。一直到1949年4月,战役才宣告结束,这是我军打得最难的一场城市攻坚战。整整6个月,我军全歼守敌13余万人、民团8万人,可我军的损失也相当惨重,付出了伤亡4.5万人的代价。

太原战役对于如今已经99岁的王如美老爷子来说,至今依然是历历在目,在那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只要冲锋号一响,不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要刺刀上膛冲将出去。

作为共产党员,王如美在战场上永远冲在第一个,在一次冲锋的道路上,一颗炮弹在他的背后爆炸,王如美被震飞,砂砾将他瞬间掩埋,他顿时失去意识,昏了过去。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务室里。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打扫战场时,发现了已经“牺牲”的王如美,战友们想把他挖出来好好安葬,谁知一摸发现王如美居然还有呼吸,这才捡回了他的一条命。

把腿上的伤简单包扎止血后,王如美不顾众人劝阻,又龙精虎猛地带伤上了前线。王如美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使得他在太原战役结束之后获得“三等功”,这已经是他获得的第二个三等功了。

多年来的征战,让王如美负伤多处。1955年,王如美跟随部队来到了新疆喀什,他们肩负着守卫、建设边疆的重任。

那时候边疆的条件十分艰苦,可王如美却没有叫过一声的苦,他深知自己是党员就要以身作则。他在部队里刻苦学习,表现出众,受到了组织多次嘉奖。在边疆驻守的日子里,他先后获得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

也正是在喀什这一年,王如美所在的部队面临裁军整编。当时许多人都不愿意转业回家,他作为党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着不为组织添麻烦的想法,服从组织的安排,离开部队转业回到老家谷城。

转业回家的王如美将他获得的立功证书以及纪念章收好,锁在了自家的抽屉里。带着“立了功也不能骄傲”的念头,王如美从未将自己获得荣誉的事情给旁人说过。

回到家乡,组织将王如美分配到红星大队出任队长一职。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王如美敬业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由于王如美曾在部队里担任过通信兵,邮局找到他希望能去邮局上班,王如美欣然同意。自1956年4月起,王如美正式成为一名邮政工作者,在乡村之间传递邮件。

那时的乡邮员,不论待遇还是工作环境,远远不及红星大队,有人曾问王如美是否后悔过,可王如美却淡淡地说:“我是党员,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正好我也擅长这份工作,并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谷城县冷集镇位于湖北西北地区,地处武当山脉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这条邮路上充满了危险。王如美到岗之后,就主动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要求走谷城县最偏远的邮路——煤炭山区9社和10社。

不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王如美始终如一,保持自己是党员就必须身先士卒的观念。领导知道他是一名退伍老兵,本来有意安排他做一些简单轻松的工作,可面对执拗的王如美,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上世纪50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艰苦,山区很多地方都没有通路,乡民与外界联系全靠邮递员。王如美深知自己工作意义之重大,他不敢马虎,每日将邮件分拣后再大包小包扛着,天不亮就出发。

为了能在山间走得平稳一些,王如美每次都要打上铁裹脚,步伐沉重却坚定,一走就是几十公里。肩上背着重重的大邮包,挨家挨户地送邮件和包裹,一个班次就需要两天的时间。

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累了就靠着大树休息会儿。他最怕的是遇上极端恶劣天气,下雨的时候山里容易发大水或是泥石流。有次,因为大雨导致山里发起了大水。王如美用防雨布将邮包裹起来举过头顶,虽然浑身湿透,也保护邮包不被打湿。

有一年的冬天,风调雨顺的谷城却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山里的大雪下了整整两天两夜,王如美背着硕大的邮包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积雪没过他的膝盖,他的小腿已经湿透冻得毫无知觉。尽管如此,王如美都没有想过掉头回邮局。

就在他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忽然脚下一滑,王如美背后的大邮包拖拽着他,从山上滚了下来。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紧紧护着邮包,不让邮件掉落出来,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棵树挂住了他,人和邮包这才逃过一劫。

与乡亲们对他的期盼相比,王如美觉得这段危险经历不算什么,他知道,乡亲们都在期待他的出现,所以天天干劲十足,从未觉得辛苦。

这样一份普通又充满危险的工作,王如美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旷过一次工。

每次王如美到来之时,村里人都会兴奋得朝他招手:“王同志来了”。吆喝一出,几乎是全村的人都出来围着王如美,看看今天王如美又带来了什么包裹,还有什么山外的好消息。

有时候村民热情地邀请他吃个便饭,可王如美从来不接受这种吃请。村民又赶紧拿出自家种的粮食或采的山货追着要送给他,他也不收。村民往往都要追出去很远,直到看不见王如美的身影。每每想起这一段经历,王如美都会笑得特别开心。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国家统一给邮递员配备了自行车,可王如美主动要求单位最后一批再给自己配发,他甘愿将机会先留给年轻人,他说自己走惯了,不用自行车也是可以的。

那个年代,王如美出来派送信件邮包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乡亲们捎去电汇单,由于当时电汇单取钱不方便,再加上路途遥远难行,几乎每次,王如美都是自掏腰包先给垫上,10元、20元、50元,即使王如美的工资仅有30元,但他仍会想尽办法先给乡亲们垫上,再拿着大家签好字的电汇单去镇上取款。

王如美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每位乡亲都感激不已,他们早已视王如美为亲人,即使如今很多年未见,乡亲们提到王如美,都会伸出大拇指。

时间一晃到了70年代末,邮电局考虑到王如美工作勤恳态度认真,一直坚持在最艰苦的邮路上,提出要给王如美转岗,担任冷集邮电所的副所长。王如美拒绝了,他说自己在邮路上待久了,和乡亲们有感情,还想与乡亲们继续走动,只要身体还扛得住,他一定会继续走下去。

1980年,57岁的王如美按普通职员标准退休了,在退休前,单位主动要分给他一套县城的房子。毫无意外,王如美再一次“拒绝”了,那时候人们都是从农村往城市转户口,可王如美却毅然转回了农村,这让身边的人极不理解。

王如美只有一句话:“我不在乎这个,不在乎。”

回到农村老家的王如美,仍然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家里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王如美的卧室悬挂着一张大照片,照片上的他站得笔直,胸前佩戴着军功章,背景是北京天安门。

老人一直想去北京,可总是找不到机会。

自己的军功章和证书,王如美都把它们装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甚至还放了两袋防腐剂,他特别珍惜这些宝贝。他的衣柜里还放着一顶特别的帽子,他将自己佩戴了近50年的邮帽缝在了一顶普通帽子里,继续戴着。邮帽随着时光流逝,已经破旧不敢,可王如美对邮局工作的感情从来没有淡过。

退休的生活平淡如水,王如美的生活一如在部队,起床后先是整理床铺,柜子里的衣物摆放整齐,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在生活上的节约,在家人的眼里,已经近乎“苛刻”——他从来不会剩饭,一顿吃不完,下一顿总要解决掉,60年代用过的碗、用了30年的拐杖,他都不舍得丢掉。

儿子王国亮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获得过战功,只知道他曾经入伍当过兵。王如美从小就对儿子言传身教,不仅会给王国亮讲一些革命故事,还总是对王国亮说:“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王国亮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在高中毕业后就应征入伍,军人这份职业一做就是十八年,退伍之后,又凭借自己努力,进入了地税局工作。

1994年,老家的住房已经年久失修,已经是71岁高龄的王如美和老伴在生活上多有不便,二人决定在谷城县租房养老,一生清廉节俭的王如美没有攒下什么钱,就连儿子买房结婚他都没有出钱。

尽管如此,王如美也从未和组织申请住房。老伴去世之后,他不愿意给儿子增加负担,王如美在2006年又住进了谷城县的福利院。

岁月催人老,王如美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在生活上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这才同意和儿子住在一起,也正是这个时候,王国亮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在部队中立下过累累战功。

在儿子王国亮的心中,父亲王如美的性格一直是淡泊如水,与世无争,可是有一件事上,王如美却意外有些“较真”。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决定向约21万抗战老战士、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本来王如美不知道这件事,可一次在与战友聊天的时候,意外得知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几乎人人都收到国家颁发的纪念章,这让没有获得纪念章的王如美倍感介怀。

思前想后,老人还是决定让儿子去问问情况。

在这件事情上,92岁的王如美格外坚持,他始终坚信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他,王国亮在多番打听和申请之后,终于在2015年11月,终于将迟到的纪念章送到了它的主人——王如美的手中。

王国亮还记得当时父亲收到纪念章后,那难掩激动的神色,他时不时会把纪念章拿出来看看,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王国亮很动容,他知道父亲的高兴,并不是因为这枚纪念章,而是党和国家对他的肯定。

在得知王如美的事迹之后,上级组织曾派人到王如美的家中慰问,面对领导们的关怀,当时96岁的王如美仍用颤抖却中气十足的声音说道:“毛主席教导我们,立了功也不能骄傲,大海里水珠千千万,我只是其中一颗。”

与领导们交谈中,王如美保持着军人坐姿,腰杆挺直,两肩平展,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可脸上却绽放着孩童般纯真的笑容。

无论身处何地,王如美的一生都怀着共产党员的赤忱初心。98岁的他每天生活作息十分规律,他也会出门遛弯散步,若是看到来送邮件的邮递员,他还会主动上前说话。

“这是同行,我见了亲切。”

老人虽然寿高近百,可身体依然健朗。这位退伍老兵用一生履行着自己党员的职责,不忘初心,不负使命,让我们向这位老兵致敬!向无数老一辈的邮电人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邮递员32年走邮路28万公里 相当绕地球7圈
比丁真更早感动世界的高原微笑——《信者》邮递员尼玛拉木
14年前,这位“传奇邮递员”感动中国
很遗憾,这部窥探人性的国产片,被低估了20年
从国内票房惨败,到日本上映票房卖了8个亿,这部国产片迷之梦幻
过去记忆中的邮政,世界财富500强,2020年排位90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