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即 | 共情能力太强,是好是坏?
“共情”是近两年很流行的词,在电视节目中,社交网络中大家也常常讨论“共情能力”这件事。共情指的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对他人的情感与动机等心境的认同(是一种能够体验到别人情感和心情的能力。)

 
共情技术也一直是心理咨询的核心技术。
 


前几天,我们收到了一条留言,留言说道:“我从小是一个感情比较细腻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能够注意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对方的一个小动作我就会做出一些过度的解读。这样细腻的感情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我该怎么办?
 
很多人都会因为自己对于别人情绪的过分关注而感到困扰。生活中,不仅要承担自己的情绪,还要负担他人的情绪,有时候想要装作看不见,但是却没办法关上自己的雷达,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共情能力太强的好坏。

 

最早开始研究高敏感人群的心理学家ElaineAron指出,人群中约有20%的人有着异常敏感的大脑,这些人在面对他人的情绪时表现出更强的生理反应同时,心理学家Melchers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一个人的同情能力有52%-57%可以被遗传基因解释。也就是,异常敏感和过度共情可能是天生的。
 
但是,除此之外,这种对他人情绪过于敏感的特质,更多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培育出来的,和从小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其中,有两种家庭会使得孩子的情绪过于敏感。
 


一是危险型环境的家庭,在这类家庭中,父母的情绪是不稳定且难以预测的,因此孩子长期会处于一种惊恐、害怕的状态,他们不知道下一秒父母的情绪是好是坏,所以常常如履薄冰。这样长期处在危险状态下的孩子,会别破学会对他人的情绪保持高度的关注和敏感。
 
以便他们可以在别人情绪变化的一瞬间做好自我保护。
 
第二种是批评型的家庭,这种家庭尤为常见,父母往往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过分的严厉。常常通过批评贬低来教育孩子,但在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这样的父母很多时候,常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常喘不过气来。
 
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格外的敏感,容易将别人不好的情绪当做对自己不好的评价。
 


两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虽然对他人情绪的反应态度不同,但都不能意识到别人的情绪与自己毫不相关。这也与家庭中,不健康的个人界限有关,孩子没能意识到健康的个人边界,是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而不需要对每个人的情绪负责。
 



共情是人类不能缺少的一种能力,但什么是真正的共情呢?
 
事实上,真正的共情和上述的两种对他人情绪敏感的情况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共情的出发点是为他人的利益,而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共情是为了理解、体谅和缓和他人的苦难,而并非是出于自我保护。
 
共情是平等的
共情是互动的
共情是真诚的
共情是多方位的


除此之外,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责任和界限所在。对当下他人的情绪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说服自己,这不是我们的过失。最后,告诉自己,你无法代替别人痛苦,也无法拯救别人。

愿大家在生活中能掌握健康的边界,有一定的关怀能力,保持平稳的自我。这样就不会因为共情过度而难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别人情绪过于敏感,孩子“共情力”太强,该怎么办?
平安头条
开播第一集,就把观众带成泪人,这部剧演员的共情能力也太强了!
情商的培养真的要从“娃娃抓起”,有多少家长知道呢?
心理学: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低的孩子容易吃大亏,高情商的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