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年毛泽东的北漂生活:能否治疗你的精神内耗?(上)

1918年8月,25岁的毛泽东从长沙来北京,这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第一次进京。

一、“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北京的古色古香让毛泽东欣喜不已,景山、北海等都是毛泽东经常去的地方。

欣喜掩盖不了毛泽东的窘迫。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钱都是跟朋友借的。到北京后,跟现在的刚工作的年轻人一样,得找个地方住。

毛泽东之所以到北京,为的是筹办新民学会去法勤工俭学问题。他的老师杨昌济在北大当教授,有投奔的地方。杨昌济就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父亲,曾经在湖南第一师范当伦理教授,是毛泽东的老师,对毛泽东影响很大。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非常器重。在湖南第一师范,杨昌济批阅作文时,看到毛主席的文章《心之力》,读完击节赞叹,为了表示自己的赞许,不是给了毛主席100分,而是105分。

《心之力》开头第一段就是: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

这真的是气场宏大,慷慨激昂!这就能看出毛泽东文章的豪放风格和他的宏大气魄。

1918年,杨昌济被聘为北大哲学教授,就搬到了北京。

刚到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和蔡和森借住在杨昌济家里,其他会员住在湖南会馆。杨昌济也是刚来北京,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杨昌济租住的鼓楼豆腐池胡同15号,是一座前后两进的小房子,是北京最普通的硬山合瓦顶小四合院,后院住着杨昌济和家眷,而毛泽东与蔡和森一起住在前院南边的客房。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开展“新民学会”的工作,方便联系,毛泽东和蔡和森就搬了出去,与萧子升、罗章龙等共八人,在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吉安所左巷8号,合租了一间狭窄的房子。

                              三井眼胡同 介绍

为什么在这里租房?因为这个地方房租便宜。吉安所又名吉祥所,曾是清廷皇室停放梓宫和灵柩的地方,夹道里有几间矮小住房,原来是抬灵柩工人的住室,后来被人搭建了简陋的矮房子出租,因而房租非常便宜。

                                     吉安所左巷

                                 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吉安所左巷8号(小编拍摄)

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我实地探访了一下,此地往西,距离景山公园的东围墙,也就几十米,景山的南面便是故宫;离北大红楼也非常近,高德地图显示900多米。附近还有著名的嵩祝寺。如今的这所房子,已经是私人住宅,谢绝参观了。笔者在门口时,正好有人开门进去,我窥了一眼,发现院子里跟别的四合院没什么两样,非常杂乱。

他们租住的这间房子,也就10平方米,里面还有四五平方米的炕,炕上要睡下八个人,每个人的席位只有“一砖半”宽,连躺直身体都要想点办法,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都得先同两边的人打招呼。”

房间里的设备极陈旧简陋:一个土炕紧贴南墙,炕上铺一条破旧炕席,存放书和衣物的网篮,只能叠放在墙旮旯里。一盏昏暗的小油灯,只有挂在墙上,它的弱光才能充满房间。

他们到的时候是冬天,北方的冬天对于来自南方的毛泽东来说,很难熬。只有一件长大衣,外出时他们只好轮换着穿。

他们吃什么呢?

据罗章龙回忆:“初始,大家在外吃饭,食费昂贵且不习惯,于是商议自行炊爨,各事所宜,无分劳逸,体弱及事得亦伴食无碍。尝因缺乏炊釜,乃以搪瓷面盆做锅。北京米贵难卖,经常以炒面调成糊,加葱花、盐末充食。一次子升做了一面盆浆糊,大家外出劳累了一天,虽饿亦无法下咽。房东是一满族少妇,人极腼腆,平日很少出门,只从窗户里探望我们,有事则让其七八岁的小女儿来通话。她见我们不会做面食,觉得好笑,便亲自出来教我们发面蒸馍。还有送水的山东人老候,也愿意帮忙,他说:'我不要你们的工钱,我做好馍和你们一起吃就可以了。’并将自己的炊具也搬来,每天为我们做饭,和我们一起吃馍馍、咸菜

刚开始步入社会,一切都从头开始,苦一点是难免的,我们现在是这样,一百年前的毛泽东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不是说,大家就可以对糟糕的现状安之若素,彻底躺平,而是说面对艰苦的生活,要不怕苦,乐观面对。

二、收入少,每月8块大洋

有地方住了,是“北漂”的第一步;可还是困窘,怎么办?找工作。

毛泽东举目望去,能指望得上的,自己朋友圈中影响比较大的,也就是老师杨昌济。

杨昌济把毛泽东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毛泽东得到一份“新闻纸阅览室书记”的工作——这是整个学校级别倒数第二低的职位。毛泽东的工作地点就在图书馆第二阅览室,位于红楼底层31号房,和李大钊的办公室相距不远。他职责就是及时把报纸夹上去,月底把报纸送去装订,平时清理书架,打扫房间,登记读报者的姓名。工作虽然平凡琐碎,但每个月领导八块大洋。当时,胡适在北大月薪300元。对于毛泽东来说,这八块大洋已经是一大笔钱。

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哪有那么简单?不是谁都像入职华为的天才少年一样,年薪一二百万。

毛泽东对工作很满足,不仅仅是薪水,还有他可以免费看报纸。这对于渴望获得新知识、不断寻求报国门路的毛泽东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毛泽东主席与同学在北京合影
三、放弃去法勤工俭学
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唯一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有任何“海外经历”的领导人,但这丝毫不影响,毛泽东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影响他对中国革命做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作为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对勤工俭学运动投入了巨大精力,然而最后他本人却没有成行。1918年4月14日,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在长沙岳麓山下,宣誓成立了新民学会。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一度与毛泽东齐名,并参与创办新民学会的蔡和森,就赴法国留学了,为什么毛泽东不去呢?
1913年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后,毛泽东即萌发了出国留学,要“求西学大要”的想法。他积极主张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出国留学。
罗章龙回忆道:“后来新民学会会员大部分都走了,只有润之和我两人留在北京,为什么呢?开始准备都去,后来详细商量,润之主张不要都去,北京比长沙好,我们留下来是需要的,如果北京没有一、两个人,新民学会在北京就是个空白
这实际上是蔡和森与毛泽东等新民学会会员的计划与安排,他们认为一部分人出国留学,学习新鲜事物,一部分人在国内经营新民学会,从而扩大新民学会影响。“欲得二三人在家里经营基础,欲得一些人四出觅供给之货物”。
1919 年 3 月,毛泽东对自己放弃赴法留学,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1920 年 3 月,他在给周世钊的长信中,写道: “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可见,毛泽东没有出国留学,一是为了学会的发展安排,二是认为研究国外之前必须先把国内研究个明白。
四、遭受冷遇的同时,结识了李大钊等文化名人
北漂的艰苦,阻碍不了毛泽东的好学上进。 利用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方便,毛泽东参加了一些哲学会、新闻学会,为的是去旁听一些教授的课。一个是1918年10月成立的新闻学研究会,由京报社长邵飘萍发起组织并主讲有关办报的业务知识。另一个是1919年1月成立的哲学研究会,由杨昌济、梁漱溟、胡适、陈公博等人发起组织,它的宗旨是“研究东西诸家哲学,渝启新知”。
旁听的毛泽东,听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但是一些教授竟然不回答他的提问。
有一次,胡适在北大图书馆演讲,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向他请教。胡适问旁边的人:“提问的是哪一个?”当得知是一个不在册的小职员后,竟拒绝回答问题。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得有几个是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毛泽东没有因为胡适的拒绝回答而消沉,而是继续主动与胡适交流,后来就改观了,胡适对毛泽东另眼相看,彼此关系好起来。
这段时期,毛泽东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书籍,结识了著名的新闻人邵飘萍。毛泽东1919年回长沙后办了《湘江评论》,邵飘萍的影响就是因素之一。
当时,李大钊是北大图书馆的主任,并致力于向中国民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这一时期,毛泽东亲耳听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并第一时间读到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毛泽东曾沉迷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李大钊对于毛泽东由无政府主义等转向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日后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时说:“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这体现出毛泽东对李大钊的感激和感谢!
五、毛泽东的爱情
毛泽东与杨开慧在湖南就认识,在湖南一师时,当毛泽东等来家向父亲请教时,杨开慧总是搬一条小凳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
这次毛泽东到北京,增加了杨开慧与毛泽东交往的机会。毛泽东对杨开慧越来越感兴趣了。
杨开慧出生于1901年,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时,她十八九岁。

谈点我的看法吧!
第一,“北漂”都要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穷困、陌生、迷茫、困惑等时常是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然而,抱怨没有用,只有像毛泽东一样,勇敢地去面对,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当自己强大了的时候,世界才给你让出一条更宽的大道!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永远是一项不变的资本,是你成功的最大助手。
第二,关键时候帮助你的人,有可能是欣赏你的人。所以,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当外在环境难以改变的时候,我们先改变自己。任何一个人还没有破茧而出、取得成功时,都需要别人的提携和帮助。这些人,就是你的贵人。假如没有杨昌济的教育和帮助,相信毛泽东的人生轨迹或许是另一番模样。杨昌济为什么教育和帮助毛泽东,不是从功利主义出发,而是很大程度上源于欣赏和志同道合。
第三,年轻时,就不要怕挫折,怕失败,不要太怕别人不理解,太怕别人瞧不起。年轻就是资本,可以多尝试,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一遇到困难就寻死觅活的人,永远走不远,永远成功不了。
第四,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情怀。是救国救民的情怀,让毛泽东在北漂的路上更加坚定,更加勇敢。一个没有理想和情怀,局限于蝇头小利、计谋算计的人,是走不远的。生气、愤恨、焦虑、恐慌,这些精神内耗的东西,在理想和情怀面前,都会自己退步。
青年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的北漂生活,能否改变你的精神内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与北京烟袋斜街
燕赵英烈⑥|杨景山:大节不辱的革命先驱
易 舜 | 一百年前他们的身影
有五个人提前预料到,毛泽东会成为新中国领袖,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他没内耗?8块工资当北漂,李大钊 夸他:必成大事!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伟大:他们曾和毛泽东亲密无间,后来渐行渐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