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水斋丨一代宗师王福庵
userphoto

2023.08.10 上海

关注

出名要趁早,1904年,王福庵先生参与创立如今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西泠印社的时候,才24岁,在创社四君子中,他的年龄最小。年龄虽小,但天资好资历深,这一年,他已经醉心金石十几年了。

王福庵先生小像

先生世居杭州,而他祖上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世家大族。为此,他还特意刻过“右军后人”“琅琊王禔”的印章来申明自己的郡望。从族谱上来看,书圣王羲之是他的远祖。或许是这种的关系,冥冥之中让王家自带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王福庵刻“右军后人”及“琅琊王禔”印章

王福庵家在杭州是学霸之家,王福庵的祖父王言为嘉庆戊寅举人。王福庵的父亲王同为清同治丁卯举人,光绪丁丑进士。有了功名,理所当然应该入仕,如金石大家赵之谦,一辈子执念于当官,但王同却急流勇退,无意于仕途发展,反而辞官回乡,专注于学问之事。他在家乡以著书教育自娱,著有《杭州三书院纪略》五卷、《杭郡麈谈》四册,辑有《塘栖志》20卷、《武林风俗记》等书传世。曾历主梅青、龟山、塘栖栖溪讲舍,慈湖书院,又曾任诂经精舍监院。光绪十九年(1893)任紫阳书院山长,至1902年奉清政府令改设仁和县学堂,任学堂总理。其中,以在紫阳书院教学为最久。

王同先生小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对王福庵的学问以及艺术的养成也起到了极大的引导作用。尤其是王同对金石的热爱,他雅好罗致碑帖,所藏汉魏六朝金石文字,均系全张拓片,未经装治藉以保持原状,其收集金石文字之癖好,大有独树一帜之意,圈内影响很大。当年罗振玉来杭曾慕名专门前去拜访,这也激起了王福庵对金石的热情。

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王福庵心中自然而然种下了金石的种子,他后来在《麋研斋印存》的自序中说起自己与金石的缘分时写到:“余年十二即解,见汪(启淑)、丁(敬)两氏印谱,辄心仪焉。”12岁开悟,便沉迷于弄翰奏刀不可自拔。

杭城本来就是文化荟萃之地,而王福庵年纪轻轻就跟从当地硕师名人游学,如杭州金石篆刻家钟以敬,对他勉励有加。20岁时,王福庵任教于崇文书院。在此期间,他与丁辅之、吴石潜和叶为铭三人交往甚密,四人各出所藏古印钤拓、集古印谱,于闲谈中探讨印学,最终引发创社之举。几年后,西泠印社诞生。印社成立以后,迅速吸纳了大量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文人才子并得其倾力襄助,迅速成为金石篆刻领域的“天下第一名社”。

王福庵作为西泠印社的创社四君子之一, 是跨越清末、民国至新中国的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篆刻大家,在近代印学史、篆刻史中,有开辟风气之功,享誉于时。民国时期本来就是中国金石学研究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王福庵先生的光芒。关于他在金石艺术上的成就,沈禹钟先生曾作诗道:“法度精严老福庵,古文奇字最能谙。并时吴赵能相下,鼎足合分天下三”。

意思是王福庵先生的成就,可与吴昌硕、赵叔孺两位大家鼎足而立。这个评价颇为中肯。

王福庵的篆刻最初学的是浙、皖两派之长,但是始终未得大的伸展。后来,王福庵受了吴昌硕先生的勉励,专攻小篆金文,在元朱文印上造诣极高。王福庵的元朱文印以秦汉印为宗,旁参明清流派印风格,因此有秦汉的古拙意趣,也有元朱文印本身的柔美圆润。整体工稳平正,端谨精严,章法布局却不一味求“不动”,而是于平实中寓巧思,所以能呈现出既工整又飘逸,既拙朴又灵动的特点,气韵高古清丽、朴茂雅秀。其毕生刻印精品三百余方,尽献于上海博物馆,并有多卷印学佳作传世。

王福庵很早就有资料留存意识,他十三四岁时候,便搜求名人印章,短短几年就积攒了数百方。他把这些印章拓为《福庵藏印》16卷。这也成为后来他给自己作品钤拓的开端。

1915年,王福庵辑成了他第一部自刻印谱——《罗刹江民印稿》,此后,还有《麋研斋印存》20卷,又重辑4卷。1938年辑《麋研斋印存续集》8册,为福庵藏印与自刻印的合集,前13册收约40位前辈时贤的作品265方,后7册收自刻自用印188方。但是,王福庵最为看重的印谱非《福庵印稿》莫属。

《王福庵印稿全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时代背景说起。《福庵印稿》有两部,如今分藏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而当时战乱频仍,为了让印谱流传后世,福庵先生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将其中一部捐给图书馆,于是1945年后,先生通过世交好友陈叔通捐给合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前身之一);另外,他自己也留了一部,这部后来送给他的弟子吴朴堂,岁月流转,最后到了上海博物馆。应了先生的名字,两部《福庵印稿》托先生福都得以保存传世。

《福庵印稿》此前还未有出版物公开发行,此次上海图书馆授权秋水斋金石丛刊,将这部王福庵先生篆刻人生中最经典、最精华的作品集原色原大出版,又精选经典印作在附册中进行放大,各种角度完美呈现在读者面前。

秋水斋金石丛刊之《王福庵印稿全集》

《福庵印稿》是一部记录了王福庵先生创作生涯中最重要时期篆刻作品的集存印谱。上图本共计78册,录印8876方。一至四册为1924年前所刻,共289方。五至十册为1924年所刻,共471方。十一册为1925年所刻,共61方。十二至十五册为1930年所刻,共233方。

1930年11月,福庵先生辞去铸印局职务来沪,卖字鬻印养家度日。他心无旁骛,专攻艺事,个人面目,日臻完善。此时王福庵艺名广播,在上海名声极大,求章者多达官贵人,“润笔”自然也颇丰厚。当时有钱人多喜刻黄金印章,光是先生所刻黄金碎屑就盛了几碗。润金多了,他还特地做了一只多层浅格银箱,每抽屉分10槽,计放银元1000枚,所以计数十分方便。

《福庵印稿》中的大部头,正是1930年后的上海时期,王福庵艺术登峰造极时候所作。

其中,十六至二十一册为1931年所刻,共377方。二十二至二十六册为1932年所刻,共315方。二十七至三十四册为1933年所刻,共414方。三十五至三十八册为1934年所刻,共394方。三十九至四十二册为1936年所刻,共390方。四十三至四十四册为1937年所刻,共209方。四十五至五十三册为1938年所刻,共837方。五十四至六十册为1940年所刻,共633方。六十一至六十四册为1941年所刻,共795方。六十五至六十八册为1942年所刻,共898方。六十九至七十一册为1943年所刻,共763方。七十二至七十四册为1944年所刻,共752方。七十五至七十八册为1945年所刻,共1106方。一至六十册,每页一印。六十一至七十八册,每页一至四方不等。

总体来看,每年的印章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先生在艺术上突破自我后,逐渐在上海打开局面。

上图藏本《福庵印稿》存印的内容,除小部分为诗文、格言、闲章外,大部分是人名、字号、斋室、鉴藏印等。这些人中有清室遗老、贝子贝勒、民国元老、军政要人、书画大家、收藏世家,以及图书馆、大公司等。这部跨越了二十五年的纪年印稿,是福庵先生约在四十至六十六岁这段篆刻家“黄金年龄”的创作实录,也是全面研究福庵先生篆刻面貌如何形成、成熟、完善的系统资料。从中既可知道他是如何继承优秀传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又能了解他的朋友圈与“粉丝”群。总之,给时人及后代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财富。

此次秋水斋金石丛刊之《王福庵印稿全集》一共五册,集上图藏本《福庵印稿》78册内容于一身,收录印章数量体量庞大,因此在美观的前提之下,对印章进行了一些排布,一页纸张收录多枚印章,增大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性价比。

前四册均是原大原色高精度还原印刷。另还有附册,对部分精彩作品进行了放大,满足各类读者需求。



同时,小八开的开本又为日常取用、案头学习提供了便利。为满足各种需要,《王福庵印稿全集》将有两个版本同时发行。

其一是精装版。


精装版采取蓝色布面精装封面,五册纳于书匣中,可做案头书籍平时翻看参考。



资料难得,考虑到部分藏家的收藏需要,另特别制作典藏版180部。典藏版以红色布面封面以示与精装版区别,而书中内容一致。


典藏版还有几大特色需要说明。其一是装帧,采用竹木箱盒,尽显古雅,如名扬海内的《四欧宝笈》也是放在这样形制的木箱中,可谓是延续了民国金石装帧的匠心之作。



另外,特装本中最重要的是有一函两册《春住楼印选》的原拓印谱。春住楼是王福庵先生的斋号之一,此套收录王福庵先生印章原石钤拓47方,边款48面原拓印谱对喜欢篆刻的朋友们来说,不论是收藏价值还是学习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每一本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王福庵先生落款纪年时,常常使用太岁纪年中的尔雅写法,书中牌记的设计,也处处在向先生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福庵印存
桑莲居|王福庵:印继八家传一脉
印继八家传一脉 书工二篆卓千秋——先生归来王福庵
《福庵印缀》,王福庵印谱
《秋水斋藏印》原拓印谱(初集)
【特别版预告】“先生归来——王福庵和他的时代”之江成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