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凰栖落胡家台

自博兴老县城向东北二十余里是吕艺镇马家村,村北有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台,唤作胡家台,当地有“出博兴城便见胡家台”的说法。据康熙六十年撰修的《博兴县志》记载:“胡家台去城二十里,阔半亩,高数丈,四围环以女墙,建高阁于台上,西望长白,东瞷沧溟,俯视支脉河如横金带,为东北重镇,亦一大观也。”可见当时胡家台的壮观景象。

胡家台上建有庙宇,即为胡家台庙,是附近村民烧香拜神的必去之处。胡家台庙内亭台楼阁绿瓦红墙,梁檐间彩画绚丽,鲜艳悦目,富丽堂皇,是方圆几十里内较大的庙宇之一。胡家台庙始建于何年代已无从可考,但是据年龄大的人回忆庙门前原有一块石碑,上刻“明洪武元年重修”。这说明,此庙应该在明朝之前就有了。后来,在胡家台附近出土了北朝时期的佛铜像等文物,由此我们推测胡家台庙至少应该建于北朝时期。

要讲胡家台,我们必须先了解马家村的来历。马家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落,曾名胡家台、胡家台马家、马家庄。据马家村《胡氏族谱》记载:唐初,胡姓迁此建村,因处春秋高台庙宇之南,故将村名定为胡家台。明洪武二年,马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入,更村名为胡家台马家;清初,因马姓兴旺,更名马家庄;后简称马家。原来,胡家台本是一处春秋时期的高台,因胡姓最初迁于此,故将高台命名为胡家台。

这处春秋时期的高台,有何来历?《春秋·昭公二十年》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晏子陪齐景公打猎打累了,来到一处高台上休息。他们君臣登临台上,笑论“和同”。饮酒期间,齐景公忽生感慨,曰:“古而无死,何乐如之?”晏子对曰:“昔爽鸠氏始居之,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又因之,而后太公又因之,臣以为古若不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君臣登临高台饮酒对句,这高台在何处?又据唐朝《括地志》记载:“柏寝台在青州千乘县东北二十一里。韩子云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公曰:‘美哉堂乎,后代孰将有此?’” 再据民国二十五年撰修的《博兴县志·卷十七·杂志》记载:“齐景公饮于台上曰‘古而无死,何乐如之?’晏平仲对云云,疑即今胡家台……”众所周知,博兴旧称千乘县,马家村恰巧在老县城东北二十余里处。所以,《括地志》里记载的柏寝台应该就是今天的胡家台。

自胡家台往东北方向至今天的辛集村东北角,在古时地势比较高。从高处俯瞰,高低不平的地形就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凤凰”头就是胡家台,庙内神像两侧的井据说便是“凤凰”的眼睛,“凤凰”尾巴延伸到现在的辛集村东北角。附近的几个村庄都流传着村址建于“凤凰”身上的说法。但是,这实际上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将村庄建于地势较高之处便于排涝而已。因为这“凤凰”头和尾分别位于马家村和辛集村,所以在当地有“凤凰在马家吃米,在辛集拉屎”的说法。

相传清朝末年,大批的南方风水术士到北方来赶风水,这只“凤凰”也没逃脱此厄运。有一个风水先生来到此地,发现风水极佳,就想用法术把“凤凰”赶到他的家乡。可是“凤凰”头上有胡家台庙做镇压,无论他使用什么样的法术,都赶不动“凤凰”。后来,风水先生便对附近的村民说,你们这里风水不好,如不及时破解会有灭顶之灾。老百姓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顺着“凤凰”脊背挖了一条水沟。第一天傍晚,挖沟的人回家以后,沟就自动合上了。这样连续过了三天,百姓大为不解和恐慌,越发地相信风水先生的话了。这时,风水先生又出来说,白天挖好以后把铁锨插在沟底,沟就不会合上了。第二天,村民去看时,发现所有铁锨上都有血迹。后来,附近的村民听说挖沟实际上是破坏了好风水,都后悔不已。如今,在辛集村西,当年挖的那条沟还在呢!

最初,马家村在胡家台庙前有固定的集市,是方圆十几里重要的贸易交易市场。每逢马家集时,附近老百姓便相约“去赶马家集”,久而久之,人们便简称“去赶马”。马家村马姓族人觉得“去赶马”这种说法对家族发展不利,便商议将集市转到了邻近的村子韩家镇。韩家镇因有了集市,便更村名为新集,后沿成辛集。由于辛集赶集时,大多数做买卖的人是马家村的,因此在当地便有“辛集儿集马家赶,一集不赶就白瞪眼”的说法,意思就是说马家村人不去做买卖,辛集集市就不兴盛。

马家村集市取消以后,只剩下了一年一度的胡家台庙会。1933年出版的《山东庙会调查》曾对胡家台庙会有所记载,但因此书难寻,笔者至今无缘见到。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是胡家台庙会,每逢庙会,信士香客云集该庙,焚香祷告,酬神祈福。唱吕戏、说鼓书、划龙船、舞狮子、玩杂技,商品交易、男女择偶,人山人海,到处洋溢着一派热闹景象。有一年,附近一庄户剧团在胡家台庙会上演出吕剧《小姑贤》,剧中媳妇李荣花要给婆婆刁氏炖猪肉吃,饰演刁氏的演员为增加幽默效果便加了一句戏词:“为娘的吃了猪肉好喝茶,喝多了茶俺咳咳嗽嗽地光尿下。”当演员用地道的博兴方言唱出来时,韵味十足,幽默效果极佳,惹得台下观众哄然大笑。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胡家台,方圆十几里都在其控制下。1940年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派出主力部队进入博兴、高苑地区活动,粉碎了日军对博兴、广饶、临淄地区的“扫荡”,清河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发展。日军见其即将失败,于1940年把胡家台庙炸毁,庙会也随之停止。胡家台庙的砖石后来也被拉去修了黄河堤坝,也算是为防御洪水、造福于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胡家台近貌

如今,胡家台经历了无数岁月风雨的洗礼,已经成了矮矮的土堆,周围杂草丛生,没有了以往阔半亩、高数丈、楼台亭阁富丽堂皇的壮观景象。但围绕胡家台发生的故事,依然在当地民众中传说。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校对:时佃书 左丽宁,审核:句点。

作者:满学伟,博兴县吕艺镇人。博兴县诗词学会会员,滨州市诗词学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龙头的故事
辛集2018最全的“大集时间表”,值得收藏!
京山市村(居)委员会名称一览
台村大庙印象
巨野县马氏村落
重修马王庙碑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