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炉火红红岁月暖

也许是因为地暖管道刚刚清洗过,今年家里的暖气特别给力,室温居然能达到二十六七度左右,穿着毛衣毛裤很容易出汗,秋衣秋裤刚好派上用场。家里、办公室里都有暖气,车里有空调,加之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冬天似乎已经失去了这个季节独有的特征,那种彻骨的寒冷,人们好像感受不到了。

但是每当我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诗句时,就格外怀念儿时红红的炉火、跳跃的火苗!室内炉火熊熊,室外白雪飘飘,一想到这个场景,就感觉特别温馨和美好,特别留恋和怀念!雪落无声的情景,岁月静好的模样,契合了冬日里特有的静谧与安详。

与暖气不同,炉火带来的温暖,看得见、摸得到,那么具体、那么生动、那么热烈!有时,窗外寒风呼啸,并夹杂着尖利的口哨声,但我们丝毫不觉得恐惧和担忧。室内的炉火,发出“呼呼”的声音,活力四射,精神抖擞,仿佛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足以与寒风对抗,让你觉得踏实而温暖。寒风与炉火的较量似乎才能展示出冬天真正的模样。

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差,但父母秉承了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喜欢“细水长流”地过日子,下雪之前一般舍不得生炉子,所以年幼的我们特别盼望下雪的日子赶快到来。

童年的雪总是不会令人失望,它不但如约而至,每年必到,而且会连续下好几场。印象中,有一年的雪下得特别大。早上醒来,母亲想去柴房取柴做早饭,发现屋门根本推不开,原来外面的积雪足有一米多高,把屋门彻底堵住了。

下雪的日子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也是我们的狂欢节,因为我们可以不用去上学了(家在邻村的老师们来往不方便,通常会放几天假)。我们在家里可待不住,偷着溜着我们跑到村里的场院上,甚至跑到田野里去,堆雪人、打雪仗、打滑溜,玩得不亦乐乎。天黑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家。靴子湿透了,棉裤也湿了,没关系,家里炉火正旺呢。母亲佯装生气,训斥我们几句,就催促我们赶快上炕暖和暖和。随后,母亲就坐在炉火旁,给我们烤靴子、烤棉裤。灿烂的炉火映红了母亲的脸庞,母亲慈爱的模样温暖了我们童年的冬天。

冬季天短夜长,晚上临睡前,突然觉得肚子饿了。于是拿一个铁丝制成的架子支在炉子盖上,架子上放几块窝头或馒头片,翻来覆去地烤着。不一会儿,焦香味冒出来了,黄色的嘎渣格外诱人。吃一口热气腾腾的烤窝头或烤馒头,再吃一口母亲制作的家常酱菜,香甜极了!幸福极了!

炉子一旦生起来,就格外忙碌,一天到晚几乎没有清闲的时候。炉子上可以烧开水、熬稀饭、炒菜、炒豆子、炒玉米粒,炉子底部储存炉灰的地方可以埋上地瓜或土豆。炉子在我们的冬季生活中实在太重要了!

当然,我更怀念的,还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冬夜漫漫,我们几个孩子躺在土炕上,头搁在炕沿一侧的枕头上,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斗嘴、讲笑话,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做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儿,父亲坐在火炉旁读书看报,并负责照看炉火、添煤、倒煤灰等。父亲有时会给我们念一段书上或报纸上的故事,有时也会教我们背几首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首《木兰诗》。父亲抑扬顿挫地朗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虽然我们当时年龄小、学识浅,对这首诗的意思并不理解,但在父亲的诵读过程中,我们分明感觉到了忧伤和悲壮。随后,父亲读一句,我们跟着重复一句,背完一段,父亲就停下来检查一下,看谁记得又快又准!我们争前恐后,积极踊跃,背错了,就一起大笑,然后抢着纠正错误。

夜深了,在炉火噼噼啪啪的声音中,我们怀着充实而又快乐的心情酣然睡去。梦中,隐约听到父亲下炕给炉子添煤的声音;梦中,自己也成了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花木兰!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的办公条件还很差。每到冬天,办公室的老师们排班轮流生炉子、烧水、打扫卫生。后两项倒没什么,第一项却难住了我,我从来没学过生炉子啊。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善意地说:“小马年龄最小,咱们照顾她,不给她排班了。”但我坚决不享受特权。同事孙老师五十岁出头,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他主动教给我生炉子的技巧和方法。当我终于独立完成生炉子的“壮举”时,大家都给我鼓掌,表示祝贺!我的积极性更高了,不断给炉子添煤,并时不时用煤钩子在炉膛里拨弄几下。炉火越来越旺,整个炉体似乎要融化了,四周都是红通通的,最靠近炉子的那节烟筒也红通通的。

同事们经常从家里带一把干枣来到办公室,然后把枣放到炉盖上烘烤,不一会儿,甜甜的枣香味氤氲开来。于是,我们开始泡红枣水喝。红枣特有的香甜味,至今还浸润在我的记忆中。有时,我们把椅子搬到火炉附近,围成一圈,相互探讨教学或管理学生的问题。那种感觉,就像乡亲们冬闲时坐在炕头上商量如何种庄稼一样,特别亲切,特别温暖,我们简直就像一家人。

结婚第二年的冬天,在三九的第三天,我升级做了妈妈。从医院回来,一进门,红红的炉火欢快地跳跃着,好像在欢迎我凯旋归来。原来,善良心细的婆婆抢先一步回家,早早把炉子生好了。后来,婆婆在火炉四周扯了好几道铁丝,方便烤尿布。也许因为是自己的孩子,也许因为婆婆把尿布洗得太干净,我竟然没有闻到任何难闻的气味,相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洗衣皂的香味。

儿子没出满月,婆婆就回老家了,因为春节马上就到了,洗洗涮涮、采购物品、煎炒烹炸,一大堆事情等着她呢。我很快接替并熟悉了婆婆曾经做过的一切工作,比如,给儿子换尿布、洗尿布、烤尿布。坐在炉火边,我一边洗着尿布一边逗着躺在床上的儿子,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母爱,我似乎很快成熟起来了,并迅速适应了“妈妈”这个角色。炉子上的双耳铁锅里熬着小米稀饭,时不时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铁锅四周白色的蒸汽缭绕成一片,家的气息迅速蔓延开来。

望着襁褓中的儿子,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家,我想起了在灶间忙碌的母亲,我想起了母亲曾经为我们做过的一切。朴实的家庭传统、母亲的各种优良品质在我的骨子里、血液里静静流淌着。我毫不犹豫地、义不容辞地学会了坚韧和吃苦耐劳,我愿意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个幼小的生命辛劳忙碌,甚至献出自己的一切。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母亲、一个合格的妻子,但我愿意全力以赴,我愿意不断探索、不断学习。门响了,爱人下班回来了,我欢快地迎上前去,用骄傲的语气告诉他,炉火很旺,孩子很听话,米饭在炉子上。

我喜欢这样的冬天,有熊熊炉火相伴的冬天。我喜欢坐在火炉边,读一本雪莱或普希金的诗集,或者读一封远方朋友的来信。专心与否不重要,因为我可能会凝视着炉火陷入思考,思考什么不重要,因为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要心安,只要温暖,只要有爱,足矣!

我原以为,这种充斥着烟火气息的冬天来年还会继续,没想到,第二年的冬季来临前,教工宿舍楼全部通上了暖气。从此,我再也没有机会坐在火炉边,切身感受炉火带来的那种炙烤的温暖了。

红红的炉火,让人感觉亲近、踏实与安宁。炉火红红的岁月,有亲情、有友情、有温暖、有感动。在记忆深处,在岁月深处,永远有一炉红色的火焰,在跳跃,在舞蹈,在燃烧……

作者:马士红,山东无棣人,高中英语教师,文学爱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暖冬轶事(一):冬炉
火炉闲话
冬日围炉之乐
幽阖大雪红炉暖
王成海||那些年,学校冬天生火炉的事儿,你还记得吗?
林区往事——火炉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