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物、唯心、唯识的区别.
我看有很多读者搞不清这三者的关系,特别是唯心和唯识混淆了。要了解这三者的关系,首先得从它们的基本的定义入手。

哲学,有两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发展下来有辩证唯物主义(也叫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只要、仅有、单单。
什么是“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客观范畴划分,和科学上所说的物质有区别。在这里仅仅是范畴指代,不作具体指。

什么是“意识”?主观思维活动的范畴指代,意识也是一个范畴指代,不作具体指。

在哲学上,任何具体的定义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就是范畴和分类,一旦给了具体的定义,就等于定性了,必然是有漏的,说它是一了,它就不可能是二了。范畴是灵活的,定义是僵死的。

佛法是世上最严密的体系,名词繁多庞杂,很少看到给出具体的定义,一定义就说死了。名称言说是方便说,帮助人理解的,用人自主发明的有限的文字名词去给事物定义定性了,就阻挡人参悟到真相了。

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承认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这叫辩证唯物主义。

主张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意识才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这叫唯心主义。

以上就是哲学上的两种世界观。

还要第三种世界观,就是佛法,佛法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

哲学上,说的“心”指的人的意识,意识都知道是大脑的功能。佛家所说的心,不是脑内的意识,只要能说出来都不是那个心,这个心的另外名字叫“真如”,“佛性”、“心识”,“自性”。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在某一处,而又处处都在。哲学上说的第六意识,它是五缘和合而成,只要因缘和合而成,都是生灭法,不永恒,它本身都是生灭法,它怎么能决定物质呢?世界的本源应该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不变才对。只有本源不变才能彰显出万物的生生灭灭,千变万化,这才能叫本源,所以很容易证明唯心主义不究竟。

那唯物主义呢?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没有意识参与下,人如何能意识到物质的存在,人能意识到物质,能对物质进行反映,这不就说明意识比物质更靠前?这样去思考,唯物主义也是不究竟的。

很容易论证,哲学不究竟,物质也不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也不是世界的本源,谁也决定不了谁。

佛家认为这个世界没有谁决定谁一说,谁都决定不了谁。因缘和合而生,万缘具足事物才能呈现出来。举个例子,如你看一朵花,也必须在你的参与下,你这一缘不到,不显花的实相,否则你怎么想怎么说,也不过是你意识中的一个幻相,只有你亲自参与下,那个花的实相才能在你面前呈现,为什么在那个时空才能呈现实相?因为在那个时空点上万缘是具足的。

什么叫“唯识”?唯,只有,识,心识,意思是只有心识是真实的,外境是不真实的,外境就是我们根身和世界,它是我们心识中业种子因缘变现出来的,也就是众缘和合而成的,不实在,所以生生灭灭,变化无常。在这万变中总有一个不变永恒的,那就是我们的万能的真心。所以你才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在这复杂的时空宇宙中,人本身那个东西天天用,不会坏掉。即便是睡着了,还能做梦,做了梦也不算什么,问题做了梦还能见到梦。这个能见就是你的心识。你可能说做梦是意识的作用,问题的你的意识做梦,是什么又见到了你意识在做梦?意识见到意识做梦吗?不可能吧。就像镜子自己不能照见镜子一个道理,虽然做梦的是意识,能意识到意识做梦的,绝不是意识本身。一直往回追问到底,就会隐约意识到人本身有个万能的本体,这个就是佛学所说的“真心”。明心见性,这个才是我们要去找寻和见的,那是时时刻刻永恒常照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这个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佛性,见性,见性,就是见这个。不要认为我就见性了,我也是隐隐约约的有点意识,但没有见到,如果见到了整个人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于悟道了,离见性还远着,开悟没有那么简单,自古学佛修道的人无数,能开悟的人真没有几个,不要认为随便就能开悟,见性。有些初学佛者,打个坐见了点什么境界,脑子上冒了点光,就以为自己开悟了,那叫开误了,耽误的误。

佛家唯心和哲学的唯心不能相提并论。哲学家根本就不知道啥叫心,他们把人的意识当成心。人在睡觉不做梦的情况下意识停止活动了,不可能是世界的本源。本体一定是不能变化的,否则现象界都乱了。佛家要证的就是那个永恒不变的本体,人死不死,和这个本体都没关系,人死了这个本体依然永恒不变,这个才叫心,它才有可能是本源。至于佛家说的到底是不说本源,至少说的比哲学更本体,更本源,这点是可以证明的,到底是不是终极的本体呢?这还需要不断的证,也包括科学的论证。

唯识是什么回事呢?唯有心识为真,外境为幻,这才是这唯识的真实含义。唯识安于中道,离空有两边的,“唯”说是非空,“识”说是非有。唯识,非空非有,中道。

总之佛家一切的名词解释,都是方便说,当你真把唯识学通了,唯识这个名词没有意义了。因为要用言语解释,就必须立言,立言就必须要有本体,在这个基础上去立起来,否则没办法说了。

佛法的言说,都没有实际意义,就像一个攀登华山的梯子,都是为了把你引导到那个终极的顶峰上去,当你攀登到顶点了,那个梯子就没有意义了。佛法建立了那么多言说名称都没有实际意义,就连佛都不是真实的,如果佛是真的,那我们学佛还有什么意义?那么多人都可以成佛,到底哪个是真佛?总不能说释迦摩尼佛是真佛,在他之前和之后的佛都是假的吧。佛也是称谓。因为佛本来就是众生,佛和众生是一的关系,那众生有无穷多的,那佛也应该有无穷多。你没开悟修成之前把你叫众生,你修开悟了,你就可以被称为佛。开悟是开悟什么呢?那不过是人的自性显现而已。为什么开显不了呢?现在人烦恼障,所知障,不善业把本体清净的自性遮蔽了,离那个纯净的本性遥远了。天天用善法去渲染自己,自性就容易开显出来,天天用不善法渲染,就是天天在自性中涂污垢,良知完全被蒙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心主义世界观
真是一鸣惊人的一个字。甲骨文字典说字——唯
胡宝钢:我们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究竟错在哪里?
心物一元论说
时代颠覆传统思维-眼界,决定世界
《现代唯物主义的分类:本体唯物主义,实体唯物主义,实在唯物主义,状态唯物主义,过程唯物主义,动量唯物主义》0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