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分钟理解佛教哲学:从思想、语言、世界图景,到业、业识、六道轮回|直抵生命实相、宇宙真相
userphoto

2023.03.31 河南

关注

(上篇)

很多日常生活里的人,明里暗里,会厌恶“思想”。

之所以说“明里暗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这种厌恶态度,还不甚明确,不甚了解。

他自己进行“思想”,但讨厌很多人的“思想”,尤其有意思的是,他们或许更容易厌恶类似于“思想家”的思想。

举个例子,当他的爱人说“现在的人真现实呀”的时候,他表示赞同,表示附和,不但没有厌恶爱人的“思想”,他甚至没有意识到,他的爱人所表达的,就“是”“思想”。

但当某个他认为类似于“思想家”的朋友说“不对,我们还不真正地理解什么叫做现实”的时候,他就突然开始了“深刻”的厌恶,他会对他的朋友说:“我不是思想家,不爱听你的思想!”

这不是很有趣吗?

他自己表达思想,并不定义自己所表达的为思想,他随自己心意定义什么是思想,并选择厌恶它。

他有趣的,不是他反对“何种”思想,而是,他反对“思想”,而他没有意识到,他是在用他自己的思想反对“思想”这个概念。

以上皆是题外话,现在进入正题。

我们任何人,只要进行思想,就是想要获得一个“图景”,一个关于“世界的图景”。

比如,“现在的人都爱钱,没钱说什么都没用。”这是一条“思想”。它对应着一个“景象”,好像默片电影一样,在这个电影里,你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做着种种奇怪的事情,但,做每件事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一沓钞票,要么递给别人,要么从别人手里接过来,同时,还有各种表情,呈现在自己脸上。

这个例子不是重点,我刚才说的是,“思想对应世界图景”。

哲学家,思想家,宗教人事,日常生活里的吹牛者,他们只要在“表达思想”,一定是在“描述世界图景”。

现在进入正题:

“真正的世界图景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最终极的问题,它不但涵摄了你的工作和薪水问题,还涵摄了你的孩子如何补课学好数学和你的老婆为什么跟人跑了的问题。

不是吗?

“世界图景”,就是说,“世界”是以什么样的“规律”和“景象”“运作”的?

这不但是哲学家和宗教圣人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

现在,我们继续深入。

“景象”总是“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

这个“东西”,比如,一只青蛙,叫做“主词”——作为主语的词汇。我们把它叫做“存在者”。青蛙是一个存在者,那块石头,一具死尸,空气,电磁波,你的小情人,等等,都是“存在者”。都是“主词”。

“一只青蛙正在与另外一只异性青蛙”“交配”。

“交配”,显然不是一个“东西”,是一种过程,一件事情,一种存在方式,我们把“交配”这种过程,叫做“存在”,叫做“谓词”,作为“谓语”的“词汇”。

简单说,存在者指某个东西,存在指某个东西“怎样存在”或“发生了什么”。

继续深入,你十分钟以后就能成哲学家了。

我们说,“存在者存在”,它涵盖了“世界图景”的几乎一切形式,你想一下,是不是?

但显然,存在者不等于存在。存在者是个东西,存在是个过程。

“车在动。”

车是存在者。动是存在(方式)。

好,现在告诉你第一个大秘密。

我们总是使用“语言”(文字是它的附属品)来“思想”和“表达”“世界图景”。

是不是?

“车”是一个词汇,它指示“车”这个东西,但是,它不等同于那辆真的汽车!

你要把语言和“事物自身”区分开!

不然的话,我说,给你车,你手上就真的有一辆车了,但是我只是在骗你,或者逗你玩,不是吗?

好,要点,概念≠它所指示的事物本身。

接着哈。

车在动。

“动”也是“概念”!

“动”这个词汇,也不等同于它所表达的真实的“存在方式”哈。

有意思吧。

这只是开始。

我们复习一下。思想是为了图景。图景使用语言。语言不同于存在者及其存在。

那么,我们继续,回过头来,提出问题,你所生活的这整个世界,究竟有哪些“存在者”?它们又“如何”“存在”?

如果回答了这个问题,你是不是就了解“世界”、“全宇宙”了?是不是?

好,明天,我就引导你,我们一起,回答哲学问题,“存在者,及其存在”!

在明天到来之前,你自己也想一想这个问题吧,注意,使用语言,关键词汇,存在者,存在,并且,语言≠其所指示的事物或过程本身。

(下篇)

好,我们继续。

第一,整个宇宙“存在”哪些“存在者”。

第二,那些“存在者”,如何“存在”。

第三,“存在者存在”就是“世界图景”。

第四,“世界图景”就是你全部“思想”所追求的目标。

第五,你只要活着,无论是浑浑噩噩,蛮不讲理,还是感情用事,性情生活,还是严肃执着,还是大度洒脱,无论如何,只要你还会说人话,你就一直在“进行”“思想”。

开始哈。

第一,全宇宙“存在”哪些“存在者”。

举个小小的例子。

下雪了,你想堆一个好看的“雪人”。

这时候,你的脑海中必然要有“雪人”这个概念。至少,你要想象出一个“雪人”的样子,不然,你啥也干不成。

雪人,就是一个“存在者”,这没有什么好反驳的吧?

你总不能说“雪人”不存在,不是个东西,不是存在者!

好,你现在把这个存在者堆出来了,它就“是”一个“雪人”!

但是,你的非洲朋友刚下飞机,他没见过雪,也没见过雪人,他直接到了你家,进了你的院子,看到了你堆的雪人!第一次,他看到这么个东西!

这时候,你问他?

“这是一个什么存在者?”

他如何回答呢?

你想象一下!

他惊呆了!

他看到一层厚厚的白色冰冷的东西上面,有一个圆滚滚的凸起,凸起上放了两颗黑豆和一个胡萝卜!

他甚至不知道你在问“哪个”东西?

因为,他不但没见过雪,没见过雪人,他甚至找不出你“所堆的雪人”和“周围那一堆雪”之间的“界线”!

他甚至不认为你说的那个“雪人”,是“独立于”它周围的一大片白“雪”的!

他怎么可能会认为“它”是一个“雪人”呢!

他甚至没有把“雪人”独立出来看作“一个”“存在者”!

这说明了啥?

这说明,你认为是一个显然的“存在者”“雪人”的存在者,在另外一个人眼中,是“一大片”不知道啥的“鬼”东西!

这说明,同一堆东西,在你眼中,和别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存在者”!

你再想,你把它叫雪人,那只快要被冻死的麻雀,也认为它看到了“一个雪人”吗?

总结,一,在不同的“众生”眼里,世界上的“存在者”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你认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存在者”,在他人或其他生物眼中,就是一大片东西里的一部分而已!

你眼中的“一张桌子”,在非洲原始部落人眼里,就是一片干木柴,可以生火!

它们,怎么可能是“同样”的“存在者”!?

下面回答第二个要点问题,存在,就是某个东西经历了什么“过程”的问题。

因为我前面的行文有点啰嗦,现在尽量说简单点哈。

雪人融化了。这个“融化”,就是“雪人”在你眼中的“存在”过程。

但是,在之前那个非洲朋友看来,是一大堆白白凉凉的东西上面的凸起突然变小消失了!

他甚至不会认为“消失”,因为他没有把“雪人”从周围的“白雪”中独立出来,他只会说,“变小”了!

啥变小了?

不知道啥鬼东西。

因为他没有“雪”的概念!

你看,就“雪人”如何“存在”这个问题,一种看法是“融化”,一种感觉是“变小”!

一样吗?

这说明:不但“存在者”在不同生命眼中,是完全不同的,就是那个“存在”,“如何”“存在”,也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你想一想,不同的人眼中,不同的生物眼中,会可能有“相同的世界图景”吗?

怎么可能有呢!?

有人认为世界是天堂,有人认为生活如地狱,就是这个道理呀!

根本不是“雪人”是不是“雪人”的问题,根本问题是,不同的生命看所谓的“同”一个东西,他们看到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所谓的“同”一个“过程”,也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过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脑子里头的东西不一样!

父母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有人爱父母,如爱上帝,有人恨父母,如恨魔鬼。

“父母”只是个“概念”,一个概念,怎么可能呈现相同的形态呢?

思考这个概念、感受这个概念的人不同呀,心不同呀,脑子里的经验不同呀,情感不同呀,认知不同呀,就算亲兄弟看同一对父母,他们看到的、感到的,也不同,那么,怎么评价呢?

身体不同、脑子不同、社会资源不同、人际关系不同、情感模式不同、认知不同、遗传不同、运气不同,任何两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都不同,你能说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吗?

他们怎么可能有“同样的”“世界图景”?

你唯一拥有的,只是你自己的“世界图景”而已!

别拿你的世界图景去框别人的世界图景,也千万别拿别人的世界图景去框你的世界图景!

这就是所谓的“六道”,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实际上都在“一个世界”里头,只是因为见它的“众生”不同,所以,“众生”才见到了“不同的”“世界”!

你想,你眼里的世界跟猪眼里的世界一样吗?

本来你跟猪是生活在同一个“宇宙”里,但同时,你生活在“人”道,猪生活在“畜生”道,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

“同一个”宇宙“真实”呢?

还是你“眼中”的“世界”真实?

好,你也累了,最后一个要点哈:

为什么我跟猪生活在同一个宇宙,却处在“六道”中的不同道,人道和畜生道呢?

就是因为佛学概念“业”了。

“业”就是干的事。

业识,就是因为“业”才造成的“认识”。

业,有惯性,就好比你睡了三天懒觉,就想天天睡懒觉,没有外力作用你,你就真的天天睡懒觉了。

这叫习惯,习惯会形成力量,叫惯性力,叫“业力”。

业,形成业力,形成业识,业力决定你不由自主地干啥事,业识决定你看见的宇宙是啥样子。

就这么简单。

你想,当初有些猴子下了地,努力劳动,慢慢变成了人,这在达尔文,叫做进化论。在佛学,就叫业决定业识,业识决定你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

那些懒猴子,在树林里,没下地,继续做猴子,所以直到现在,还生活在畜生道里。

好了,结论。

第一,对于不同众生,没有同一个真实的“世界图景”。

第二,世界图景不同,即等同于:存在者及其存在不同。

第三,造成世界图景不同的是“业”和“业识”,甚至决定了生命处在“六道轮回”的哪一“道”。

第四,业有“业力”。

第五,修行就是针对“业”“业力”“业识”进行的。

第六,你现在已经成为理解了佛学和世界图景的“哲学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7
我们在蚂蚁眼中算什么?专家跨维度分析后,最终找到答案
深度解析人对宇宙世界的认知与觉醒态度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精华摘要]
三生万物——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6)上
混沌:一种新的科学思想与文化隐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